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六郎魏州救驾

杨家将这回又是大胜而归。真宗知道了,十分高兴,给了他们很多封赏。可王钦非常不高兴,在家里闷闷不乐。他想,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我灭掉宋朝的计划呢?于是他便派人请枢密副使谢金吾前来商议。

王钦对谢金吾说道:“这杨家仗着八王庇护,也太嚣张了。前几天我因公务经过杨府的天波楼,不曾下马,就被他们狠狠地羞辱了一番。我向皇上告状,八王又与我做对。真是气死人了,还不如辞官回家去的好。”

谢金吾便笑道:“王大人何必如此。他杨家一门已只剩下孤儿寡母,支持他们的前朝老臣也都弃官的弃官、死的死了,他还有什么力量?八王也管不了朝中的事;现在皇上也未必再像先帝那样宠着杨家了。你看我想个办法去对付他们,将杨家的天波楼拆掉给你看看!”

王钦听了,心中暗喜,口中却反说:“谢副使,但别为了我去争闲气,要是那个杨令婆告到皇上面前,我们又要受辱了。”

谢金吾说:“王大人不要担心,如果圣上问的话,下官自有计策回奏。”于是两人一直喝酒到深夜才散去。

第二天,谢金吾果真率兵大摇大摆地从天波楼走了过去,看到杨令婆也没打招呼。杨令婆并不知道这是谢金吾的阴谋,便向真宗告状。真宗一听,便传谢金吾来进谏。真宗怪罪谢金吾怎么如此没有礼貌,金吾说:“唉,陛下,我也是为大宋着想。您想想看,天波楼正处在京城的南北要道处,百官每逢节日向陛下朝贺时都要在那里下马,有辱我大宋国威啊!我建议拆了天波楼!”

真宗便找来大臣商议,这大臣就是王钦。王钦当然鼓动真宗下令拆除天波楼。杨家听到消息后连忙找来八王商议。

柴夫人赶到八王府,对八王说:“建造和赐给杨家天波楼,是先帝的盛德,现在主上听信谢金吾的谗言要拆毁它。希望殿下念杨家父子忠心报国的份上,去劝阻一下皇上吧。”

八王提议说:“既然圣上的指令已经下达,想更改肯定是需要一些时日的。倒不如先贿赂一下谢金吾那个小人,让他先将工期延后些时日再说。”

柴夫人回到府上,便将八王的想法报告给了杨令婆。杨令婆说:“只要不拆掉天波楼,我不吝惜金银财宝!”于是马上派了个心腹之人带上黄金四十两、玉带一条,送到谢金吾的府上。

谢金吾收下了礼物,答应了杨府缓拆的要求。

再说令婆正等待八王劝阻皇上的消息,哪料杨家贿赂谢金吾的事,已被王钦听到了风声。于是王钦在真宗面前力劝赶紧拆楼。谢金吾不得已,只好带领工匠,将天波楼的上层拆掉了,但中层以下,仍旧留下未拆。

八王打听到王钦在中间作梗,事情已经复杂化,便派人通知杨令婆,让人连夜赶去佳山寨,将杨六郎请回商议办法。

九妹领命,便辞别母亲,往佳山寨而去。不一日,来到佳山寨见了六郎便一五一十的将事情原委告诉了他。六郎听了,心中忧愤交加,就拉九妹到帐后商议道:“我奉旨镇守此关,责任很大。现在没有朝廷的命令,我私自回京,若被发现,有擅离职守之罪。真叫我进退两难啊!”

九妹说:“母亲那里日夜盼望。哥哥只好私自离开几天,待事情安定后就立刻回来好了。”

六郎无奈,对部下交代一番,便与九妹连夜悄悄地离开佳山寨,往汴京进发。

途中遇到焦赞,于是三人一起上路了。

就这样,三人一同来到了杨府。六郎见过母亲,了解了一些情况,便决定亲自秘密去八王府,与八王商量。临走的时候,杨六郎命人将焦赞安顿在偏房居住,并派了府中的几个军校看着他,将他守在府内,不让他出去惹事。

开始,焦赞初来乍到,对府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因此也过得很开心。可是一连几天以后,焦赞老是被关在府中,便坐卧不宁,对守着他的军校说:“我来汴京,本来是想看看京城风景的。现在被你们这么看着,我还不如不来自在呢!你们行行好,带我去城中转转吧,我一定会多买些酒食好好谢谢你们!”

