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大辽宋国班师

辽军大将韩延寿发现辽国已经彻底失败了,急忙回到军中大营对萧太后说:“娘娘还是暂避风头吧,现在我们的周围已经全是宋兵了!”

萧太后急忙问:“吕军师人在哪里?”

韩延寿回答说:“现在已经找不到吕军师了。”

萧太后也没了主意,只好带着韩延寿、耶律学古等剩下的兵将逃往后山。

杨六郎发现萧太后逃跑后,急忙率领人马前去追赶。没用多长时间,跑在前面的焦赞就追上了韩延寿。焦赞一边追一边喊:“韩延寿,快快投降,可免一死!”

韩延寿知道逃不了,为了掩护萧太后逃走,他拨马回身和焦赞打在一起,没用几个回合便被焦赞捉了。六郎等人率领人马继续追赶。辽兵一边逃一边丢盔弃甲,甚至连辎重都丢弃了。萧太后在兵将的掩护下从偏僻的小路逃回了幽州城。

通过这一场战斗,杨宗保领兵破了七十二座天门阵,杀死了四十万辽兵。第二天,杨宗保坐在大帐中,一面命人斩了韩延寿,一面为各位有功的人员记录功劳,以便皇上论功行赏。

第二天,宗保面见真宗,汇报众位将领的功劳。六郎趁机建议真宗挥师幽州,制伏辽国。但真宗以大军需要休整为由,决定班师回朝。

回到汴京之后,真宗论功行赏,赐给六郎父子两副黄金甲、两匹白马,十二车锦缎。父子二人拜谢之后,回到杨府和各位部将开怀畅饮。酒席进行一半的时候,杨五郎起身告别母亲,带着头陀兵回五台山去了。而杨六郎则去佳山寨镇守,杨宗保在京城做监军,负责守卫京城。

再说王钦回到府中,因为没有为萧太后建功立业而闷闷不乐。忽然,他想到了一条计策,准备让真宗下旨命他去招降辽国。真宗听了王钦的建议很高兴,便让武军尉周福陪同王钦前往辽国宣读宋国皇帝的招降敕文。

于是,王钦带着敕文向幽州进发。在半路上,王钦想到前往辽国必须要经过佳山寨,肯定会被杨六郎捉住,于是便问周福:“有几条路可以到幽州去?”

周福说:“一共有两条路可以去幽州,一条要经过佳山寨,一条要经过黄河。”

王钦以一份重要文件要取为由,骗周福先领人朝着佳山寨进发,而自己则取道赶往黄河。

周福来到佳山寨的地界,被巡逻的兵将误认为是王钦,将他抓到山寨之中。杨六郎知道后,命人将这个辽国的奸细押上来,发现并不是王钦,详细询问之后,才知道王钦害怕到佳山寨来,故意让周福前来送死。于是,六郎命人释放周福,摆好酒宴款待一番,便放周福过关了。

再说王钦让周福先走之后,便独自一人来到太原府,找到守官薛文遇,把奉旨去辽国劝降的事告诉了他。薛文遇不知内情,准备好船只,载着王钦过了黄河。

王钦来到幽州城,拜见了萧太后。萧太后见是王钦来了,不由得怒发冲冠,命人将他五花大绑,准备推出去斩首。幸亏有耶律休哥劝阻,萧太后才将王钦放了,问他到幽州来有什么事。

王钦回复说:“臣在宋朝的时候并非没有尽心尽力,而是苦于没有机会。现在宋朝的大将已经各自回到驻地,朝中只剩下十大文臣。娘娘可回信以交出幽州地图骗十大文臣到九龙飞虎谷来受降,趁机派兵捉住这些人,然后要挟大宋皇帝与大辽平分天下。”

萧太后同意了王钦的建议,于是写了回书,让王钦回到宋国。来到汴京,王钦对真宗说:“萧太后已经同意归降大宋,但是由于事关重大,而臣的地位太低,所以萧太后请求陛下派十大文臣去九龙飞虎谷接幽州地图受降。”真宗听后,龙颜大悦,立刻下旨,命十大文臣前往幽州。

