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中国铁路埋头苦干
詹天佑一进入铁路公司,就负责主持塘沽天津段的铺轨工程。他看到鲍尔和金达之间的矛盾,不愿意留在天津卷进这些纠纷之中。于是,亲自下到工地,和工人们一起工作。在80天内,指挥完成了塘沽到天津间的铺轨工程。1888年9月5日,唐山天津全线通车。李鸿章亲自主持通车典礼。当李鸿章坐上唐津线行驶的火车后,他高兴地说:“这比坐马车要舒服多了,既平稳又快。”火车到站以后,李鸿章发表讲话:“铁路‘平稳坚实’,桥梁车线均属合法。计程130千米,只走了三个小时。快到轮船所不及。”他称赞金达工程师设计得法,表扬了金达的成绩,并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在铁路上的初步成绩,就这样被金达窃夺了。邝孙谋对金达隐吞詹天佑的工作愤愤不平,想要找李鸿章说个清楚。詹天佑反来安慰邝孙谋说:“算了,广东有个陈宝禧工程师,他为地方上做了很多事业,也不为人所知。我们为中国铁路,也应该争取多修路,不必争功。”
1888年11月,李鸿章决定延修唐津路线,向西至通州,东至山海关。提出了关内外铁路计划,第二年春天,中国铁路公司着手勘测天津至通州的路线,准备动工。金达带了一批技术人员勘测天津至通州的线路。他怕詹天佑出人头地,有意加以压制,不让他去勘测天津至通州的线路。留詹天佑在天津做室内工作,他留在天津时,却和一般坐在办公室中夸夸其谈的高级职员迥然不同。他利用这段时间埋头研究工程书籍以提高技术水平,还热心地指导青年人钻研技术。中国第一个火车司机张嘉就是在詹天佑培养下掌握了技术,后来成为工程师的。
清朝政府中的顽固派,原来曾竭力反对将铁路延筑至关外,怕破坏了“龙兴之地”的风水。到1890年,由于俄国帝国主义势力不断伸向东北,清政府感到“祖宗坟墓”已受到威胁。清政府从巩固东北的统治出发,决定把关内铁路延长至沈阳和吉林。另由沈阳造支线到达牛庄、营口,共计1161.5千米。李鸿章所拟呈的路线和拨款计划都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批准。于是就在山海关设立北洋官铁路局,从古冶向滦州赶修。并派金达做总工程师。中国铁路公司由商办改为官办。
1891年,詹天佑接受了新任务。督修从古冶到滦河这段铁路。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职务由助理工程师提升为分段工程师和总段工程师。
1892年,铺路工程接近滦河,但滦河大桥却还没有打好一个桩。滦河铁路大桥工程是一笔大有油水可赚的生意。开始,总工程师金达把工程包给了要价很低的日本工程师,结果,日本工程师无能为力。金达又把工程包给英国人喀克斯。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流湍急。喀克斯钻探马虎,打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以世界上第一流施工技术自居的英国人在滦河大桥工程上失败了。后来金达又把工程包给了德国工程师。德国工程师凭着主观的想法,采用空气打桩法,结果又失败了。眼看交工的期限就要到了,金达急得没有办法,才授意喀克斯找詹天佑来试一试。在喀克斯眼里,从来就没有詹天佑这个工程师,但是在外国工程师都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好请詹天佑来试一试,詹天佑很有信心,他想自己一定能够修好日、英、德工程师不能完成的滦河大桥。他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视,詹天佑分析了外国工程师采用过的各种失败了的打桩方法,仔细地研究了滦河河床的地质土壤情况。经过在工地上反复测试和大量的调查,他决定改变桥址。然后雇用当地精通水性的“水鬼”潜入水下,实行压气沉箱法配合机器打桩,他自己也穿着工人服装和工人一起在工地上紧张地工作,他虚心地接受工人们提出的意见,在工作中,表现出了认真负责和按科学办事的精神。当他发现工程人员在蓝图上有错误的时候,立即严格地指出来,让他们修改。外国的工程师们都用怀疑的目光注视着工程的进行,但是这位相信科学、相信群众的科学家,终于顺利地奠定了坚固的桥基,使外国工程师大吃一惊。
滦河大桥如期竣工,全长660米的钢铁大桥屹立于滚滚滦河之上,这一次显示了詹天佑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才干及大胆革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建桥墩所用的压气沉箱打桩法,在我国为首次采用。