于是两个军校便开了府中后门,带焦赞逛起汴京城来。焦赞先和两个军校喝了一整天的酒,将近一更时分,三个人不知不觉便来到了谢金吾的府第门前。

焦赞本来不知道谢金吾是什么人,一听说他是六郎的对头,便心生厌恶,对两个军校说:“你们在外面等我,我到里面去看看!”

不等两个军校劝阻,焦赞早已越墙跳入了谢府的后花园,直奔谢府的厅堂而来,焦赞看见许多仆人正在服侍谢金吾,歌女、乐工正在边上跳舞奏乐。焦赞从皮靴中拔出藏着的短刀,猛地翻进窗户就站到了谢金吾的面前,用短刀指着他骂道:“你这个奸臣,你可认得我焦赞?”

谢金吾喝酒正在兴头上,忽见有人手握短刀指着他骂,吓得大喊:“快来人啊,有贼!”

焦赞没等他喊完,一个箭步冲上去,一刀从他的颈项划过,谢金吾的头已经落地。

接着,焦赞沾着鲜血在厅堂的墙壁上写下了两行字:“天上有六丁六甲,地上有金神七煞。若问杀人者谁?来寻焦七焦八。”

第二天早上,汴京的巡逻捕卒发现了谢家的情况,报告了枢密使王钦。王钦进谢府一看,只见谢家尸横满地,血污庭阶,厅堂的墙壁上还有杀人者的留名。此事立刻轰动了整个汴京城。

王钦马上去向真宗奏报:“杨六郎部下焦赞,杀死谢金吾副使一家。”

真宗大惊:“杨六郎在镇守边关,怎么会有他的部下进京杀人?”

王钦便说:“臣打听到前几日杨六郎私离佳山寨,带焦赞一同来京。这是有违国法的行为,望陛下将他俩捉拿问罪。”

真宗允奏,下旨命禁军前去杨家捉拿杨六郎和凶手焦赞。

此时,杨六郎正在府中与母亲商议天波楼的事,忽然仆人来报:“焦赞昨晚杀死谢金吾一家,现在禁军正前来捉拿。”

六郎听了大惊失色,道:“这个狂徒坏我的事了!”话刚说完,一伙禁军已一拥而进,将六郎抓住了。

此时焦赞正在门外,见禁军捉人,手执利刀就杀了进来。禁军们见他十分凶猛,无人敢上前。六郎见了,喝道:“你惹出如此大祸,还要拒捕么?赶紧把自己绑了,同我一同去朝廷请罪!”

就这样,禁军便带着六郎与焦赞一同去朝见真宗。

真宗见杨六郎,问道:“我没有召你,你私自离开佳山寨,又带部将杀了谢副使一家,该当何罪?”

六郎奏道:“请陛下容许臣诉说冤苦:臣父子蒙朝廷厚恩,虽在九泉之下也会想报恩的。最近因为主上命令拆毁天波楼的事,母亲忧虑成疾,只得离关几天,想探望一下母亲就回去。部将焦赞不知几时进城,杀死谢金吾一家,我更不知,请圣上明察。如果查下来是我指使的,我愿伏法。”

真宗听后,半晌没有回答。

王钦就道:“杀人者肯定是焦赞无疑,那日谢府的侍从、乐工亲眼目睹,而且他自己也留下了笔迹。望陛下将六郎、焦赞押赴刑场处斩!”

真宗仍是迟疑不决。

八王保奏道:“杨六使私自离关,是有罪责,但却情有可原。部将杀人,六郎却丝毫不知情,实与他无干。请陛下念他有守关的功劳,从轻发落。”

真宗允奏,命司法衙门拟定杨六郎、焦赞的罚罪办法报来。然而当时的法司官黄玉,与王钦是一党羽的。王钦就密嘱法司官黄玉将六郎、焦赞发配到最边远险恶的地方去。

于是黄玉就拟文将六郎发配到汝州三年,每年为朝廷打造官酒二百坛,焦赞发往邓州充军。真宗便下旨允准。

杨六郎随解差一路辛苦,来到汝州。解差将公文递给汝州太守张济张济看罢公文,先打发解差回去了,然后请六郎到后堂坐下,问道:“我只听说将军在镇守佳山寨,撩人畏服,为何又犯了发配之罪?”