八王、寇准、柴玉、李御史、赵建军等人接到真宗的圣旨,坐在一起商议,担心这是辽人的奸计,恐怕此去凶多吉少。最后,八王建议让杨六郎派兵保护,才让众人安下心来。

于是,十位大臣向真宗辞行,一路朝着佳山寨走来。在快到梁门关时,一行人发现一队人马拦住了去路。八王眼尖,认出了带队的是孟良和焦赞。而两人也认出了八王,急忙拜伏,请八王到山上相聚。众人心中欢喜,随着孟良、焦赞来到山寨之中。随后,杨六郎率兵亲自来迎接,为众位大臣接风洗尘。

第二天,杨六郎和孟良、焦赞、岳胜等二十多人化装成众位大臣的随从,每个人都挑着箱子或是竹筒,里面装着大臣们的朝服,箱底藏有短兵器,在竹筒中藏有长兵器。等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六郎便让这些人和众位大臣一同前往九龙飞虎谷。

萧太后接到众位大臣到来的消息后,便命耶律学古领着一万精兵到九龙飞虎谷来布置陷阱。这个九龙飞虎谷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东面的一块平地能容纳下五六百人。于是,耶律学古命令部将谢留和张猛在平地处摆好酒宴,将大队人马藏在山谷之中。

双方在谷口见面后,来到谷东的平地处,约定明天在此设宴款待宋朝的大臣们,并顺便交割地图。第二天很快就到了,耶律学古命人去请宋朝大臣赴宴,并签署归降书。当他发现宋朝大臣的身后只跟着一些贴身的随从时,不由得暗自高兴。与宋朝大臣们分宾主落座后,耶律学古向众位大臣说了一番祝酒词,并向大家一一劝酒。八王代表大家致谢说:“萧太后能认清形势,归顺我大宋,不失为一代明主,也是大辽百姓的福气!”

耶律学古假装赔笑说:“我家娘娘早有归顺之意。请大家开怀畅饮,其他的事情我们再从长计议。”说着,便让厨师端上菜肴,乐工奏起音乐。酒宴喝到一半时,耶律学古举杯说道:“今天这里有宋朝的众位大臣光顾,实属天大的荣幸。我们辽国地处偏僻,没有什么娱乐,现在就让我的几个军官舞剑来为大家助兴吧。”

八王立刻听出这个建议不怀好意,于是开口说道:“这里摆的又不是鸿门宴,好好的酒席为什么要舞剑呢?”但是没等八王把话说完,在耶律学古身边的谢留便站起身来,抽出长剑,在酒席前舞弄起来。

八王发现气氛不对,立刻回身喊道:“我们的侍从在哪里?”

孟良等人装扮成侍从一直在大臣们的后面站着,听到八王召唤,便从随身带来的箱子中抽出一把利剑,站到席前说道:“席前只有辽国人舞剑,不免显得单调了一些。不如让我也来凑凑热闹吧。”说完,便和谢留一起舞起剑来。

耶律学古发现孟良器宇轩昂,知道他一定不是一名普通的随从,肯定是宋军中的一名将领,便打算让谢留不要和他硬拼,设法用智力取胜。他知道谢留的箭法要比剑术高明,等到两个人舞了一会儿之后,便劝阻道:“舞剑没有什么好看的,还是让双方比试箭法来娱乐大家吧!”

孟良听了,也没有反对,笑着说:“舞剑和射箭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谢留趁机说:“如果只是简单地比试箭法,没有什么意思。我们可以尝试一个有趣点的比法。”

孟良问道:“怎么比试才有趣?”

谢留说:“将一个人绑在柱子上,在一百步之外连射三箭,谁能躲开便是胜利者。”

孟良听了他的建议,心里暗自想到:“他这样做是想暗算我。好吧,我就趁机取了他的性命,让他们知道一下我的厉害。”于是随口说:“我们俩谁先射?”

谢留说:“还是我先射吧!”