滦河大桥的建成,使外国工程师对詹天佑也刮目相看了,更使詹天佑自己和他的助手们坚定了以后担负更艰苦工程的信心。1894年,在国际上颇具权威的英国工程师研究会正式选举詹天佑为会员,高度评价了他的创造性工作,这是我国工程师被选入该会的第一人,詹天佑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894年,关内铁路完成,开始修建关外铁路。詹天佑在建筑关外铁路时,工作非常努力。工程师张美后来回忆说:“我跟詹工程师钉道,西钉到落岱,东钉到营口,北钉到高山子。九滦河、小滦河、女儿河这些桥梁都是他修的。”铁路修到绥中县中复所东站的时候,甲午战争爆发了,李鸿章的北洋水师被日本军舰打得七零八落,清朝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马关条约》,关内外铁路工程在战争时期间全部停顿下来,存放在旅顺口的北洋官铁路局从外国新买的钢轨6000吨,被日本侵略军抢劫一空。铁路遭到破坏,詹天佑感到非常痛心。他坐着压道车,巡行各地,探望这条西起落岱,东至营口,北至高山子的铁路线。他关心着滦河大桥和九滦河、女儿河、小滦河等桥梁。他关心铁路工程,就像关心自己的儿女一样。
1888年,津沽铁路修成后,津沽铁路股商、奕譞、李鸿章等就奏请接造天津到通州的铁路,津沽铁路股商在请求接造津通铁路给总理海军衙门的禀文中提出了修建这条铁路的各项利益。并且说:如果海军衙门向皇太后保举接造天津通州铁路成功,我们股商愿在应得股息内先提1/10,捐助海军军需以为报答。当时主持海军衙门的是奕譞和李鸿章,对股商的建议李鸿章欣然接受,他对奕譞说:在我看来,修建天津至通州的铁路是势在必行,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百姓都是一件好事。于是海军衙门给皇太后上了一封赞同接造的报告。
但是,这个计划又遭到了顽固派的坚决反对,顽固派和洋务派就关于筑路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顽固派屠仁守在1888年12月的一封奏折中说:“今天中国要自强,只能靠‘修道德,明政刑,正人心,厚风俗’”,这是根本,自强决不能靠筑铁路。1889年1月9日,河南监察御史余联沅认为筑铁路有害无利,请求皇太后下旨停修,以顺应社会舆论。1月13日,屠仁守与吴兆道会奏“通州铁路断不宜开”。1月22日这一天,顽固派在这一天给皇太后上了4份奏疏,要求停筑铁路。总理海军衙门的奕譞、李鸿章在1889年2月13日给皇太后呈上奏疏,对反对派提出的各种错误观点一一加以驳斥。
皇太后没有办法,她叫各省督抚、将军研究提出意见,讨论的结果是持反对意见或主张持慎重对待态度或不明确表态的占绝大多数,于是,清朝皇太后没有批准延修津通铁路。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割地赔款,朝野上下,要求自强、建造铁路的呼声高涨了起来,这时,李鸿章再次奏请修筑由天津到北京间的路线,为避免船户的波动,改以卢沟桥为终点,这条新线称作津芦铁路。实际上还是原来议定的津通线,清政府批准了这一计划。1895年11月28日,清朝政府任命顺天府尹胡燏棻为铁路督办大臣,詹天佑被调任为津芦路工程师。
1895年,津芦铁路正式开工。铁路从天津起,沿运河西岸,迤逦而北绕,越南苑以达卢沟桥。共108千米,1896年全线修成。这一年,恭亲王奕因去天津办事。开始,他乘骡车到丰台,16千米的路程差不多走了一整天。然后,他登上了豪华的火车列车厢,只用了3个小时就走完了130千米的路。既快又舒适,他非常高兴。回到北京,他就毫不迟疑地下令让铁路向北京接近。
1897年8月,卢沟桥至永定门正式通车。中国铁路公司改组津榆铁路总局管辖全线。1897年,津榆铁路总局改为关内外铁路总局,筹议接修关外铁路。
1898年,关内外铁路总局决定展修关外铁路至新民屯,并拟修沟帮子至营口等路。但自中复所至大凌河共120千米,其间大小桥共计90余座,还有应开山洞多处,工程非常艰巨。因此关内外铁路总局拟先将锦州首段工程修完,再筹划展修,詹天佑就任关内外铁路公司锦州铁路工程师。
锦州铁路工程师估计工程需白银400余万两,除了由户部拨养路经费200万两外,还缺200万两。英国的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马上合组了中英公司与胡燏棻谈判借款问题。
