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是学生学习的规范,它是由古代圣人孔子的教诲编制而成。首先要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其次在平日里应该做事严谨,为人诚信。在与大家相处时,要平等尊重,富有博爱,并且亲近那些具有高尚仁义品德的人。做了这些后,假如还有多余精力和时间,那么就多学学文化知识,会受益匪浅。

故事

孔子收徒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拥有三千多名学徒,性格迥异,不乏有脾气暴躁、性急莽撞的人。其中一个叫子路的,性情刚直,多才多艺,但其缺点是太过鲁莽。一次,子路拿着一把剑,竟然在孔子的课堂上舞了起来。剑划过的范围很大,几次差点刺到正在教书的孔子。孔子既没有驱赶他,也没有训诫他,这让他感到很没趣,于是转身要走。这时孔子起身正色说道:“日子怎样都是过,为何不让它更有意义?你不妨来我这儿学学知识。”子路听后,咧开嘴笑着说道:“挥舞刀剑才更为有趣,我才不愿意与你们一同,整日闷在这狭小的屋内读书呢。”孔子听罢,不紧不慢地说:“读书能让你拥有学问,就好比在竹箭上装了羽毛,在箭头上镶了箭镞,这时的箭会更加锋利。”子路听完仍然满不在乎,转身走了。

有一天,子路舞剑舞累了,想找个地方歇歇,发现不远处正是孔子的学堂,出于好奇,他悄悄地走到学堂外面听孔子讲学,孔子渊博的学问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他下定决心要拜孔子为师,学习知识。后来,子路为孔子所重用,成为孔子最为得意的徒弟之一。

弟子规 - 图1

想一想

《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