八王和其他大臣听了,正要提醒孟良不要上当,没想到孟良已经一口答应下来,从容地走了出去,来到了校场之上。八王等人也跟了出去,看见几个辽兵将孟良绑在了一根柱子上。在一百步之外,谢留已经拉弓搭箭,蓄势待发了。就在大家都在为孟良担忧的时候,只听见一声弓弦响,谢留的第一支箭已经射向孟良的头部。只见孟良把嘴一张,一口咬住飞箭。就在众人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谢留的第二支箭朝着孟良的颈部射来,只见孟良用手一挥,将第二支箭打落。谢留见两支箭都没有射中,心中有些慌乱,于是第三支箭射向了孟良的胸部。孟良也不去接这支箭,因为胸部藏有护心镜,箭根本射不进去。

一场虚惊之后,宋朝的十大文臣都为孟良的英勇喝彩,称赞孟良有胆量。辽兵只好为孟良松绑。这时,孟良走到谢留的身边说:“把你的弓箭借我用用。”

无奈之下,谢留也被辽兵绑到了柱子上。孟良在一百步之外搭弓射箭,故意射偏了第一箭。谢留心中想:“看来这名宋将只会舞剑,不会射箭。”于是心中放松了许多。没想到孟良的第二箭朝着谢留的脖子射去。谢留来不及躲闪,当场被射死。

耶律学古见谢留被射死,恼羞成怒,大声叫道:“我们原本是要讲和的,为什么要杀我大将?”说完便让左右的辽兵捉拿孟良。随着耶律学古的一声令下,埋伏在宴席周围的五六百辽军骑兵一齐杀出。岳胜、焦赞等人见了,纷纷打开箱子,取出兵器,和辽兵杀在一处。宋军这些将军身经百战,将辽军骑兵杀死大半。耶律学古发现对方早有准备,怕自己的人马损失过大,便率领自己的人马退回了营地。

孟良等人保护着十大文臣向谷口杀去。没想到几声炮响之后,辽将韩君弼率领伏兵杀出,将谷口死死把守住。宋朝的十大文臣和六郎军中的二十多位将军全被困在了四面都是悬崖峭壁的山谷之中。这些人急得团团转,但是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脱困。

孟良安慰大家说:“大家不要过于着急,等到辽兵的防守松懈的时候,我化装成辽人偷偷潜出山谷,找六郎求救。”

大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坚守在谷中,等待出谷的良机。

耶律学古一面命人严密把守山谷,一面写了奏章呈给萧太后,请求发兵增援,以防宋军带兵将十大文臣救走。

萧太后接到奏章后,心中难过,因为前不久和宋国交战,朝中的良将都已经战死,现在连个保驾的先锋官都没有。

就在萧太后发愁的时候,一个人站出来说道:“末将一直受娘娘大恩,无以为报,现在愿意保护娘娘御驾亲征,剿灭宋军。”

大家一看,发现说话的这个人正是驸马木易。萧太后十分高兴地说:“几天前负责占卜的官员告诉我,咱们幽州会兴盛,会有一个辅助我的人才出现。看来这个人一定是你。”于是,萧太后封木易为保驾先锋官,自己率领着女真、西番、黑水、沙陀等国的十万人马前往九龙飞虎谷。

萧太后在谷口安营扎寨以后,让耶律学古率领女真、西番的军马驻扎在山谷的正北方,命令木易率领沙陀、黑水军马驻扎在山谷的西南,死死地堵住了谷口,摆出一副长期困守的架势。

单说木易驸马在飞虎谷的西南处安下营寨之后,在夜里独自出来巡营。他抬头看着星空,看着满天星斗,不由得想起了已经十八年没有相见的亲人们。他又望向山谷,想到那些被围在山谷中的宋朝栋梁们现在也许已经就要断粮了,不知道他们还能坚持多久?是否能够等到宋朝援军的到来呢?想着想着,他心里有了一个主意,于是回到自己的营中,写了一封密信,将它绑在箭头上,悄悄来到谷口,用箭射到了谷中。

此时在谷中放哨的正是孟良。他正仔细观察辽军的动静,忽然见到一支翎箭射入谷中,急忙上前捡了起来,拿着那封密信去找八王。八王把信打开,发现是杨延朗的笔迹:

杨延朗顿首拜叩八王殿下及列位臣工:

当前北兵势盛,望列位切莫轻动,忍耐!忍耐!以待救兵。今济粮草二十车,置于九龙谷西南口,聊作一月之供给,请派人于今晚前去搬取。此系机密重事,望勿误勿泄!

