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山涉水采良药
    • (一)" level="2">(一)
    • (二)" level="2">(二)
    • (三)" level="2">(三)

    翻山涉水采良药

    (一)" class="reference-link">(一)

    《吕氏春秋》里说:“用药者,得良药则活人;用药者,得劣药则杀人。”多年的医疗实践,仲景发现有些药材不地道,有的甚至是冒名顶替的假货,仲景决定遍访名山大川亲身采集地道的药材。

    河南有座有名的桐柏山,山上青松翠柏,绿草茵茵,猕猴出没,俊鸟啁啾,山下一泓湖水,山影倒映。仲景来到山脚下,深深被山色湖光所吸引,他相信在这样颇有灵气的风水宝地定可采到理想的药材。

    为了考察桐柏山的可用药材,仲景决定寻遍桐柏山的一草一木。

    仲景沿着陡峭山路奋力攀登,终于登上了桐柏山顶。居高临下,他忽然发现正前方的绿色屏障中红星点点,定是何种植物成熟的果实,说不定就是上好的药材!他喜出望外飞奔过去,不好,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只见仲景摔倒后顺着山坡滚落下来,他奋力抓住粗壮的藤蔓,才得以幸免摔进深谷。虽是没有造成重伤,但也是皮开肉绽,衣服几乎被撕成了碎片。仲景一想到那片红星点点,马上焕发了精神,以顽强的毅力站起身来,继续向山顶攀登。

    “啊,好大一群枸杞呀!”仲景连忙蹲下身去,仔细观赏,那枝头紫色的花还散发着幽幽的馨香,那枝蔓被累累的红色果实坠得弯曲如一群张满的弓放在一起。枸杞在《本草经》说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之功,为补药中上品呢。找到这么一片枸杞林,仲景滚下山坡的伤痛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关于张仲景采药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有一次,仲景又进桐柏山中采药,一位须发花白,精神饱满的老人拦住去路。

    “看公子像是采药而来,老朽素感胸闷心痛,不知能否相烦高诊?”老者作揖而道。说着放下肩背的一捆柴火。

    “承蒙老人家高抬,在下乐于效劳。”仲景也深深地作揖而答。

    仲景就在山路旁的石头上请老者坐定,为他诊脉。

    “恕仲景直言,您的脉有兽象,能否如实相告?”仲景一把脉即知这老者非同凡响。

    “南阳张仲景果然名不虚传,”那老者连连赞叹道:“公子不用害怕,我从实向你道来。我乃本山峄山穴中的野人,人称老猿,患胸闷心痛病已三年多,也曾乔装看过不少医生均不见效,今听说南阳名医张仲景前来采药,故前来求治。”

    仲景于是从随身携带的囊中,取出配制好的丸药递给老猿,并嘱咐如此如此服药,老猿十分感谢。

    第二日,仲景又在采药途中与老猿相遇,只见他肩扛一段圆木,来到仲景面前作揖道:“公子真乃神医也,服了你的药,几年的病痛荡然无存。这是一段万年桐木,聊以表达一点儿谢意。”

    见仲景坚持不收,老猿三步两步突然消逝得无影无踪。

    后来,仲景将这万年桐木斫为两把琴,以“古猿”、“万年”分别命名,以纪念桐柏山中这段神奇的经历。

    (二)" class="reference-link">(二)

    湖北秭归有一条山泉。因水质清澈,甘甜如醴而被尊为香溪。仲景来香溪不为品尝甘甜的溪水,不为欣赏周围的湖光山色,而是要考察、采集一种中药叫做穿山甲。

    穿山甲为鲮鲤科脊椎动物,也称食蚁鲮鲤,它像鱼一样常生活在水中。那时香溪一带常有穿山甲出没,当地人常于夜间在香溪设网捕捉。

    仲景读的许多医书中,对穿山甲的炮制或言沸水烫死剥鳞,或说以砂同炒鳞片,也有的说取下鳞片以醋泡浸。对于它的用途也有多种说法。所以,他想亲自捕捉几只穿山甲,用不同的方法炮制,然后总结出这种药的正确制法和功效。

    仲景到香溪正赶上连绵不断的梅雨天气。夜黑风高,就连当地人也不愿到香溪去。他向当地的一位老农借来了捕捉工具,就独自一人向香溪走去。

    仲景按老农的指示铺好网,就在香溪边等着。有一天早晨这位老农来到香溪旁,只见仲景披着蓑衣睡着了。原来仲景为捕捉穿山甲,已经四天四夜没有睡觉了。老农心疼地把仲景叫醒,带回去换了衣服:“孩子,干什么事也不能这么拼命哟!你这样累坏了身子怎么办?明天起你在家待着,老伯带人去替你捕捉。”

