潘仁美计逐英雄
却说马忠、刘氏来到山下,果然看见呼延赞全身穿着盔甲带兵而出,便大呼道:“你这杀不尽的党类,竟然还敢前来与我们相战?”刘氏却拍马向前,仔细辨认了一番,大喝道:“福郎不得无礼!”呼延赞听罢,猛然抬起头来,只见是母亲,赶忙丢枪下马,拜伏路旁说:“不孝子得罪母亲。母亲为何在此?”刘氏答道:“你快起来,去见你叔叔去。”
呼延赞随母亲来到军营中,拜见了马忠。马忠叹惜到:“只听说你在耿忠寨里,哪成想竟然在此与你相斗?马坤是我结义兄弟,你现在赶紧前去谢罪。”呼延赞说:“前日,我把他长子擒入山寨内,又打伤了马荣;我若前去相见,恐怕会有不测之祸啊!”马忠说道:“有我在,无妨。”二人商议好后,马忠连忙叫呼延赞随自己一同入寨赔礼。
马忠说:“我这小儿不认识尊兄,再加上年轻气盛,有冒犯的地方,还请尊兄多多担待!”马坤听后,惊得嘴巴都合不上了,说:“他怎么会是你的儿子?”马忠就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马坤听后赞叹说:“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呼延赞一听,原来是得罪了伯伯,赶紧下跪认错,说:“小侄罪过,有眼不识泰山,还请伯伯原谅!”马坤也是个有气度的人,说道:“都是自家兄弟,再说你又不知道我是你的伯伯,哪里谈得上原谅!”
接着,马坤又让自己的小儿子马荣出来和呼延赞相认,并摆设宴席来庆祝。
马坤从前见到呼延赞有勇有谋的时候便十分喜欢,但碍于是仇家,只能忧闷不是自家子弟,这下得知原来是兄弟的养子,便提出要把女儿金头娘娘嫁给呼延赞。马忠自然高兴,金头娘娘却要再比试比试。这女孩从小就开始练武,前日决战未分出胜负,很不甘心。
马坤听了也觉得这主意不错,正好再试探一下自己未来女婿的本事,以后也好放心,便说:“小女从小受我溺爱,说话莽撞。不过比武之事我看倒也可以,呼延赞若能赢得小女,以后便是一家之主啊!”马忠一听,也高兴地答应了。
在山寨操场,这对年轻人手持兵器你来我往,打得十分热闹,看台上的马忠和马坤也跟着叫好。金头娘娘心中渐渐敬佩起自己未来的夫婿,不过她想:“尽管这个人枪法不错,我还要试试他的箭法。”于是,金头娘娘勒马回走,呼延赞赶紧追了上去。金头娘娘回头弯弓射箭,但连射三箭,都被呼延赞躲过去了。呼延赞看到金头娘娘的功夫也不错,便从背后取箭拉弓,一箭射中金头娘娘的头盔。看台上的人纷纷喝彩。
马忠见呼延赞还要再射,心中惧怕,连忙大声喊道:“都是自家人还拼杀什么,赶快回来!”两人这才停了下来,回到寨中。
马坤问女儿:“这下满意了吗?”金头娘娘笑着不说话,脸颊晕红。
马坤见此景便下令摆设宴席让他们成亲。
第二天,呼延赞回到新建寨,将自己昨天奇遇亲人和抱得美人归的事讲给李建忠和柳雄玉二位寨主听。两人听后非常高兴,都说这是化解冤仇的好时机,便让呼延赞请马华一同去太行山见马坤。
马坤得知呼延赞一行人到了太行山,赶紧出寨迎接,感叹地说:“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从此不分你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马忠也前来感谢李建忠、柳雄玉对养子的恩德。大家都一笑泯恩仇,大摆筵席开怀畅饮。
正当大家喝到兴头之时,有小喽啰来报,说山下有五千兵马来到,大家听后感到很惊讶。来人原来是幽州耶律皇帝的殿前名将韩延寿。马坤将他请进寨子,问:“将军来我这里有什么事情呢?”韩延寿说:“耶律皇帝已经过世了,现在朝政由萧太后打理,我奉太后之命,请将军回朝。”
马坤从前是辽国的将军,现在太后有请,义不容辞,便决定和韩延寿回去。临走之前,他对呼延赞说:“这寨内一共有七千人马,我要带五千士兵回朝。另外两千,你同我女儿统领他们守护山寨吧!”