八王看完信后,心中大喜,对寇准说:“这的确是杨将军的亲笔,不会有假,我们可以放心坚守了。”于是,孟良带着几十个健壮的军士,悄悄潜到西南谷口,果然发现有二十车粮草停在那里。孟良指挥着军士将粮草运回了营地。

孟良见西南谷口由木易驸马把守,觉得混出谷口的时机到了,便化装成辽兵,偷偷从西南谷口潜了出去。刚离开谷口一里多地,孟良就遇到了巡逻的骑兵。他本想躲到草丛中,没想到弄巧成拙,被骑兵们发现了,把他当成了奸细抓到了木易的帐中。木易认出了孟良,便故意说这个人是自己派往幽州的信使。左右军校见是驸马差遣的信使,便将孟良放了。

孟良出了军营,觉得北上搬救兵太危险,不如直接去幽州,顺路到五台山向杨五郎求救。没用多长时间,孟良来到五台山,把十大文臣被困在九龙飞虎谷的事告诉了杨五郎。杨五郎立刻点齐一千多军马,前往九龙飞虎谷救援,而孟良则到佳山寨报信,让杨六郎发兵前来救应。

六郎了解情况后,一面发兵,一面让孟良到汴京向朝廷救援。

孟良日夜兼程,赶到汴京,向真宗报告了十大文臣被困在九龙飞虎谷的事情。真宗心中大惊,急忙问有谁能领兵前去救援。正巧吓天霸王杨宗保巡城回来,真宗把情况和他一说,杨宗保立刻表示愿意领兵前去救援。真宗于是任命呼延显为监军、杨宗保为先锋,让他们带领五万兵马征讨辽国。杨令婆知道宗保要出征了,便让杨八姐和杨九妹陪着宗保一同出征。

辽兵探马探听到宋国的军队前来救援,报告给萧太后。萧太后和耶律学古商议之后,命耶律学古领着四国军马出阵迎战。耶律学古来到两军阵前,看见南面旗门处冲出一员猛将,正在大声骂道:“该死的辽蛮,你们要是识相,就将我大宋文臣武将放出来,否则定要尔等粉身碎骨。”

耶律学古听后,怒发冲冠,对左右说:“谁去擒下这个匹夫?”

女真国的国王胡杰应了一声,一马当先,举枪直取五郎。五郎挥舞战斧,迎上前去。两人大战了数十个回合,胡杰体力不支,拨马败走。五郎趁势领兵追杀。从辽营中杀出王黑虎和王必达,将五郎率领的头陀兵分割包围起来。五郎陷入重围,只好左右冲杀。

正在危难时刻,杨八姐和杨九妹以及杨宗保率兵赶到了!八姐一马当先,冲过来与王必达交战。九妹也从侧翼进攻,吓得王必达扔下手中的兵器逃走了。两位女将紧追不舍,追到谷口的时候,又遇到宋军大将呼延显,三人合力将王必达在马上生擒。

宋军乘胜追击,一路冲杀。孟良第一个冲入北营,斧劈沙陀国大将陈深,八姐活捉胡杰,五郎捉住王黑虎。

辽军总管耶律学古见辽军大势已去,急忙奔入大营中向萧太后报告说:“宋兵已经击败我军,四国的将帅都被剿灭了,请娘娘快走吧!”

萧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心惊胆战,只带着耶律学古、张猛和少数辽军骑兵望风而逃。杨宗保带兵在后面紧紧追赶。当萧太后等人逃到一个山坡之后,前路也被杨六郎的军队截住了。那些辽兵见了,吓得丢盔弃甲,转身逃走。萧太后知道自己的气数已尽,仰天长叹说:“我今天就要葬身在这里了!你们好自为之吧!”说完就要拔剑自刎。耶律学古急忙拦阻,让张猛断后,自己保着萧太后从斜谷的小路上逃往幽州。

张猛领兵截住杨六郎的追赶,两方厮杀在一起。没用几个回合,杨六郎便一枪将张猛刺死,一举歼灭了张猛的军队。六郎和宗保的军队合在一处,正准备继续追击萧太后时,遇到了杨四郎。四郎劝说六郎先去解救谷中的十位大臣,不必急于攻打幽州城,自己作为内应,选取时机,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幽州城。

六郎听从了四郎的建议,和宗保带兵杀入谷中,斩杀了守在谷口的韩君弼。在谷中被困的人马知道外面的援军到了,从谷中杀出,内外夹击,杀得辽兵丢盔弃甲,跪地求饶。救出十位大臣之后,宋军打扫战场,发现辽国这次剿灭四国人马一共十二万,丢下的粮草和辎重更是不计取数。

