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之王——巨柏
相传,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修建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时,木料需要从贡布地区运送到这里,但那时由于没有山路,运送木料的人需要经过千山万水才能将木料运送到桑耶寺。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造成了很多人员伤亡。
菩萨实在不忍心,于是用法术将自己变成了乌鸦。它站在藏东与山南的分界线,也就是加查山上,对那些运送木料的人说:“桑耶寺已经竣工了,不再需要木料了。”
运送木料的人们高兴地把大量木料丢在岸边,纷纷跑回家去了。这些木料就地生根发芽,后来就变成了一棵棵整齐的巨柏。
好心的乌鸦因为说了谎,后来就变成了江边的乌鸦石,从加查到山南方向的乌鸦也都变成了哑巴,以后不能到加查山那一边的地方去了,只能世世代代在加查山的这边生活,这也就是加查山的那一边为什么没有乌鸦的原因。
关于巨柏,在西藏还流传着另外一个传说。说是在1000多年前,在西藏的贡布地区,出了个名叫登巴玛丹·桑株的人。他多才多艺,创作了许多有名的贡布民歌以及箭歌、箭舞,还亲手制成了西藏第一把六弦琴,创作了一套六弦歌曲。
那规模宏大的贡布“恰巴波”,传说也是他编导的。登巴玛丹·桑株决心把他创作的歌曲传遍全藏,临行前,他在八集栽下了这棵柏树。并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就每隔12年在这棵树下演出一次我编创的歌舞。”
说完,他带着50名精壮的小伙子,骑着马、背着箭出发了。
他们来到加查,加查领主不让通过,关住了前后山门。登巴玛丹·桑株和加查领主打了一仗,终因人少势单,失败了。他射出一支石头箭,从加查直射到贡布。至今,这一带山还留有石箭射过的痕迹。
他的箭上拴了一封信,说他再也不能回去了。贡布老百姓痛哭流涕,一齐聚到柏树下悼念。
人们看到登巴玛丹·桑株亲手栽的柏树,就好像又看到了他。人们更加珍爱这棵柏树,精心地灌溉它,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它竟长成了参天大树。每隔12年,在柏树下,人们跳“恰巴波”,唱“箭歌”,七天七夜不散去。
后来,在惊涛拍岸的雅鲁藏布江两岸,一棵棵巨大的柏树像两列挺拔的卫兵一样,整齐庄严。它们形态各异,1000棵树就有1000种姿态,或弯或直,或倾或卧。每一棵树都能让人们看出它经历沧桑,却依然静静地站在这里,聆听着滔滔江水,述说着传奇的故事。
巨柏属于柏科常绿大乔木,是松杉目中数量最多的一科。巨柏一般高25米至45米,胸径达1米至3米,最高的巨柏达6米。树皮呈条状纵裂,树枝生有鳞状的叶,排列紧密且呈四棱形,外面常披有一层蜡粉。
巨柏的叶对生或轮生,成鳞片状而下延,稀线形。它末端的小枝粗约2毫米,三四年生的枝呈淡紫褐色或灰紫褐色,叶鳞形,交叉对生,紧密排成4列,背有纵脊或微钝,近基部有一个圆形的腺点。
巨柏的球花较小,单性同株或异株,顶生或腋生。雄球花有3对至8对交互对生的雄蕊,每个雄蕊有2至6个花药,花粉无气囊。雌球花有3枚至16枚交叉对生或三四枚轮生的珠鳞组成,每珠鳞生有胚珠,苞鳞与珠鳞合生。
巨柏的球果单生于侧枝顶端,于第二年成熟。球果呈矩圆状球形、卵圆形或长圆形,外面有一层白粉,长1.6厘米至2厘米,直径1.3厘米至1.6厘米。球果九十月成熟,成熟时,珠鳞发育为种鳞。
种鳞有6对,交互对生,木质或革质,盾形,露在外面的部分很平,常呈五角形或六角形。球果上部的种鳞呈四角形,中央有明显而凸起的尖头,能繁育种鳞。种鳞成熟时开裂,有时呈浆果状,不开裂。每种鳞内面基部有种子。种子呈扁平褐色,两侧具窄翅。子叶2枚,稀数枚。
在我国西藏朗县米林到尼洋河中下游一带的河谷中,常分布有零星的柏树,塔形的树冠以及挺拔的树干十分惹眼,这就是这里特有的古树巨柏,也被称为“雅鲁藏布江柏树”。
巨柏分布区域地处印度洋潮湿季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西进的路径,年平均气温8.4度,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
巨柏适于干旱多风的高原河谷环境,长在中性偏碱的沙质土地,常在海拔3000米至3400米的沿江阳坡、谷地开阔的半阳坡及干旱的阴坡组成稀疏的纯林,或在江边成行生长,具有抗寒、抗强风的特性。
巨柏是我国珍稀、特有树种之一,是我国柏科树种中树龄最长、胸径最大的巨树。年龄多在百年以上,其中有些是千年古树,被当地人尊称为“神树”而加以保护。
巨柏材质十分优良,可作为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造林树种。巨柏天然分布区十分狭窄,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朗县至米林附近的沿江地段,西藏甲格以西分布较多,在尼洋河下游林芝以及波密也有分布。
柏树与松树一样,不但高大英挺,而且四季常绿、历冬不凋。以树喻人,柏树不惧严酷艰险,这当然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本质了,因此有“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和“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等说法,进而衍生出了古老的崇尚松柏的“松柏文化”。
我国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热衷于歌颂松柏,将它引为“精神知己”。
我国古籍解释“柏”字意义时说:
柏,阴木也……木皆属阳,而柏向阴指西,盖木之有贞德者,故字从白……白,西方正色也……
这里大体意思是说,柏不像一般树木那么“趋阳附势”,偏偏很另类地要“向阴指西”,这都是松柏文化的影响,是拿柏树比喻讲究气节的君子。
巨柏有“世界巨柏王”之称,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对研究柏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西藏植被的发生发展及其环境的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巨柏属于濒危物种,为此,有关部门在林芝巨柏分布地区划分了自然保护区,选择分布集中、生长良好的林木作为自然保护点。在保护区内禁止砍伐,并大力采种育苗,营造人工林。
林芝巨柏自然保护区,是一片比较完整的巨柏纯林,树木十分集中,生长较好。其中最大的一株巨柏高46米,胸径4.46米,需要10多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抱住它,树冠投影地面积一亩有余。
这株巨柏的年龄约2500岁,为我国现生存的柏科树种中树龄最长、胸径最大的巨树,被当地人以“神树”之尊加以保护。
林芝古柏在当地藏族群众的心目中是圣树,传说西藏苯教开山祖师辛饶米保的生命树就是古柏。所以,林中那些最大最古老的树身上总是缠挂着风马,树林中还到处是玛尼堆,常有信徒远道前来朝拜。因此,巨柏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拓展阅读
藏族先民认为灵魂是不灭的,死后会离开肉体独立存在。传说当年藏地原始宗教苯教的始祖顿巴·辛饶米保到工布传教时经过娘布来到巴吉拉卡,这里就长出了一棵高大的柏树,名为桑瓦秀巴,意思就是柏树。后人说,这棵大柏树就是辛饶米沃的“第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