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客栈遇轻生
离孟津不远的地方有个修武县,相传这个县因世代崇尚练武术以健身而得名。仲景听说修武县有位八旬高龄的老人,有导引(现在所称的按摩)、吐纳(现在所说的气功)、针灸、膏摩(一种用药膏摩擦体表一定部位的外治法)之神术,虽年老而体格健壮,耳聪目明,健步如飞,于是决定到修武拜访这位老人,向老人学习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神术。
仲景一路辗转,傍晚时分才到修武县城,于是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半夜时分,一阵急促慌乱的脚步声将仲景从睡梦中惊醒,侧耳倾听外面还有窃窃的低语声。仲景于是披衣下床想看个究竟。
“客官不要惊慌,不要惊慌!既然你都看见了,那就告诉你吧,”一位店小二模样的人凑过头来,在仲景的耳边小声低语:“那个卖菜的年轻人不知因何上吊寻短见了,我家老板起夜看见差点儿被吓死,‘尸体’已经被抬走了,你就安心睡觉吧。”
仲景闻听此言,一种当医生的责任感促使他不但未回房睡觉,还让店小二带他去看看,他想:“或许那年轻人还能救活!”
仲景给上吊的年轻人做了检查,发现他的身上尚有体温,寸口和肋窝的脉还有微动感。他受几次救落水儿童的经验启发,急忙让人把那青年平放在门板上,解开他的腰带衣扣,开始在他的胸部一起一伏地按压起来。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看农民杀猪煺猪毛时的情景:等猪杀死后再给猪吹气,然后猪皮就鼓了起来,毛就好煺了。人没气了为什么不能吹气呢?他立即给那青年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过了一会儿奇迹发生了,那青年的心跳增强了,逐渐地呼吸也快了起来。仲景又给青年扎了人中、十宣、内关等穴位,青年人渐渐地苏醒了。
“恩人们啊,你们为什么要救我?我上有老下有小,让我怎么活呀……”那青年跪在门板上,低着头失声痛哭。
原来,这位家境贫寒,他向亲戚借了些本钱来到修武县城做生意,以养家糊口,不想半夜醒来发现钱连本带利被窃贼洗劫一空,他万念俱灰,无法面对年迈的老母和家里正在挨饿的妻子、儿女。于是就在客栈的回廊木梁上寻了短见……张仲景了解情况后,十分同情这位与已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于是从自己的钱袋里拿了一些钱递给年轻人,让他重振精神,重操旧业。
那位年轻人听人说是仲景给他口对口人工呼吸,又按压、针灸,才使他活了过来,本已千恩万谢,难以表达感激之情。此时仲景又给他钱资助他的生活,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要。
“那么就当是我借给你的,你将来做生意赚了钱还我还不行?”仲景说着就走了。
那位年轻人捧着钱,望着仲景远去的身影又一次深深地低下了头:“恩人呀,我尚不知您的尊姓大名……”
此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满天的彩霞绚丽多姿,太阳公公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在修武县西南的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仲景在别人的指引下,见到了那位精通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的老人。
老人姓冯,不识字,他的一招一式全是祖上传下来的。一听说是南阳张仲景来访,老人喜得眉开眼笑,谁不知道他是个“神医”啊!
“仲景呀,我因为从小没有条件识字读书,就不像你那样懂得医治,能治大病啊。但是多年来我住在这穷乡僻壤之地,劳动之余就练练武,做做导引吐纳,竟也能一年四季从不得病哪!”老人顿了顿又说:“你说这导引吐纳是不是可以防病养生呢?老朽我已八十有三啦,瞧牙齿不少,耳朵不聋,眼睛不花……”
老人越说越高兴!
仲景提出向老人学习、拜老人为师,老人欣然地答应了,“老朽平时只能以简单的针法为乡亲解决一点儿疾苦,那膏摩之术也不过是从山上采些草药,自己熬些膏药,遇乡亲们有外伤什么的送上几帖;那导引、吐纳方法倒是祖上传下来的,老朽可以教你学习。”老人很自谦。
仲景于是在老人家学习了3个月,深得真传。他倡导的导引、吐纳、膏摩之术,为我国人民的保健养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据说现代的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体育运动项目就是根据导引、吐纳、膏摩等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