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异人献秘方
一个春季的傍晚,仲景正立于自家后花园的假山旁,凝望西天那火红的晚霞出神。
“公子,公子,老爷请你赶快回去,说是洛阳来人求见。”一位家人匆匆跑来相告。
洛阳来人?仲景不敢怠慢赶快向家宅跑去。
原来,他的姑父何颙患了重病,已两日水米未下了,洛阳能请的医生都请了,仍然不见好转,仲景的姑姑遂差人速来接侄儿仲景前去诊视。仲景了解情况后,立刻随来人向洛阳奔去。
仲景来到姑父的病榻前,为姑父细心诊脉后说:“姑父一定是旅途劳顿,适逢大雨吧?”
“正是。”何颙惊异,莫非仲景学会了切(脉)而知之神术。
“姑父遭雨之前,还和友人一齐对酒当歌,那下酒之物当是鸽肉。”仲景接着说。
“正是,正是。”何颙连连答道,他惊奇地叹服仲景对他的病情发展了如指掌,就好像一直和他在一起亲眼目睹一般。
仲景小心地给姑父煎好汤药伺候姑父服下,过了两天何颙的病就完全好了。何颙深有感触地对人说:“仲景的医术,真是高明呀!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是一世的神医啊!”实乃肺腑之言。
又过了几日,仲景陪姑父何颙沿洛水逆流而上,何颙要带他去拜访好友杨先生。
杨先生也是受“反宦官专权运动”牵连而隐居洛水的名士。老人知识渊博,爱好广泛,对于医药也算内行。
在洛水岸边的一个小丛林中,远远望去一个不大的茅屋草舍十分显眼。何颙告诉仲景那就是杨先生的住所。
临近草舍,仲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院门前不大的一块空地上,一大群白鹅有五六百只,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端坐在鹅群吹着洞箫,那袅袅的箫音如泣如诉,悠扬婉转,似乎懂人性的群旁鹅是几百名忠实的听众,一只只引颈凝神,竟没有一只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据何颙讲,老人养鹅吹箫隐居于此已多年了,仲景深恶朝廷的黑暗,钦佩杨先生的飘逸风采,慨叹其怀才不遇的处境。
何颙向杨先生介绍道:“这是内侄张仲景,在南阳……”
“这就是能起沉疴、愈痼疾的张伯祖之徒张机、张仲景?”未等何颙说完,老人一把抓住仲景的双手,上下打量这位英俊后生,眼睛里滚动着激动的泪花。
原来老人早就听说了仲景如何用心医药,如何救民于痛苦的故事,尤其是老人的外孙去年患浸淫疮(一种难治性皮肤病)几乎丧命,就是仲景救治而愈的。
杨先生和仲景虽然年龄悬殊,经历不同,但说文论医却也滔滔不绝,共同语言很多,相当投机。
只见老人在屋里的一大堆书里,抽出那捆用黄布包着的竹简,递给仲景说:“此乃旧友王太医生前所留,记录了他多年学医愈疾的奇方妙药,老朽野居这洛水之畔,终日引鹅吹箫为生,今既遇公子多才,就请收下吧。若能为你济世救人所用,也是对老朽的一点儿慰藉。”
仲景千恩万谢地接过宝简,珍重地收藏妥当。据说其中的不少方药都为仲景后来所用,其中最有名的方药是“八味骨气丸”,还被仲景写进他的医学著作里,一直沿用至今,为世代人民的健康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