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太祖皇帝赵匡胤命左枢密使潘仁美为监军,命归德节度使高怀德为先锋,统领十万精兵,亲自出征讨伐北汉。
北汉君主刘钧听后惊慌失措,赶紧派赵遂领兵,刘雄、黄俊为正副先锋,带兵五万,前去迎敌。赵遂带着一路兵马刚到潞州,探子便报宋兵已经到了离潞州二十余里的地方,正声势浩大地杀过来。
没过多久,宋军便杀到城下,高怀德立刻布阵率众兵将与北汉军对垒。高怀德立枪于马前,引赵遂上马迎战,两人击杀数十回合仍不分胜负。刘雄见双方势均力敌,便提枪助阵。宋将高怀亮瞪着双眼出来迎敌,两人战了几个回合,刘雄就被高怀亮一鞭击中头盔摔落马下。赵遂见到这样的情景,赶紧掉转马头要逃,高怀德、高怀亮乘胜追击,大败北汉军。
赵遂与副先锋黄俊率败兵退入泽州留守,并立即派人向北汉国主刘钧请求援助。刘钧赶紧召集大臣商议,大家见宋军如此凶猛都想不出什么对策。忽然,大臣丁贵说:“朝内恐怕无人能打败宋军了,希望主公可以派人请杨令公出山,替我北汉解围啊!”
刘钧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亲自书写诏书请杨令公前来助北汉一臂之力。那诏书是这样写的:
北汉主刘钧诏示:近因宋师入境,命赵遂率兵拒敌,潞州之战,败走泽城。孤以羽书报知,确有燃眉之急。令公拥重兵于山后,志存忠义,当赴国难。诏书到日,即发兵来应,勿负孤望。
诏书写得十分诚恳,杨令公看后也觉得不容推辞,便想答应。
杨令公本名杨业,在河东不仅武艺高强、德高望重,家里也是人才辈出,每个儿子都身手不凡。杨业读罢诏书,与诸将商议说:“往年周主领兵来犯我们河东,被我父子打得大败;今宋兵又来,我们还是应该去抗敌。”
令公的第七个儿子杨七郎听说父亲要出征,便赶来说:“刘钧是个昏君,您先让他吃些苦头,等到宋兵围城再去救吧!”但部将王贵说:“这救兵如救火,可是等不得啊!时机一过就会酿成大错!”杨令公觉得王贵说得十分有道理,便下令让长子杨延平留守于此,自己与王贵等人带兵回朝见刘钧。
刘钧听说杨令公来了,欣喜若狂,觉得北汉终于有救了,便赶紧设宴款待,不敢有丝毫怠慢。第二天,杨令公便带兵前往泽州救援赵遂去了。
太祖听到杨令公出兵救援赵遂的消息后,忧心忡忡地说道:“当年我就是败在杨业手下。他精通兵法、智勇双全,我们还是回避一下吧,免得打了败仗影响军中士气。”监军潘仁美献计说:“杨家军虽然勇猛,但他们在北汉的归属不同,我们可以出奇制胜。”太祖觉得潘仁美说得很有道理,便决定出兵与杨家军决战。
得令之后,潘仁美便与高怀德、党进、杨光美诸将赶紧商议对策。高怀德不愧是忠臣名将,立刻想出计策,说:“杨业不但武艺在河东大有名气,而且骁勇善战。明日与他交锋,可让萧华先与他交战,赵嶷打第二阵,我与兄弟高怀亮打第三阵,潘监军率大军在后接应我们。”潘仁美认为此计十分可行,马上下令部署。
第二天黎明,战鼓响过,萧华便领大军前进,与杨家军狭路相逢。萧华先发制人,大声喊道:“北汉将士快快投降,免得我率大军将你们踏平!”
杨业一听十分恼火,提刀纵马,出来迎战。他左面是王贵,右面是六子杨延昭,三人雄赳赳气昂昂地驰马向前,威风极了。杨业喊道:“你这莽夫,死到临头还敢口出狂言,看我取你项上人头!”说完便冲向萧华。萧华哪里是杨令公的对手,不出几个回合,便被大刀劈死于马下。宋军大败而走,杨业率士卒乘胜追击。宋军又派赵嶷举斧出来迎战,战了二十回合,也被杨令公斩成两段。
高怀德见此情形,不禁慌乱起来,急忙和高怀亮率兵马冲上前去,将敌军截住。此时,赵遂得知杨令公到来,也打开城门,出来助战,与杨业一同与敌军奋战。高怀德的心里虽然很畏惧,但还是举枪迎战杨业。两人大战五十余回合也不分胜负。杨业佯装打马往回走,引诱高怀德追上前去,不料杨延昭突然从右边冲出,将高怀德撞下马,情形一下陷入危急之中,高怀亮快马加鞭将兄弟救出。杨家军各个士气大涨,奋力拼杀,宋军伤亡惨重。
潘仁美见状,赶紧奏明太祖。太祖听后悲叹道:“唉!难道天意难违,不让我平定河东?”于是与诸将领班师回朝。此时,右枢密使杨光美自告奋勇要去议和。
杨业接见了杨光美,同意了议和。杨光美高兴至极,立刻辞别杨业,赶去见赵遂。赵遂听说杨业同意讲和,也十分高兴,说道:“本来我也很尊敬宋朝君主,既然是和好,有什么不从之理呢?”
