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树——榧树
在很久以前,天庭上有两位仙女,她们不愿意在天庭生活。
有一天,两位仙女偷偷地拿了天庭特有的种子香榧,然后带着香榧种子私自下了凡,到南山下过起了平民的生活。她们拿起锄头精心培养着冒着生命危险从天庭偷来的香榧种子,快乐地生活着。
可是,好景不长,仙女偷种子私自下凡的事很快被天庭里巡逻的天兵天将知道了!天兵天将立即将此事禀告给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大发雷霆,下令说:“敢偷香榧种,又私自下凡间,罪加一等,捉到后立即处死。”
天兵天将们领命后,很快就会到南山下。可怜的两位仙女却丝毫不知。只见天空中乌云滚滚,电闪雷鸣。这时,仙女们才知道天兵天将快到了。
天兵天将到了,要将仙女们捉拿归案。虽然两个仙女使出了浑身解数,可还是被众多的天兵天将们抓住了。回到天庭的当天,两个仙女就被处死了。天兵天将把仙女的眼睛扔到了山上,双睛刚好落在香榧树上。
从此,每棵香榧上都有一双小“眼睛”。人们在吃香榧时,只要轻轻地按一下小“眼睛”,香榧果就会自动打开。
关于香榧,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在诸暨钟家山有姐妹三人。她们不仅聪明美丽,心地还很善良。她们做了很多善事,不仅感动了世人,也感动了神仙。后来,三姐妹得到了神仙的指点,历尽艰辛,到玉山采来了香榧芽。
香榧芽经过三姐妹15年的精心培育,终于结了果实。可是,这引起了当地恶霸的眼红,他不仅要霸占香榧种子,还要霸占三姐妹。三姐妹为了不让恶霸侵占,无奈之下带了种子逃跑。可是,种子袋被荆棘刺破,撒遍了会稽山一带的山头。最后,三姐妹也被逼跳下了悬崖。
从此,那一带就长满了雌榧树,它结出来的果实秀长,状似橄榄,果仁香脆可口,叫“香榧”。而雄榧树长的果实矮壮,果仁苦涩,叫“木榧”。
更令人称奇的是,香榧树不同于其他果树,其三代同生。当年生的大似橄榄,次年生的形似米粒,第三年生的星星点点,有人说是这是因为三姐妹形影不离,所以香榧又叫“三代果”。因为它是三姐妹从玉山采来的,又被称作“玉山果”。
香榧,也称“野榧”、“羊角榧”、“榧子”、“榧树”,属红豆杉科。树干通直,一般高可达10米以上。
香榧雄树直上挺拔,雌树千姿百态,古树树冠巨大,枝繁叶茂,蔚为壮观。叶呈羽状,像水杉叶,又浓又密,叶子翠绿,有沁人的清香。榧树雌雄异株,有性繁殖全周期需要29个月,第一年开花,第三年才果熟,果实从花芽原基形成至果实形态成熟,需经历3个年头。
每年的5月至9月,同时有两代果实在树上生长发育,还有新一代果实的花芽原基在分化发育,人们称之为“三代同树”。故同一株树年年有新花,年年有新果,年年有果熟。香榧树因果实香脆而名满天下。
浙江会稽山区山高岭峻,云雾缭绕,温湿凉爽,适宜香榧树生长。榧树,也是第三纪孑遗植物,异常珍贵。但香榧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适宜种植的地域较为狭小,一直处于自然生长、零星种植的状况。
榧树是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寿命长达四五百年,在会稽山地区,有“寿星树”之称,它被冠以“长寿树”、“千年圣果”、“摇钱树”等美称。
会稽山古香榧树数量众多、资源集中,共有结实香榧大树10.5万棵,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有72000余棵,千年以上的有4500余棵,这样数量众多、资源集中的古香榧群,堪称华夏一绝。古香榧树冠高大、枝叶重叠、根系发达,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这既是绍兴先民所创造的防止水土流失的良好生态系统,更是提供较高经济价值的独特山地利用系统,堪称山区经济、生态经济、富民经济的全球典范。
香榧文化源远流长。自古至今,香榧一直是文人笔下的一个宠儿。在《尔雅》中是关于榧树的记载:
彼,杉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其叶似杉,其木如柏,作松理,肌细软,堪为器也。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中赞香榧: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诗中不仅写了玉山果的珍贵和榧树生长之地的良好生态环境,还赋予它凛傲霜雪的崇高品格,形成了深厚的香榧文化历史积淀。
