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 声

1989年11月12日15时,一代建桥大师茅以升走完了他一生长长的征程,在京溘然长逝,终年94岁。

消息传开,国内外科技界为之震惊和惋惜,唁电和唁函,如雪片般从五洲四海飞往北京。唁电和唁函,有来自中外各界知名人士的;也有来自中外著名学术团体的;有来自普通群众的;也有来自远方中小学的青少年朋友的。人们痛感中国科技界失去了一颗巨星,受过茅以升教诲的学生们,更是感到宗师走后留下的空白。

首都的各大报纸,均在头版登出茅以升的大幅照片和讣告,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悼念茅以升的文章数以百计。

11月2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了茅以升的遗体告别仪式。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及首都各界1000多名代表出席仪式,向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杰出的铁道科技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同志的遗体告别并敬送花圈。首都青少年代表也参加了吊唁仪式,送来了他们亲手制作的10个纸花圈,每个花圈上面写着一个字,合起来是“茅爷爷我们永远怀念你”。

在茅以升的骨灰盒上,女儿嵌上了一张“钱塘江大桥”的照片,气贯长虹的大桥,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写照。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敬爱的茅以升,静静地安息在自己的故土——镇江,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纪念馆——梦溪园里。

在9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茅以升为祖国建造了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一大批重要工程,他同时又是我国土木工程学界和铁道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他是一个突出的社会活动家,为祖国统一大业和繁荣昌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还是个作家,他的一生,总共为人民留下了400多万字的科技著作和科普著作。是什么使茅以升在人生中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呢?也许正如茅以升自己所说: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人生之路崎岖多于平坦,忽似深谷,忽似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