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路上同时行走的三个人,一定会有一个富有知识的人,能够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而自己身上有他们的缺点,便要加以改正,完善自己。
故事
孔子学礼仪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并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虽然有很大的成就,却不骄傲,很平易近人。他是一个喜欢提问的人,不管对象是谁,他有不懂的都会去询问。得到了答案他会仔细思考,直到自己完全明白。有一次,孔子去鲁国参加一个典礼仪式,这个典礼仪式是鲁国国王举办的,那天去的大多数是富有学问并拥有崇高地位的人,大家一起谈诗论道,都在展示自己渊博的学识。孔子却一直在向别人询问问题。许多人看到了都纷纷表示不屑,都在背后讥笑他,说他什么都不会,只是徒有智者的虚名。
有个人问孔子道:“早听闻孔子享有智者之名,为何今天却见你一直询问别人问题,这让人实在琢磨不透。”孔子说:“智者之名,并非我个人所起,是大家抬举我了。而另一方面,我觉得我的知识还不够,还有许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我认为凡是能够给我解答问题的人都可以做我的老师,这便是我求学的精神。”大家听后顿时对孔子赞赏不已。
想一想
孔子为什么总是在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