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草——独叶草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藏族姑娘,她为了等自己心爱的人,天天来到神女峰上等待。后来,姑娘的爱人死了,她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化成了一颗孤独的小草。后来,人们叫这种草为“独叶草”。

独叶草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无毛。根状茎细长,分枝,生多数不定根;种子呈白色,扁椭圆形,长3毫米至3.5毫米。

独叶草的地上部分高约10厘米,小草的地下是细长分枝的根状茎,茎上长着许多鳞片和不定根,叶和花的长柄就着生在根状茎的节上。

独叶草花的直径约为9毫米,两性,辐射对称,无特殊气味。其花部结构由外而内依次为花被片,不育雄蕊,可育雄蕊和雌蕊群。

其花被片呈淡绿色,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不育雄蕊的头部膨大,其腹面具凹槽,凹槽的表皮细胞可分泌蜜液;可育雄蕊的花药开裂前为鲜艳的紫红色,开裂后露出白色花粉。

独叶草的花期一般为4月底至4月中旬,历时15天至20天。

根据蜜汁在整个花期中的分泌情况,可分为4个时期:分泌前期,为花开放后一两天,花药均未开裂,不育雄蕊表面干燥。

旺盛期,为花开放后的第三天至第八天,花药陆续开裂,蜜汁分泌旺盛,不育雄蕊腹面可见透明液滴。湿润期,为花开放后的第九至第十五天,多数花药开裂后,蜜汁分泌量明显减少,不育雄蕊仅表面湿润。

干涸期,为花开放后的半个月后,花期即将结束时,散粉完毕,蜜汁便停止分泌,不育雄蕊表面干燥。

独叶草生长在海拔2750米至975米的高山原始森林中,生长环境寒冷、潮湿,十分隐蔽,土壤偏酸性。分布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多数产地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处于零度以下,夏季最高气温只达20度左右。

土壤为腐殖质土,通气性较好,偏酸性,厚度为10厘米0厘米。独叶草生于林下,光照微弱,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大。一般多在糙皮桦。

独叶草是我国特有的小草,零星分布在陕西太白、眉县、洋县,甘肃迭部、舟曲、文县,四川马尔康、茂汶、金川、南坪、泸定、松潘、峨眉山及云南德钦等地。生于海拔2200米3975米地带的亚高山至高山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

由于独叶草生长于亚高山至高山原始林下和荫蔽、潮湿、腐殖质层深厚的环境中,种子大多不能成熟,主要依靠根状茎繁殖,天然更新能力差。加之人为破坏森林植被和采挖,使其植株数量逐渐减少,自然分布日益缩小。

独叶草属环境依赖型植物,其适应的环境范围狭小,仅生存于中高山地区的针叶林或阔叶林中,要求凉湿气候和腐殖质深厚的土壤,迁地保护比较困难。

在目前条件下,人们尽可能地减少了人为干扰,保护独叶草生存的环境,也特别注重对牛皮桦、巴山冷杉和太白红杉群落的保护,为独叶草种群的生存与扩展创造条件。

影响独叶草种群构件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气温、空气湿度、土壤ph值、土壤水分、群落盖度、腐殖质厚度等自然因素。

独叶草种群生长发育较适宜的生长环境是海拔2700米至2900米的巴山冷杉林内,人为干扰较少。而海拔2500米至2700米间的牛皮桦林下的土壤腐殖质层薄,人为干扰较多,独叶草个体寿命短,构件发育不够充分,已经表现出退化的现象。

海拔2900米至3100米太白红杉林的人为干扰虽然较少,但高海拔地区的严酷气候条件可能成为限制因素,独叶草构件生长发育介于前两个种群之间。

营养叶的脉序、根状茎和花被片待的形态解剖特征都有别于毛茛科的其他属,这种原始被子植物对研究被子植物的进化和毛茛科的系统发育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在繁花似锦、枝繁叶茂的植物世界中,独叶草是最孤独的。论花,它只有一朵;数叶,它仅有一片,因此它还真是名副其实的“独花独叶一根草”。

它的叶脉是典型开放的二分叉脉序,这在毛茛科2000多种植物中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种原始的脉序。独叶草的花由被片、退化雄蕊、雌蕊和心皮构成,但花被片也是开放二叉分的,雌蕊的心皮在发育早期是开放的。这些构造都表明独叶草有着许多原始特征。

独叶草反映了距今67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以前的古老植物区系分布情况。它不仅花孤叶单,而且结构独特而原始,对研究被子植物的进化和该科的系统发育有科学意义。因此,是研究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关键物种。

因此,独叶草自从在云南的高山上被发现后,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对独叶草的研究,可以为整个被子植物的进化提供新的资料。

独叶草又名细辛、化血丹,可散寒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用于素体阳虚,感冒风寒,而见恶寒发热、寒重热轻、身倦欲卧、风湿痹痛、肺寒咳喘等,在我国的医学古籍如《伤寒论》中有记载。

独叶草是我国特有的稀有濒危植物,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将其列为保护对象,并在分布集中地划出保护区。

拓展阅读

在我国,独叶草主要分布在3个非常孤立的地区。其中一个地区是秦岭太白山周围;第二的地区就从甘肃省的岷山开始,一直通过四川省的邛崃山系至峨眉山这个区域;第三个区域就是云南滇藏交界的地方,梅里雪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