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失调与负性情绪" class="reference-link">月经失调与负性情绪
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月经来临前莫名的烦躁、不安、易怒、焦虑、情绪低落……,月经到来的时候这些症状通通都消失了,感觉如释重负。但每当我们处于类似情绪状态下时,却苦于找不到原因而使“病情”不见好转,直到有人告诉你这都是“月经”期惹的祸时,你才豁然开朗,虽然此时的负性情绪并没有完全消失,但至少你已知根知底,负性情绪的作用便没那么强烈了。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在卵巢激素的支配下,子宫内膜产生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性变化可影响女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引起一些情绪变化。
相反,某些情绪也能影响激素变化导致月经失调。有位英国的妇产科医生,对91名女学生参加一次重要考试时月经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在临近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大约有一半人的月经不正常,大多数人的月经周期延长,少数人月经缩短,个别人停止了月经;考试当天,学生的情绪处在最紧张的状态,竟有36名女生来了月经。又有研究表明,情绪紧张而不稳定的妇女比情绪稳定的妇女痛经多,暗示性高的妇女痛经的比例亦大,怕痛妇女的痛经比例也比较大。
现代心理学与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不同的情绪状态对月经的影响是不同的:情绪紧张、焦虑可使月经量增多,月经提前;而心情抑郁或沮丧常常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现代科学研究认为,强烈的情绪刺激或持续的不良情绪刺激通过大脑皮层及下丘脑、垂体前叶、卵巢系统对月经发生影响。例如,病人行经前情绪焦虑,通过大脑皮层活动引起丘脑与垂体活动的变化,使雌激素增高,黄体酮减少,导致月经失调。有人在战争中观察到轰炸后无月经的例子,并取出片断的子宫内膜组织检查,发现在惊恐期中的子宫周期变化已经停止。这些研究都表明,月经与我们的心理因素,尤其是负性情绪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