杨六郎便将部将焦赞杀谢金吾的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张济嗟叹不已,想了一下,对杨六郎说:“将军只好暂且忍耐一下。我这里西域有个万安驿,是交通要道,你在那里监造官酒,只要能及时进贡,不耽误时间就行。过个一年半载,朝廷自然会再次启用将军的。”

于是杨六郎便上城西万安驿监造官酒去了。

却说王钦见杨六郎已去汝州,便将黄玉请到自己家里,密商进一步谋害他的计策。黄玉说:“此事不难。如今朝廷十分看重酒税。如果王枢密使上一道奏本,说杨六郎在汝州私自卖酒逃税,则圣上一定处以死刑。”王钦大喜,就请黄玉在家喝酒庆贺,两人尽欢而散。

第二天,王钦便向真宗上了一本,说杨六郎到汝州未满一月,便私卖官酒,轻玩国法,想以此积聚钱财谋反逃跑。

真宗果然大怒,说:“朕念在他是朝廷功臣,对他的罪过一律从轻发落,但是现在他竟然私自卖酒,借此逃税,实在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八王一听这是要将六郎斩首,赶紧上前求情,没想到真宗丝毫没有理会,依旧要将六郎杨延昭斩首。

王钦就乘机说:“请陛下及早将他正罪,以免生出后患。”

真宗就立刻下旨:“着团练正使呼延赞到汝州取杨延昭首级回来。”在朝的大臣听了,都愕然无语。

八王就出班力奏阻止:“杨六使是忠诚之臣,不会有这种事的。请陛下勿听一面之词而杀有功之臣。”可这回真宗根本就听不进去了。他对八王道:“你屡次为杨延昭作保,难道前些日子他在谢副使一家的事,也会有假吗?”

八王一时语塞,只得退出朝班。八王看无法劝服真宗了,便又想出一个办法。他派亲信来到汝州,将六郎遭人陷害被叛处斩首的事告诉了张济,张济当然明白六郎是冤枉的,说:“我一向敬仰六郎,这件事就由八王来谋划,我将全力配合!”

于是,八王的亲信便说:“八王想找一个与六郎长得像的死囚来替代他,您看怎么样?”张济点点头,马上派人寻找合适的死刑囚犯。他们找了很久,还真找到了这样一个囚犯,大家的心才稍稍平稳了一些。

隔天,八王的亲信便带着和杨六郎长相酷似的死囚首级回京见皇上去了。

真宗和文武百官见了,都以为六郎真的死了。有很多人都为杨六郎惋惜,朝野中传来了阵阵哀叹之声,只有八王心里明白。

杨六郎被处死的消息传到佳山寨后,岳胜、孟良号啕大哭。孟良说:“皇帝昏庸,杀我兄弟,这个边关不守也罢!”大家纷纷响应,于是将财物平分,把山寨一把火烧了,各自寻找出路去了。

焦赞听说六郎被杀,也越狱逃走了。

只有王钦高兴得不得了,他写了密信送给萧太后,说:“现在中原再无猛将,是进攻的好时候了。”

萧太后一听,便找来大将师盖商议。师盖说:“太后,杨家将虽然不在了,但宋朝还是一个统一的大国,要想发兵收服宋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不如来个引蛇出洞,这样就好办多了。”

萧太后赶紧问道:“如何引蛇出洞?”

师盖说:“辽宋边境的魏州有个铜台,是晋帝的陵墓所在,我们可以找人将陵墓好好修整,种些奇花异草,再让王钦引诱宋朝皇帝来看,说是有祥瑞降临,那个宋真宗最喜欢热闹,一定会来的!”

