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前奏曲
降服孽龙
传说就在李冰筹划兴建“湔堋”工程的时候,岷江上突生变故。不久前还是宁静的江水,一时间忽然暴涨,吞没了江边方圆百十里的地方。
李冰等人闻讯,急忙赶至江边,站在玉垒山上居高远望,只见远处江面之上,突地腾起一团团数米高的浪头,不时拍向两岸,淹没田畴,冲倒房屋,拔起树木,撼动山石。那波涛所发出隆隆之声,惊天动地,令人胆战心惊!李冰发觉浪峰丛中隐约有一怪物,仿佛蛟龙一般,时起时伏,推波助澜。李冰马上命人去打探究竟。
当地的一位老丈走上前来,向郡守李冰讲述了一段悲凉的往事。
很久以前,灌县乡下住着一户姓聂的贫苦人家,家中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是个有名的孝子,为赡养老母,每日以打柴草卖钱维持生计。聂氏的孝行感动了神灵,特赐给他一丛茂盛的青草。这丛青草很是奇特,每日割毕,立时复生,郁郁葱葱,鲜嫩无比。聂氏十分惊奇,便挖开了草下的泥土,结果发现了一颗大大的宝珠。他喜出望外,忙把珠子捧回家交给母亲,母子二人欣赏了一阵,便把宝珠放在盛米的箱子里。不料,第二天醒来时,米箱中原本浅浅的一层米却变得满满当当的了。母子二人这才觉出宝珠的神奇妙用,忙把宝珠取出,放到盛钱的柜中,不一会儿,钱柜里也变得满满都是钱。从此,聂家变得富裕起来。
邻人见到聂家几日之间便发达起来,很是眼红,悄悄打探到了其中的奥秘。于是,一些心怀叵测之徒来到聂家,缠着聂家母子要观赏这神奇的宝珠。心地淳厚的聂家母子便把珠子拿了出来。这些奸徒一见宝物,便蜂拥抢夺。
聂家儿子见状非常害怕,忙把珠子藏在口中。不曾想,这珠子竟滴溜溜地滚入肚子里去了。少许,他就觉得口干舌燥,急忙跑到水缸前,咕嘟嘟一阵猛喝。谁知一连喝光了几缸水仍不能解渴,他赶快冲出人群,径直向江边跑去。
聂母见了急忙在后面追赶,当她赶至江边时,只见不远处正伏着一人在狂饮岷江水,正是儿子。
聂母正要上前呼唤儿子,却发觉儿子的身子变化了许多。原来那颗宝珠在江水的作用下,开始发挥出它神奇的力量,把她的儿子化成了一条蛟龙。聂母大惊失色,疾步上前拉住儿子,但他除了一只脚外,全身上下已经化作龙形了。聂母死死抓住儿子,悲痛欲绝,放声痛哭道:我苦命的孩儿,你将来定是条孽(聂)龙啊!
人已化成龙身,自然是不能待在陆地上了。孽龙忍痛抛下慈爱的老母,驾起波浪,顺江而下了。
江畔的母亲,声声呼唤着心爱的儿子。江水中的孽龙,亦是难舍难分。它眼含热泪,不时停下身来,频频回首凝望岸边的老母。每一停顿,停身处便化成一座大滩,回首二十四回,身后的江中便留下二十四座大滩,仿佛是孽龙洒下的串串热泪。从此,江中便留下了后人称作二十回望娘滩的奇特景观。
儿子离去了,聂母也在悲痛中去世了。化成孽龙的聂家儿子,深恨那些造成他们母子骨肉分离的奸徒。从此,他经常回到家乡来兴风作浪,发动洪水来报仇。
李冰听后,心中万分惆怅,贫困使多少人家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啊!同时,他也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地方行政官,他应该领导人们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让百姓能安居乐业。于是,他领着儿子二郎等人来到出事地点,对着仍在水中兴风作浪的孽龙大声喊道:孽龙!你的不幸遭遇我很同情,但是你的仇人现在都死光了,请你不要再兴水患来伤害乡亲!