杨六郎一面为将士们请功,一面建议趁机消灭辽国。八王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全力支持杨六郎的想法。杨六郎调兵遣将,分派任务,各路军马便向着幽州杀来。

再说萧太后回到幽州之后,心中闷闷不乐。大将耶律休哥趁机劝说道:“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娘娘不要放在心上。我们雄踞幽州,内有可用十年的粮草和猛将精兵数十万。如果宋军胆敢前来,定要与他一决雌雄。”

丞相张华也在劝说娘娘不用担心,正在劝说之际,有人来报木易驸马带兵杀回幽州城。

萧太后马上命人宣驸马进殿,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木易驸马胡乱编造了一些说辞,蒙混过关,并将宋军围困幽州城的消息告诉了萧太后。

萧太后大吃一惊,急命木易等剩下的几个将领小心迎敌。

再说宋军中来了一个叫重阳女的女将,自幼与杨六郎订了婚约,知道六郎准备攻破幽州,便和杨六郎商量好,假装率领一万兵马到幽州城中做内应。

围困幽州的岳胜和孟良等人假装打不过重阳女,让重阳女来到幽州城中。

重阳女表示自己是来帮助萧太后打败宋国军队的,萧太后听了心中十分高兴。此时,杨四郎也将此事看在眼里,知道这个重阳女是六郎的未婚妻,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来帮助辽国,便借口请重阳女一起商议出兵的事将她请到了府中。杨四郎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二人这才相认,于是定下计谋,准备助六郎攻破幽州城。

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木易派上万户等四将出城迎敌,而木易随后和重阳女也杀出城来。岳胜上前迎住上万户厮杀,两人都使刀,双方厮杀不到两个回合,下万户、乐义、乐信从侧翼攻了上来,岳胜不敌,拍马退走。就在四名辽将追赶岳胜的时候,重阳女从后面冲了上来,一刀斩杀了乐信。而乐义也被岳胜回马一刀斩于马下。孟良、焦赞趁机领兵杀了过来,杀死了上万户和下万户,趁机拥进幽州城中。

霎时间,幽州城中人喊马嘶,杀声震天。有人急忙进入宫中禀告萧太后说,幽州城被攻破了。萧太后万念俱灰,担心被俘受辱,便来到后殿,用腰带悬梁自尽了。这时,杨延朗带兵进入宫中,遇到了自己的妻子琼娥公主,向她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便带着一家人回到中原。

大战结束后,宋军一共抓到辽国王子两名,辽国官员四十九名,辽将三十六员。杨六郎命人将他们装入囚车,押回宋朝。六郎又建议寇准发出安民榜文,安定民心。而受辽国统治的其他地方听说幽州城被攻破,萧太后已死,纷纷归附了宋朝。

为了犒劳三军,八王在萧太后的大殿上摆下酒宴,宴请有功之臣。酒席上,杨四郎建议厚葬萧太后,得到了八王的赞许。众人开怀畅饮之后,定下了回朝的日子。等民心安定之后,宋朝大军便在八王和杨六郎的带领下,一路朝着汴京进发。

真宗早就收到了消息,派文武官员出城迎接,八王带领众将上朝面圣,并向皇帝献上辽国的表章。真宗看了,龙颜大悦,赞叹了这次出征取得的胜利,对众位大臣抚慰了一番。

而那个枢密使王钦,也被凌迟处死。

真宗考虑到既然辽人已经臣服,便下旨放了辽国的王子和众位文臣武将,命他们回去治理和镇守幽州。辽国王子和诸位臣工感激不尽,向真宗一再拜谢,之后便回到辽国去了。

从此,边关平安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天禧元年(1017年)二月,真宗对杨家加以封赏表彰:封杨六郎为代州节度使兼南北都招讨;封杨宗保为阶州节度使兼京城内外都巡抚;封杨延朗为泰州镇抚节度副使;封杨八姐为金花上将军;封杨九妹为银花上将军;封杨渊平之妻周氏为忠靖夫人;封杨延嗣之妻杜氏为节烈夫人;封穆桂英以下十四员女将为诰命副将军。而其余的有功之臣,也都一一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