萧太后对这个计策赞不绝口,于是一边派人修整花园,一边让人通知王钦准备里应外合。

一个月后,花园的修整工作完成。真宗对王钦的话充满了好奇,决定要带文武百官前去观赏陵墓。

此时正是冬季,真宗一行人马到了花园附近住下,见花园池中的水果然红润似酒,便让人取来品尝。真宗尝了之后,发现果真有酒味,不过显然是被人后放进去的。于是大臣们开始起疑心,心想是不是被人算计来到此地。

真宗也觉得不对劲,赶紧要带人马撤离。可是此时,萧太后的十一万兵马早已埋伏在附近。真宗派人观望,发现有埋伏,心中懊恼不已,赶紧找八王商议。

八王说:“辽军早有准备,如果我们突围出去必定损失很多兵力,而且还不会成功,现在只能派人严密把守各个要道,等待救援。”真宗答应了。

辽兵来攻城,守城的将士难以抵抗。真宗无奈,又请八王出谋划策。八王说:“辽兵十分惧怕杨家将,我们可以派人打着杨家将的旗号前来救援。”

真宗便使命呼延赞等将军领兵坚守。宋军守在城楼上,见城四周辽兵云集,声势浩大,都有些害怕。呼延赞见这样下去很危险,便按剑对兵士们说:“凡两军作战,胜负不在兵将的多少。我们明日就开城出去给敌人一个下马威。”

次日,呼延赞便真的向真宗请旨与王全节一同带兵出城与辽兵作战。呼延赞首先迎战土金秀。两人鏖战四十多个回合,土金秀力怯,拔马而走。呼延赞催动宋军追杀上去,土金秀见呼延赞追来,挽弓一箭射去,射中了呼延赞骑的马,人就被掀翻在地。

真宗见呼延赞被俘,宋军战败,忧虑不已。八王只得再建议真宗派人去就近边关搬救兵。

再说辽将萧天佐与土金秀一面派军士将呼延赞关入囚车准备送往幽州,一面分兵加紧攻城。宋军震骇不已。真宗又请八王设法,八王说:“辽兵最怕的是杨家将,陛下可下令在军中选一些壮勇的士兵,扮成杨六郎和他的十八员副将,打出杨家救援旗号,在城上走动,辽兵见了,必然害怕。我军乘势杀出,可脱此难。”

真宗便下令军中按八王计谋,装扮出了“杨六郎”及其他佳山寨将领,第二天扯着杨家救驾的旗号上城。辽兵见了,报入中军。土金秀不信,说:“杨六郎已死,哪可能再来救驾?”亲自率部去看,却见魏城上假装的岳胜、孟良、焦赞等均在巡逻,一时间城头金鼓齐鸣,炮声震天。那些辽兵见了,吓得纷纷往后跑。萧天佐得知,下令拔营而去。宋将王全节与李明开城追击。辽兵拼命逃跑,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王钦在城内见了,气得直骂辽兵无能,怎么这样怕杨家将!于是他又秘密派人去告诉萧天佐真相。萧天佐得知后,叹气道:“假的都弄得我们这般害怕,若是真的,那可真要不战而败了!”于是又回兵将魏州城围住了。

真宗见辽兵又来,问八王:“计谋已被识破,你再有什么办法没有?”

八王道:“汴京不通消息,又没有杨家兵将,我也没有办法了!”

真宗道:“朕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实在没有办法,只有亲自领兵拼死突围了。”

八王连忙劝阻:“这样不但出不去,还会受辱。还是死守待援几天再说吧。”

就这样,辽兵一连围了二十多天,城快守不住了。真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了这时,八王才说:“除了杨六使,恐怕无人能使陛下脱此大难了。”

真宗道:“可知今杨六郎已死,该如何是好?”

八王道:“陛下可发赦书,在全国寻找,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真宗疑惑地退到府中,将八王的话对几个亲信侍臣说了,侍臣忙说:“八王肯定有六使的消息,陛下快发赦书,派人到汝州去找。”

真宗问:“那么,谁肯为朕去一趟呢?”

光州节度使王全节说:“臣愿前去。“

真宗连忙将赦书亲自写好,交给王全节。第二天,李明先开城杀出,拼命杀败了辽将耶律庆;王全节乘势突破重围,奔汝州而去。李明仍退入城中坚守。

王全节冒着生命危险突出了重围,披星戴月地赶到汝州,来见太守张济。可是,张济说:“六郎的首级已献给朝廷,你还是快快呈报给皇上,另外想办法吧,免得耽误大事。”

王全节一听,为难地说:“君主有难,微臣心里不安呀!太守您看,我可怎么办才好呀?”

