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痛经" class="reference-link">三、痛经
1.痛经的症状
痛经是最常见的月经不调,生活中有太多的女孩子受痛经的困扰了,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历时1/2~2小时。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很多病人在下腹痛的同时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度阵发性疼痛,持续时间不等,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也有需卧床2~3天的情况,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女性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症状。
2.痛经的原因
相信你们对痛经的症状也非常熟悉,痛经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原发性痛经: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初潮不久后即出现痛经,有时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也可能由于子宫肌肉痉挛性收缩,导致子宫缺血而引起痛经。多见于子宫疾病,使经血流出不畅,造成经血潴留,从而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痛经。有的在月经期,内膜呈片状脱落,排出前子宫强烈收缩引起疼痛,排出后症状减轻,称膜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能在生育后缓解。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育后及中年妇女,因盆腔炎症、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于子宫腔以外,如子宫肌层、卵巢或盆腔内其他部位,同样有周期性改变及出血,月经期间因血不能外流而引起疼痛,并因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粘连,而使痛经逐渐加重。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机制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为了更好地对痛经作出诊断,以及后续的治疗,首先得对引发痛经的原因有个大致的了解。一般来说,可将引发痛经的原因概括为5类:与子宫相关的异常引发的疼痛、精神神经因素引发的疼痛、遗传因素引发的疼痛、内分泌因素引发的疼痛以及经期的剧烈运动导致痛经。
原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育后及中年妇女,因盆腔炎症、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
(1)子宫有关因素异常引发痛经
①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②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③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④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升高:前列腺素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明显升高。
⑤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⑥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部分女性对疼痛过分敏感,经期前焦虑紧张情绪严重,会诱发痛经。
⑦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2)精神神经因素
部分女性对疼痛过分敏感,经期前焦虑紧张情绪严重,会诱发痛经;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等造成痛经。
(3)遗传因素
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4)内分泌因素
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5)经期剧烈运动
受风寒、湿冷侵袭、爱吃冷饮食品等均易引发痛经。
3.痛经的诊断
根据痛经的分类以及严重程度,我们对痛经的诊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原发性痛经的诊断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
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
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2)继发性痛经
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反复盆腔炎症发作史,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过多,放置宫腔节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继发性痛经的诊断。通过妇科诊断可发现一些导致痛经之病因,如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块等。
(3)痛经轻重程度的区分
①轻度: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明显,有时伴腰部酸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无全身症状,有的人需要服止痛药。
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状
②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四肢发凉,用止痛措施比如止痛药疼痛暂缓,但是随着症状加重,有可能需要服用比原来量更多的止痛药才能缓解疼痛。
③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