但孽龙积恨已久,性格偏激,执意报复,对李冰的劝告毫不理会,反而更加嚣张,掀起巨浪,劈头盖脸地向李冰等人袭来。
李冰被迫应战。他拔出宝剑,闯入波涛之中,与孽龙搏斗起来。刹那间,大江上波涛翻滚,浪花四溅。孽龙张牙舞爪,鼓动着冲天巨浪向李冰扑打,李冰勇猛迎击,拼死搏斗。直杀得天昏地暗,山河失色!
渐渐地,李冰感到体力不支了,难以招架孽龙凶猛的攻打。岸上的二郎见状,忙下水助战。
李冰见二郎来助,顿觉精神大振,勇气倍增。父子二人前后左右,围着孽龙一阵猛打疾攻。孽龙适才眼见得手,正在得意之中,不料生力军突然杀到,一下子慌了手脚,一时首尾难顾。李冰父子挥舞宝剑,气势如虹,杀得孽龙须断爪折,遍体鳞伤。孽龙见势不妙,夺路而逃。李冰父子提剑在后紧追。
那孽龙果然好生了得!虽已负伤,身手仍旧迅捷无比。但见它几下纵跃,便把李冰父子远远抛在身后,不多时,就逃得无影无踪了。孽龙猛跑了好一阵子,听到身后没了动静,回头一看,已看不到李冰父子的身影,这才长出一口浊气,心中暗自庆幸。
这时,阵阵饭菜香味顺风飘了过来,孽龙猛一抬头,发现前面不远处的岸边上,有一家“王记”面摊,一位白发老妇正在卖着各色面食。孽龙一下子感到了疲乏和饥饿,它几下子蹿到面摊前,抓起一碗碗面条就往口里倒。那卖面老妇微笑着未开口,顷刻间,孽龙已是七八碗面下肚了。
孽龙饥火稍平,正想细细琢磨一下面的味道,不料腹中一阵绞痛。它立时发觉不对,大叫一声,转身想逃。不料嘴一张,刚吃下去的面条一股脑儿夺口而出,化作一条条铁链,一下子把它缠住,七绕八绕,把孽龙捆了个结结实实,再也动弹不得。再瞧那面摊,早已化成一团瑞彩祥云,云间莲花宝座,上面端然站着观世音菩萨。原来观音菩萨看见灌县黎民久受孽龙祸害,大发慈悲之心,下凡来助李冰父子擒拿孽龙。
不多时,李冰父子赶到,观音菩萨已驾起祥云,飘然而去。
李冰念孽龙身世不幸,不忍杀害,只把它锁回灌县,在玉垒山下择一深潭,将孽龙收押潭中。打这以后,灌县一带,不复有这孽龙作怪了。以后,人们在深潭边修了一座庙,这便是今天离堆山上的伏龙观。
怒诛江神
很久以来,蜀地流传着这样的风俗,每年雨季将至时,蜀地上下都要举行祭祀江神的活动。在供奉江神的诸多祭品中,要有两名被选出的美貌女子,作为替江神聘娶的夫人,在祭典仪式上被投入江中与江神“完婚”。这一残酷的陋习,不仅要耗费百姓们的无数钱财,还要无端葬送许多少女的性命。而每逢祭典来临,贪官污吏更是趁机大发横财,榨取民脂民膏,中饱私囊,百姓自是苦不堪言。
对此陋习,李冰深恶痛绝。对于威力无比的“江神”,他也是深怀敬畏之心,自觉奈何不得。但作为一位体恤百姓疾苦的父母官,他决心要会一会江神,替民请命,讨还公道。
这一年,又到了为江神举行祭典的时候,地方官吏为此特来拜见郡守李冰,说今年将筹集钱财百万,为江神选聘女子。李冰听罢,对众官吏说道:蜀地连年水灾,百姓实是劳苦,百万钱财叫他们如何拿得出?强向百姓人家选聘女子,致令人家骨肉分离,实是不妥。我身为蜀郡守,理应与百姓福祸与共,我有一女,愿献与江神为妻。不必再为此向百姓收钱敛财,征选女子了。
到了嫁女这一天,李冰早早起来,吩咐家人为爱女送行。父女诀别,自是凄楚。李冰对长久以来那些被迫向江神献出女孩的人家所受的痛苦,有了更深的感受。他感慨万千,决心要竭尽自己的努力,使蜀地百姓不再受这样的磨难。
祭祀仪式开始了,李冰强自按捺心中的激动,带着人们来到江边的江神庙。李冰走到神案前,代表百姓宣读了祭文,他恳请江神悲天悯人,看在百姓们的一片诚心上,不要再兴水患。然后,他虔诚地把斟满两杯酒,一杯供在神案上,一杯由自己一饮而尽。他恭敬地肃立,等候着江神来显灵。
等了许久,供在神案上的酒丝毫未动。强烈的反抗意识使李冰积久的愤怒终于爆发了!他指着神像怒斥道:江神!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多少年来蜀地百姓世世代代供奉你,人们为你献出了无数的钱财和亲人的生命,其诚心可感苍天。而你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屡兴恶水,肆虐苍生。今天,我们再将谦恭地祭祀你,你却弃而不顾,是何道理!此番我李冰要代表蜀郡百姓,向你讨个公道!
