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

当哥哥姐姐的应该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哥哥姐姐。兄弟姐妹相处和睦,孝道就在其中。对于财物要看待轻一点,这样怨恨就无从生起。说话的时候要学会忍让,愤怒也自然会消失。

故事

李勉不贪财

李勉,唐朝人,从小热爱读书,深受书中思想影响,其为人诚实耿直,儒雅大方,虽然家境贫寒却从不占小便宜。

有一次,他外出学习,住在一家客栈里,正好遇到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书生也住在那里。两人一见如故,经常在一起谈论古今,讨论学问,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书生突然病倒了,病情很重。郎中给他开了几副药,但几日过去,书生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倒更加严重。李勉向附近的百姓寻求偏方,又到很远的山上采药,回来煎给他喝。他不分昼夜地照顾书生,累了就趴在床边睡一会儿。这天他采药回来,看到书生的脸色有所好转,正高兴着,却听那书生说道:“我的命就只能到这儿了,现在是回光反照。我本是前往京都去求官,哪想如今却要客死他乡,我真的不甘啊!”说罢,书生拿出了一个布袋说道:“多谢你这些日子对我悉心照料,如今我要离开了,却还有一事相求,这布袋里有一百两白银,希望在我死后,你能为我筹办一下后事,剩下的则赠与你,以示我对你的报答之情。你如若不收下,我定会死不安息。”为了能够让书生安心,李勉先答应了下来。第二天清晨,书生果然去世了,李勉买来棺木,精心为他料理后事。剩下了许多银子,李勉仔细包好,悄悄地藏在棺木下面。几天后,当书生的家人来到墓地,他们移出棺木后,看到了那些银子,非常惊讶。后来有人告诉了他们其中的来龙去脉,大家深深被李勉诚实守信、不贪财的品格所感动。李勉后来在朝廷做了大官,仍然廉洁自律,诚信自守,深受百姓的爱戴,在文武百官中也有很高的威望。

想一想

李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译文

不论是吃饭还是走路,都要谦虚礼让,长幼有序。长辈有事叫人时,要帮忙代替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则要上前询问有什么事,看看是否能帮忙。称呼尊长,不能直接喊名字。在长辈面前,要谦虚礼让,不能炫耀自己的才能。

故事

真人不露相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叫温如春的富家公子,幼时即好琴艺,长大了,自认为琴技非凡,更是喜欢在别人面前卖弄几手,来炫耀自己。

一次他到山西去旅游,在一座寺庙前看到一个闭目打坐的道人,道人旁有一布袋,袋口微微露出一点古琴的角儿,温如春心想:“这老道也会弹琴?”就上前大大咧咧地发问:“请问道长可会弹琴?”“略知一二,正想拜师。”道人谦恭地说。“那就让我来弹弹吧。”温如春说着,一把拽出琴,弹了起来。弹完一曲,他问道人:“你觉得我弹得如何?”道人依旧谦恭地说:“不错,只是你不是我要找的师傅。”向来不可一世的温如春哪里忍得了被人这么说,于是逼道人也弹一曲,一较高下。道人并不答腔,只拿过琴来,轻抚几下,开始弹奏,其声如流水淙淙,又如晚风轻拂,温如春听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许久,温如春方如梦初醒,立即向道人行起了大礼,想拜道人为师。

想一想

温如春是一个虚伪的人吗?

出则悌 - 图1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译文

在路上遇到了长辈,要立即上前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没有事时,便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等待长辈离去。无论是骑马还是乘车,遇到长辈都要下来问候。等长辈离开很远,约百步之后,才可离去。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也应随同一起站着,不能坐下。长辈坐下了,吩咐晚辈坐下才可以坐。

故事

毛泽东尊师

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也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

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才智超群,精通古文、历史、地理众多知识。他的生活作风和治学方法对毛泽东有很深的影响,毛泽东称徐老师是他“最敬佩的老师”。徐特立老师60岁生日的时候,正忙于制定抗日救国大计的毛泽东,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信为老师祝寿。这封信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句话成为中国几代人尊师敬师的至理名言。

建国之初,尽管毛泽东政务十分繁忙,仍忘不了他与徐特立之间的师生情谊。一次,毛泽东特地派人来到徐特立的住地,邀请他到中南海家中吃饭。主席要让老师坐上席,徐老师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上坐。”硬是让徐老师坐了上席。毛泽东见老师穿着还像当年那样简朴,就将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呢子大衣脱下来送给老师,说是以表学生心意。徐特立接衣在手,激动不已。当徐特立离开时,毛泽东检查徐特立的行李准备情况,发现没有热水瓶,立即命令工作人员从他仅有的两只热水瓶中拿来一只,送给了徐特立,徐特立看到这些,不禁老泪纵横。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译文

在长辈面前说话,要轻声细语,声音要低,但是低到听不清楚,就变得不合适了。要拜见时应快步向前,退后则缓慢走出。长辈问话,应起立回答,眼睛不能东张西望。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堂兄长、表兄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亲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故事

兄弟情深

元朝时期,有个人叫赵炳,他为人重视情义,热爱手足。

赵炳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他的堂兄将他抚养长大,他们两人的感情非常好,形影不离。一次,他们在砍柴回来的路上碰到一伙强盗,堂兄当即让赵炳赶紧躲进不远处的草丛里,说道:“你不要出声,悄悄地在这里待着,我去引走他们,看到我们走远了你方可往家的方向跑。没多久,堂兄就被强盗们逮了个正着。强盗们个个面目狰狞,搜完堂兄身上却一无所获后,他们大发雷霆,扒光了他的衣服,叫嚷着要杀了他。小赵炳见状,“嗖”地一下从草丛中冲了出来,大喊:“你们放了我堂兄,不允许伤害他。”强盗们见此景,笑作一团问道:“小孩子,你比你堂兄还小,凭什么能救他啊?”说着把赵炳也绑了起来。此时赵炳并没有感到畏惧,他竭尽力气冲着强盗们喊道:“你们要想杀我堂兄,那就先杀我吧,求求你们放了他。”强盗们感叹如此年纪的小孩竟然有这样的气魄,大家不禁啧啧称叹,深受感动。

后来,强盗放了他们兄弟俩。患难见真情,赵炳和堂兄的感情禁住了危难的考验,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想一想

强盗为什么没有杀这对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