苏轼在其所著的《物类相感志》中谈起香榧的食用:
榧煮素羹,味更甜美。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榧子甘蔗同食,其渣自软。
可见苏轼对香榧是情有独钟。此后的《尔雅翼》、《长物志》、《艺苑雌黄》、《清稗类钞》等史籍,都有榧子食用或加工方法的记载。
在唐朝时,香榧就被列为贡品。在先民们香榧种植、加工以及消费过程中,香榧文化应运而生。每年秋风初起,香榧成熟后,就到了采摘香榧的时节。
据老一辈人说,在香榧采摘前,家庭要举行祭祖仪式,意为谢恩、求平安。后来,这个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
香榧的名字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常被作为吉祥物出现在祭祀、婚庆、寿庆中,象征吉利、兴旺、富贵、长寿、和谐。
有些地方在新娘出嫁时,要将香榧染成红色,然后与花生、玉米花一起装进“果子袋”,到新郎家时向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分“果子”。在嫁妆荷花被上放一根雄榧枝和一根雌榧枝,寓意忠贞的爱情。新郎新娘要面对嘉宾将香榧送到对方的嘴里,象征着新婚夫妇青春永驻,早生贵子。“香榧”也是“想飞”的谐音,表示飞来的金凤凰要在这里落户。
香榧不仅带给人们吉祥,也成为东阳山区农民的摇钱树。至今老百姓盛传着许多香榧谚语:“香榧熟衣食足”、“吃香榧、用香榧、靠香榧”、“吃香榧、无病不求医”、“一年种榧千年香,一代种榧百代凉”、“小时栽香榧,老年得保险”等。
谚语道出了香榧在东阳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榧农对香榧的依赖和依恋之情。
会稽山香榧栽培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诸暨榧王村,有一棵被称为“中国香榧王”的古香榧树,树龄1350余年,树高18米,胸围9.26米,覆盖面积500多平方米,犹如遮天巨伞。
在绍兴占岙村,还有一棵古香榧树被称为“千年榧树王”,树龄1500年以上,树高16.8米,胸围9.36米,覆盖面积500多平方米。这两棵古香榧树仍年年硕果累累。
经研究考证,会稽山古香榧是从野生榧树中经过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证明了早在1500年前绍兴先民已经掌握果树嫁接技术,是人民千百年来智慧沉淀的“活标本”。
会稽山古香榧群数量众多、资源集中、人工嫁接且保存了千年以上而现今仍能硕果累累,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极罕见的。
香榧为稀有的远古植物种之一,自然更新困难,由于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砍伐,将会趋于枯竭。有关部门对残存的香榧及其生态环境已经进行了严加保护。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保护意识。
有关部门还做了长远规划,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就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香榧的生态环境予以特别管护并采取适当的监控措施。同时结合退耕还林,规划出栽培基地,使之成为引种、移植、繁殖、培育和栽植中心,变分散为集中。
此外还积极进行了品种选育,建立种质资源圃,充分利用野生资源明显的适地性和抗逆性优势,采用各种育种方法尽快选育出高产量、稳定性好、抗性强、适应本地气候的优良品种,并进行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人工栽培,使之用于生产,服务于社会。
拓展阅读
东晋时,一位员外想求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特意请他喝酒。酒毕,王羲之踱到偏间,见一木匠正在用香榧木做八仙桌,情不自禁地拿起笔,饱蘸浓墨,欣然在八仙桌上写下两个大字“香榧”,字迹苍劲有力。从此,员外就将八仙桌珍藏起来,作为传家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