胡燏棻改变了先建锦州首段工程,再筹展修的原来计划,他以修锦州铁路同时修建中复所至新民屯铁路、营口支线,并偿还津榆、津芦各路所欠款为由,请准了清朝政府向中英公司借贷1600万两的庞大外债。8月24日,他和中英公司签订了关内外铁路合同。合同中规定:借款期45年,从第六年开始,匀分40年归还,年息5厘。北京到中复所全路的轨道、车辆、产业以及营业进款作抵押。如果到期还不上本息,上面所开路线的铁路和产业统由中英公司派人接收。一直到本息全数还清再交回中国人管理。除了以上这些苛刻条件之外,还约定:筑路总工程师和各部门主管人员,须由英国人充当。詹天佑当时正在修筑锦州到山海关那一段铁路。听到这消息,他非常气愤,他对中国员工说:“现在中国铁路是借外国款子修的,也就不得不用借款国家的人。只要我们有了本领,我们国家由弱变强,就可以不借外债,不用外国人了。”
1897年借款成立时,公布金达为总工程师。但是,由于李鸿章在1896年接受了帝国主义俄国的贿赂,签订了中俄密约,出卖了东北地区,所以,这时俄国便反对金达为总工程师,提出声明:“满洲利益独占,不容第三者侵及。若修长城以北铁路,须用俄资并以俄人为工程师。如用英款及英人,就是违背前约。”清政府总署声称合同已于6月15日签押,最好由英俄两国直接交涉。这无异将自己的独立主权拱手让给英俄两国,任随他们宰割。英国一方面提出在华“利益均沾”搪塞帝俄之口,同时双方划定在华铁路投资范围。英国保证不侵占俄国在长城以北的投资权。这样,俄国自动撤销了交涉,承认关内外铁路局的总工程师及各部门办事首领均以英国人充当。
1899年,关外铁路修至锦州后,积极建设营口支线,当时詹天佑驻在营口,施工十分紧张,一面由锦州向东展修至沟帮子,一面由牛庄向西展修。两面工程同时并进,在双台子附近相遇。第二年由沟帮子向东展修。奉天将军增祺为了工程不停顿,破例提升詹天佑帮办山海关外铁路局事宜。5月,营口支线完成了,7月修至大虎山附近。这时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他们以“护侨”、“保路”为借口,分别占领了关内外铁路,利用铁路大规模调运军队来屠杀中国人民。因此,关外铁路被迫停止。这件事又一次深刻地教育了詹天佑:帝国主义者在中国修筑铁路,除了进行经济侵略以外,就是便于进行武力侵略中国。
关内外铁路被帝国主义占领期间,詹天佑被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调往萍乡醴陵铁路充当工程师。萍醴铁路是在1898年由盛宣怀倡议兴修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江西萍乡的煤转运汉阳,以供汉阳铁厂熔铸芦汉、奥汉两路所需钢铁材料之用。主持工程事宜的是美国工程师李治。詹天佑以知府名义前往协助,哪知李冶等人无意修路,又阻挠中国使用1.435米的国际标准轨距。这样下去,中国的铁路轨距永远是英美制、比法制、日本制、德国制、俄国制等杂然并存,使中国铁路轨距得不到统一,以便于帝国主义的宰割。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已无法工作下去,一年后返回北京。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前,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等已经逃到陕西。1901年9月7日,皇太后派李鸿章代表清朝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十二条,按照条约规定:侵略军开始撤退、英国、俄国强占中国的关内外铁路归还中国,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回到北京。
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受到了全国各界舆论的攻击,吐血而死。临死时他向皇太后保荐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袁世凯到任后,清政府派他向英俄两国交涉接收关内外铁路,胡燏棻会同办理,派詹天佑参与办理关内外铁路接收事宜,并负责铁路的修复工作。
