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译文
大家同样都是人,品行却良莠不齐,与大众一起,同流合污的人占多数,而有高尚品德的人只占少数。真正具有仁义的人,大家都很敬畏他,因为这样的人说话没有忌讳,也不会谄媚,欺骗别人。
故事
不卑不亢的谢览
谢览是南朝梁大臣,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南朝时,有一位皇帝叫萧衍。在他快即位时,人们见了他都歌功颂德,他听了十分高兴。谢览当时只有二十余岁,任太子舍人,参见萧衍时恭身揖礼,然后转身便走。他神情从容高雅,眼睛明亮有神,萧衍见到这样的情景,沉默了好大一会儿,久久地望着他的背影,问身旁的人:“这个人全身都有芳兰的气质,想象当中的谢庄也正是这样,这人是谁?”手下人告诉他这个人叫谢览。谢览不卑不亢的作风给萧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萧衍做了皇帝便很快提拔了谢览,此后谢览深受梁武帝器重,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译文
能够亲近贤德高尚的人非常好,这样你的品格会得到提升,过错会日渐减少。如果不亲近品格高尚的人,那么会有很严重的坏处,品德低下的有机会亲近你,导致你向不好的地方发展。
故事
齐桓公的教训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晚年生活腐化,宠信小人,最后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这堪称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齐桓公有三个宠臣,他们是易牙、竖刁、开方。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和他的卫姬,让他们尝到人肉的味道,竟然把自己刚刚三岁的儿子杀了,做成肉菜献给齐桓公吃。竖刁本来是侍候齐桓公的一个小童,为了可以随时随地跟随在齐桓公身边取宠,竟主动阉割了自己,成为宦官。开方是太子,却放着太子不当,跑来做齐桓公的臣子,15年不回家看自己的父母,父母死了也不去奔丧。齐桓公认为,这三人爱自己超过了爱他们的父母,因此对他们十分宠信,言听计从。
有一年,宰相管仲病重,卧床不起,于是齐桓公询问他道:“你觉得我该让这三个人之中谁来接替宰相之职呢?”管仲说道:“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和自己身体都不爱,怎么会真心爱您齐桓公,对您尽忠呢?我觉得他们都不合适。”齐桓公没听管仲的忠告。后来,齐桓公身边这三个小人原形毕露,公开为非作歹,对病重的齐桓公不理不睬,齐桓公被活活地饿死了。
想一想
管仲是怎样劝说齐桓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