宋太祖听说议和成功,龙颜大悦,班师回朝。
第二天,太祖的车驾到太行山。呼延赞听到消息后,与李建忠说:“我与北汉有切齿之仇,刘钧昏庸,听信小人之言,害我一家老小惨死,这仇我三世不忘!如今宋太祖到这儿,我何不上前拜见,求些兵马粮草,待日后两军再战时,也可出山帮助宋军攻打北汉,立下功业,光宗耀祖,岂不比在山中当土匪要好得多?”
李建忠听了,觉得有道理,便命山中兵卒下山拦住兵马。宋军见有人拦截,立刻禀报。前锋副将潘昭亮上前问道:“是谁不知死活敢来拦我圣驾?”呼延赞彬彬有礼地说:“我此行别无他求,只盼留下……”话音未落,潘昭亮便说:“中原英豪不胜枚举,你这毛头小子也敢出来,看我杀了你!”说完挺枪跃马直奔呼延赞。呼延赞岂是等闲之辈,立刻迎战,不到两回合便将潘昭亮杀死。不久,宋军军将杨延汉也提刀来战,不料被呼延赞生擒。
潘仁美得知自己的儿子潘昭亮被杀,又惊又怒,一时六神无主。这时,党进前来求战。呼延赞与党进大战数十回合也没分出胜负,呼延赞佯输回马军中,党进驰马追赶,举枪刺向呼延赞。呼延赞一回身一把将党进拖下马来,让众喽啰绑住押回山上。
高怀德听到此消息不由得大惊,说道:“这个地方怎么会出现如此骁勇善战的人?”说完亲自披甲上阵,与呼延赞大战五十多个回合仍不分胜负。兵卒将情况禀报给太祖,太祖便出来看二人战斗,又打了许久仍然难分高下,太祖便叫杨光美上前问明情况。
呼延赞答道:“我听说宋军征兵河东,无功而返,小将愿借衣甲弓弩各三千,好好操练,待陛下再征讨河东时,我好领兵出战,助陛下一臂之力,为大宋立功!”
宋太祖听了非常高兴,马上答应了呼延赞的请求。呼延赞见皇帝欣然应允,为表诚意,便将党进、杨延汉等人送回宋军军营。
二人得知呼延赞只是好意并无冒犯之心,十分惭愧。他们回到军营后就立即前来拜见太祖,称呼延赞是个人才,希望可以封他做官。太祖也觉得有理,但任命文书没有随身携带,就暂封李建忠为保康军团练使,呼延赞为团练副使,等回汴京后就正式宣召。呼延赞和李建忠听完这番话,急忙谢恩,随后便回到山寨等待皇帝宣召。
宋太祖回到京城之后,因为旅途劳累又加上中了暑,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便将兄弟晋王赵光义召到跟前,叮嘱道:“朕的帝位就由你继承,但你要善待你的侄子德昭。还有几件事,朕还来不及完成,希望你能帮我实现:第一件,河东北汉一定要取;第二件,太行山呼延赞是个人才,要找来委以重任;第三件,杨业父子都是忠勇之士,不要硬取,要招降;再有,我中年时候在五台山许过愿,希望有朝一日你能帮我还了愿。”说完这些,太祖又将自己的儿子德昭找来,对他说:“做皇帝实属不易,现在你太年轻,先由你叔叔代劳。我赐你金锏一把,以后若遇奸臣,就用它惩奸除恶!”嘱托完这些没多久,太祖就去世了。
晋王赵光义继位,人称宋太宗。一日,太宗在朝上跟大臣们商议说:“先帝曾叮嘱我,李建忠、呼延赞二人实属良将,不可多得,要我重用他们,各位对此事有何看法?”右枢密使杨光美奏道:“此二人确为人才,而且先皇已经口头给予封官,如今圣上要取北汉,正是重用他们的最佳时机。”
太宗准奏,命高琼为使臣,赴太行山宣召李建忠和呼延赞。呼延赞接到圣旨的第二天,便和妻子马氏率领各部共两千余人来到汴京见太宗。太宗见到呼延赞英气逼人,气宇轩昂,心中暗暗赞叹。
呼延赞朝见完毕便退去了。高琼又向太宗奏道:“新将刚到,您又如此器重,是不是应该赏他一处府邸,好让他安心为国效劳?”太宗觉得所言甚是,便问群臣是否有合适的地方。潘仁美看此情形便启奏道:“京城东门外有个皇府叫龙猛寨,宏伟壮观且有精兵把守,陛下意下如何?”太宗觉得妥当,便应允了。