张济一听,实在不忍心,便说:“汝州这里肯定是没有杨六郎了,要不然你去问问令婆吧,或许会有些消息。”

王全节又赶紧回汴京找杨令婆,但任凭王全节怎么求令婆,令婆只是说自己的儿子已经埋葬了。王全节没有办法,只能又回来找八王商议。

八王认为只有自己亲自出马,回汴京找六郎了。杨令婆见八王来了,便说:“前几天王全节来,我没敢告诉他,今天八王亲自前来,看来是事态严重啊!我让六郎来见你!”

八王见到六郎,说:“时间紧迫,我就长话短说。陛下有难,还请六郎不要计较陛下以前所犯下的过错,去救救他吧!”

杨六郎是个顾全大局的人,说:“圣上有难,我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但佳山寨兵马都已经解散了,我还要重新召集才行。”

于是八王和六郎用了两天时间召集兵马,凑足二十二名猛将、八万人马,浩浩荡荡地营救真宗去了。

此时,魏州城内的粮草就要用尽,战士们都在杀马充饥。真宗很绝望,几天来只喝了些米汤。

忽然,城下传来厮杀的声音,真宗以为辽军又来攻城了,赶紧出来观看。当他看到是杨六郎带着兵马赶来救援的时候,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岳胜的队伍首先杀到,他力战辽将耶律庆。正在鏖战,孟良焦赞已率军从左右两翼杀人。辽将嘛哩喇虎举方天戟截住孟良厮杀,陈林、柴敢帅军从旁边杀进敌阵。焦赞手提利刀,乘隙杀入辽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他横冲直撞,恰遇辽将刘珂,只战了一个回合,就将他斩落马下。六郎见辽军阵势已被挫动,便催动后军奋勇杀敌。

此时,辽军主将萧天佐见自己的军队有点支持不住,便亲自冲阵来厮杀,不料被杨继宗一箭射落马下。土金秀看见,急忙杀上来将他救出去了。耶律庆见形势不妙,望斜刺里杀出想逃跑,被岳胜赶上去一刀挥作两段。嘛哩喇虎突围逃走,被刘超、张盖用绊马索绊倒捉住。师盖想赶过去营救,被郎千、郎万冲过来从马上活捉。

孟良此时已率军突击到东门外,城上节度使王全节、李明马上开城杀出接应,内外夹击。一时间,辽兵纷纷倒旗弃甲、如风卷落叶而逃。

宋军长驱直追,杀的敌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萧天佐和土金秀收拾残兵,连夜垂头丧气地逃回幽州去了。宋军夺下了辽国的全部营寨,夺得牛马辎重无数。

八王首先独自骑着马进入城中报喜,说:“陛下洪福!我已请到杨延昭救驾,杀得辽军大败而归!”

真宗非常高兴,连忙宣杨延昭进来,说:“朕今天可以从危险中逃脱,全都是你的功劳,朕绝不会忘记你!”

六郎被夸得不好意思,说:“我只是尽到臣子的责任。至于辽国,臣建议乘胜追击,一次将敌人消灭掉!”可是真宗这些日子以来被辽军围困,一直担惊受怕,身心疲惫,想过些日子再来攻打辽国。

于是,真宗带着军队返回汴京,让杨光美在魏州驻守。

真宗回到汴京后,便急着报魏州的仇。他命王全节为南北招讨使,李明为副使,带兵五万,并下圣旨调令三路兵马共同出征辽国,大军先来到九龙谷驻扎。

消息传入幽州,萧太后便召见群臣,问:“我大辽谁可领兵抗敌?”

团营都总使应声说:“在下有一个非常好的人选,就是我的师傅,姓吕名客,现在正在宫门外守候。”

太后便宣吕客上殿,见吕客相貌英俊、风度翩翩,便问:“先生来是想做官吗?”

吕客回答说:“我不想做官,只是听说辽国有难,想来助一臂之力!”

太后高兴地说:“你要多少人马出征呢?”

吕客回答:“我要排阵与宋军作战,光是大辽的兵马恐怕不够,还要从附近的辽西鲜卑国、森罗国、黑水国、西夏国、长沙国等五国借来五万兵马相助。我用平生所学,布下七十二阵,定能让宋军心惊胆战,拱手将宋朝土地献给您!”

太后听后很高兴,派人前去这五国调兵马。十几天后,所有兵马陆续到齐,浩浩荡荡共五十余万人马向九龙谷进发。

等大军来到九龙谷,在宋军对面扎下营寨,吕客军师拿出一张阵图,开始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