人们听到郡守如此大胆、激愤地申斥江神,无不骇然失色。等他们惊恐地抬眼望去,神案前早已不见了李冰的身影。
这时,江中响起了一阵阵震天的吼声。人们急忙跑到江边,但见江里怒涛翻滚,水雾弥漫,波涛中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搏斗。只见一条蛟龙和一头青牛厮打在一处,杀得难分难解。那蛟龙上下翻滚,俯仰腾挪,不时带起滔天巨浪,向青牛直压下来。而那头青牛,却显得毫不畏惧,它前冲后撞,左踢右蹬,吼叫着向蛟龙撞击。相持多时,难分胜负。突然,蛟龙一头扎入水中,逃遁而去。
人们正在惊疑不定,却见李冰气喘吁吁地走上岸来,他神情疲惫,对百姓说道:刚才我化作青牛同江神大战了一场,未能分出胜负。我料定江神今日不能胜我,明日必化成牛来同我交战。我请诸君明日来此助战,我誓要诛此凶神。
第二日,李冰带众人来到江边,他对着江水大声讨战。不一会儿,浪花飞溅,知是江神到了,李冰也一下子跃入水中。
过了一会儿,众人听见对岸杀声震天,急忙跑到高处观望。只见对岸有一白一青两头牛正在角斗,它们横冲直撞,往来穿梭,众人直看得眼花缭乱。
少顷,李冰跑了回来。他满脸是汗,须发散乱,呼呼直喘,他对二郎及众部下说:刚才在对岸角斗的两头牛便是我和江神的化身,我快支持不住了,请诸位助我一臂之力。诸位请看仔细,等会儿有一条青牛,身上缠着一束绶带,占据南面的地势,那就是我的化身了。你们向白牛射箭即可。说完,李冰身形一晃,又不见了。
人们马上按照李冰的吩咐,弯弓搭箭,瞄准对岸的白牛,弓弦响处,万箭齐发,白牛倒地,青牛乘势一阵猛攻,终于将化身白牛的江神击杀。随着白牛一声弱似一声的哀鸣,翻滚咆哮的江水也渐渐平息下来。
好一阵子,人们才从极度紧张之中缓过神来,随即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欢呼,人们为郡守替他们除了一大害而兴奋不已。激动的人群围在李冰身边,纷纷表示坚决拥护郡守制定的治水计划。人们摩拳擦掌,准备随李冰大干一场。
打这以后,为江神娶妻的陋习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年一度的斗牛盛会。蜀中健儿们赤裸着强壮的上身,腰间缠着长长的束带,捉对儿互相搏击。人们以此宣泄出生活的激情表达他们对勇武健美的崇尚,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造福蜀地的先辈李冰的深切怀念。直至现在,蜀地百姓在为孩子起名时,亦多呼“冰儿”,其意在于期望孩子长大成人后能像李冰那样,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事实上,李冰在修筑都江堰之前确实也举行了类似于誓师大会似的祭典,他代表百姓祈求神灵保佑,并诛杀了征象恶神的祭物,以此寄期望治水计划能顺利实现。后来,由于李冰对蜀地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他本人为蜀人逐渐神化,而他的一生经历,也为人们附会上一层宗教神秘色彩。但我们至今从这些传说中仍能感受到李冰那种不向恶势力低头,勇于抗争的顽强精神。这两则传说,仅仅是围绕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前后的众多传说中的一部分,姑且权作李冰治水篇章的前奏曲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