袁世凯和胡燏棻首先和英国人进行交涉,但英国人以路虽然由英国军队管理,但各国是“利益均沾”为由,故意拖延,不愿交还,直到1903年4月29日,英国军队才同意将关内外铁路交还中国,附加条件是随时运送英国驻华军队,以及对中国铁路英国有用人权、财政干涉权。俄国交还关外铁路时,也规定了享有铁路驻军、电线、邮政等特权。在俄国把关内铁路交还中国前,已经擅自将关内段机车、车辆以及山海关桥梁材料大批劫走北运。关外铁路,也被破坏多处,急待修复,因此交涉接收关内外铁路线成为一件极其麻烦、复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一面接收,一面修复。至1904年,全路完成复原工作,詹天佑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袁世凯非常高兴。
詹天佑虽然修了很多铁路,但是他始终没有取得独立地主持一项全部工程的权利,洋气和洋罪,他受得太多了。
“什么时候我们完全自己干就好了!”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地在他心底里涌动。
1902年秋天,慈禧太后下令,要在第二年春天去祭陵。清朝政府皇室在每年春天有祭陵的习俗,清陵分东陵和西陵,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西陵在河北省新城县高密店以西约40千米处。袁世凯为了迎合皇太后,想要让慈禧太后体会一下新式交通工具的便利,建议由直隶河北省新城县高碑店经易县修至梁各庄,称为新易线铁路,又称西陵铁路。慈禧太后过去一听见说冒着蒸汽的火车头能拉起一长列的车厢奔跑就觉得心惊胆战的,而今她也要体会一下乘火车的滋味,所以她非常赞同修这条铁路,并拨款60万两,由直隶总督袁世凯全权办理,并限在6个月内完工。袁世凯原打算请金达任总工程师,并将这条线交京奉铁路代管。但是,驻北京的法国公使提出异议,说高碑店既然在京汉线上,那么这条支线就应当被看做京汉铁路的支线,应由京汉铁路代管,要求派法国工程师承担这项工程。英法双方都争夺这个总工程师的职位,但谁也不肯让步。袁世凯没有办法,最后决定由中国人自己办,他从京奉铁路调詹天佑为建设西陵铁路的总工程师。因为英法两国反复交涉,耽误了很多时间,距离通车的限期只有4个月了。
詹天佑接受任务后,立即由京汉线上的高碑站向西勘测,选择线路、备料开工。
动工之时,正好是冬天,河水冻结,给施工和运输都造成很大的困难。材料缺少,运输材料又困难。詹天佑果断决定,钢铁不够,就从京奉路借用旧轨,加以调整变直后,铺在岔道上使用。枕木不够,就用现有的枕木实行稀疏排列。他大胆地打破了外国工程师行之多年的老规矩,根据他的经验,他认为在中国的华北地区,所谓新路基必须风干一年以上才能钉道的外国经验是不适用的,他一面严格要求筑路质量,一面指挥边筑路边铺轨,建设永久性桥梁时间不够,他便指示修木架便桥。
在这4个月的时间里,詹天佑每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许多晚上,他都不能睡觉,这是他第一次取得独立主持的一项全部工程,而且必须在极大困难下才能完成。他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终于按期完成了任务。
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没用外国的钱,没有聘用外国人。从测量、选线开始,靠自己的力量建造的第一条铁路,这条新线的完成,大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自己修建铁路的勇气和信心。
1903年春天,当慈禧太后坐上火车去祭陵时,为了检验路轨铺得是否平稳,她在车厢内放置了一满杯水,火车跑完全程,也没有晃出水来,她非常满意。把车厢内的珍贵摆设儿都赏给詹天佑,詹天佑又分赠给了别人。
新易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始为海内所重。这一年,他的父母相继去世,詹天佑回家奔丧,正好赶上广东侨商张某兴办潮州至汕头铁路,特邀詹天佑为顾问,代为全盘策划。詹天佑返回北京途经上海时,又被沪宁铁路邀为顾问工程师,回到北京他又回到新易铁路上,把原来临时性的工程改为永久性的工程。为了表彰詹天佑的工作业绩,清朝政府奖给詹天佑道台衔职称,道台衔在当时是一个大荣誉。詹天佑在中国广大工程人员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为日后修筑京张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