殊不知这是潘仁美的计策,等呼延赞一行人来到府邸才发现这里杂草丛生,所谓的一千精兵也都是老弱病残之辈,不禁十分失望。但夫人马氏安慰说:“夫君,现在这里只不过是个安身之地,等到你建功立业,自然会有封赏,皇上这是在考验你的忠心!”呼延赞听了这些话才平息胸中怒火,安心操练兵将。
探子把打听到的事情告诉了潘仁美。潘仁美听说呼延赞不但没有抱怨,反而每天勤加操练,对周围百姓也从未冒犯,心里十分不安。他为官多年,明白呼延赞气度非凡,将来必有一番作为,若现在不将他赶走,日后肯定会对自己有所威胁。于是,他找来心腹刘旺商议对策。
刘旺说道:“此事不难,呼延赞现在未被封职,三天后就会来拜见大人,到时候您找个理由处置他不就行了?”潘仁美觉得此计可行,便吩咐随从准备刑具,等呼延赞送上门来。
呼延赞到后,毕恭毕敬地说:“小将蒙受大人恩德,才有机会朝见圣上,小将愿赴汤蹈火以报先帝知遇之恩。”
潘仁美听到这话心有惭愧,不过还是说:“你知道先帝留下的法例吗?”呼延赞连忙说道:“小的不知。”
潘仁美觉得时机已到,便说:“先皇有这样的法令,凡是招安的强盗,必须打一百杀威棒予以警示,如今对你也是如此!”呼延赞听了很是惶恐。潘仁美命手下执行杖刑。左右得令,将呼延赞按倒在地,恶狠狠地重打了一百棍。可怜这位英雄好汉蒙受了不明的毒打,鲜血横流。
回到府上,马氏得知此事,观呼延赞的样子十分心疼,不过还是安抚道:“唉,这是先帝的法令,我们也只好忍耐一下了。”
说完,马氏便命下人准备些酒菜让呼延赞吃了再休息,可没想到一碗酒才喝完,呼延赞立刻大叫一声,昏死过去。马氏惊慌失措,急忙拍打丈夫,又灌水,又按人中,可呼延赞就是不醒。马氏一看丈夫怕是救不活了,失声痛哭。
旁边一位老兵看到了,上前说道:“夫人不要心急,小人可以救醒将军。”他边说边从背囊里取出一瓶药,用水冲开给呼延赞服用,过了一会儿,呼延赞慢慢醒了过来。
马氏十分感激老兵,问老兵怎么通此神术。老兵说道:“将军被毒打时用的棍子肯定是沾了毒药的,遇到酒性便会发作。我以前也曾遭此毒手,后来遇见一位仙人相救并赐给我这个方子。”
呼延赞夫妇对老兵感激不已,拿出许多财宝送给老兵,以表示感激之情。不过老兵并未接受,还奉劝道:“将军,您这是遭人陷害啊!您若不走,定会有杀身之祸。”
呼延赞听了恍然大悟,叹道:“现在朝中奸臣无数,哪容得我报效国家的一片忠心!”于是立刻令部下收拾行李,和夫人一起返回太行山。
回到寨内,呼延赞便将自己在京城的遭遇向李建忠一一道来。李建忠大怒,骂道:“这老贼因为你杀了他的儿子,所以要杀你报仇啊!我们就在这里守着,等到圣上讨伐河东经过这里时再将他碎尸万段!”说罢二人便开始饮酒解闷。
酒喝到一半,小喽啰来报,耿忠、耿亮来见。几人又将此事说了一遍,大家都愤愤不平,商议之后,决定由耿忠和呼延赞带兵包围怀州城,让皇帝知道呼延赞的不白之冤。一时间,城外杀声一片,城内百姓十分惊慌。
怀州知州张廷臣登城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来围我怀州城?”
耿忠回答说:“我们围城,不为钱财,只是有不白之冤,希望你能禀明圣上,我们就会撤离。”
张廷臣疑惑地说:“是什么不白之冤?”耿忠回答说:“前日太行山呼延赞受朝廷宣召,赴京听命,没想到被潘仁美陷害,假传祖制,用毒棍打了一百杀威棒。呼延赞险些丧命,只能逃回太行山。现在又要追加私逃之罪,还请兄台奏明圣上,免得我家兄弟蒙受不白之冤。”
张廷臣听后说:“原来如此。你们稍安勿躁,我自会禀明圣上,还你们公道。”
于是,耿忠下令军队退到离怀州二十里远的地方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