    (三)" class="reference-link">(三)

    深秋季节的神农架(今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在湖北省境内),仍然是一片葱茏景象,这里松柳桃槐,鹿兔猕猴、野草灵芝、山雉孔雀……动植物品种十分齐全,真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

    仲景来到神农架一看,这里果然名不虚传,如医书所说那样,药材资源相当丰富,而且是许多药用植物的地道产地。仲景豁然开朗:难怪神农到此遍尝百草了。

    他身背背篓,身持镰刀,腰系绳索,俨然一个药农一般,沿着林间小道走进了这个迷宫般的绿色王国。

    仲景被所到之处的每有所获而陶醉,林间光线较暗,不觉之中已经夜幕降临。林中深处不断传来一两声虎啸狼嗥,生存的本能提醒仲景不得不寻路返回。

    夜色越来越浓,仲景在林中走啊走,竟怎么也走不到尽头。忽然他被脚下的“树木”绊了一跤,鞋子绊掉了,他赶紧伸手去摸,只吓得仲景“哎哟”一声惊叫,原来他摸到了圆乎乎,凉森森的蟒蛇的身子。仲景机智地避开蟒蛇可能伸展的范围,赶忙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林深夜黑,难以分辨东西南北,仲景机智地记起当年父亲给他讲过,一个樵夫在山中砍柴迷了路,聪明的樵夫凭树枝的疏密辨别方向,朝阳的那面较密即是南方的故事。他想,何不爬上相邻的几棵树,辨别一下哪是南方呢?

    根据爬树梢分辨疏密判断方向的方法,仲景确定了返回路线。为防止再入迷途,他在每走过的树上,间断地以镰刀砍下一个印记,又不知走了多久,他仿佛听见远处村舍的鸡鸣犬吠,心中不觉一阵欣喜,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

    “醒来了,醒来了!”仲景睁开眼睛,只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坐在他的身边惊喜地笑了。

    “孩子,你终于醒来了!”老人欣慰地来到仲景的床边:“你若不是掉在我们捕捉动物的陷阱里,恐怕你今夜肯定要喂狼了。半夜我和徒弟听见山中有群狼的嗥叫,我就知道肯定有人遇到狼群了。我赶快叫醒徒弟,点着火把循声而去,结果你已掉入陷阱里昏了过去,那些狼呀,正围着陷阱‘嗷嗷’乱叫呢!看到有火光,群狼被吓得逃走啦!我和徒弟就将你背了回来,调了点药汁灌下……”

    “多谢老人家师徒相救……”仲景说着就欲坐起来,可是那满身的伤痕钻心般疼痛。

    “孩子呀,快快躺下,起不得,起不得,”老人急忙示意仲景躺下:“我已为你的伤口敷了从这神农架中采药熬炼的创伤膏,你躺两日就可以下地了。”

    过了两天,仲景果然伤口基本不疼了,于是下床活动。和老人的攀谈中,他知道老人是一位城府很深的隐士,终日以采药炼制膏药为生,行侠仗义,治病救人,那位少年徒弟,即是他收养的一位陈姓孤儿。

    老人得知所救之人是南阳张仲景,十分高兴。虽然隐居深山老林,也只不过不官不仕而已,从百姓口中,同僚言论中,老人已经听说过关于南阳张仲景治病救人的种种传闻。他更为仲景这种求实精神所震动,遂将多年集存的神农架中动植物药物标本送给仲景,并带仲景重游神农架,辨认采集了大量药材。

    又过了几日,仲景完全恢复了健康。临走的那个晚上,老人和仲景就医药问题互通有无,谈了许久。末了老人对仲景说:“仲景呀,你明日即将起程,但老夫有一事相求。”

    “老人家请讲,仲景定效全力。”仲景认真地说。

    “老朽不过懂点草药知识,凭一些雕虫小技为民众解决一点病痛。几日相处,我知你医理雄博,医心纯正。小徒陈梧如果由我长期带下去,只可望成为药农,我求你将他带走,随你学习济世救人之术,万望接收。”老人不等仲景回答,急忙示意陈梧叩头认师,仲景竟羞得满面通红,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