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盛赞“活人书”

一天晚上,仲景与弟子杜操、卫汛讨论医术问题。初学不久的杜操问先生:“师父强调辨证论治,究竟如何把握诊疗的先后顺序?”

“这个问题问卫汛即可。”仲景笑答。

于是卫讯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在给病人诊断病情时,我看师父的辨证论治顺序是这样的:先检查病人的身体,观察病人的气色,听听病人的声音,然后问病人的症状,再检查病人的脉象舌苔,从这些检查中,再分析诊断病人的病情,从中总结出一个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方法,然后视具体情况采用汗、吐、下、和等方药治之。不知当否,请师父明鉴。”

“正是,正是。”仲景又一次笑答。

“当今庸医甚众,都借战乱,争着牟取名利,不顾人民死活,抱残守缺,按寸不及尺,对蔓延的疫疾皆束手无策。一些体恤百姓的才子想留心医药,不是投医无门,就是无本可依。师父是否将这些经验写下来,流传出去,以让他们有法可依,或可战胜疫疾,活人更众。”

杜操的话深深触动了仲景的心弦。他忆起了当年南阳常年疫疾流行的情况,记起了他汨罗江边解救疫疾,救人无数的情景。其宗族有百余人死于疫疾、庸医、巫婆罪恶之手。堂兄在他刚回乡时的哭诉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他仿佛又置身于长沙公堂,面对那一双双渴望生存的疫民眼睛。

“是啊!是该写一写能治疫疾的书以就正于同道。就可多救些人民脱离病痛之苦,病魔之爪。”他仿佛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答复杜操的建议:“好主意!好主意!”

于是仲景书房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他认真整理记录大量的古代医学著作,总结秦汉以前的医学理论,吸取民间的医疗经验,结合多年与疫疾打交道的心得体会,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与仲景同时代的沛国谯(今安徽亳县)有个擅长外科的名医叫华佗,又名敷,字元化。一次刘备的大将关羽被曹军毒箭射中,请华佗诊治,华佗察看了伤臂说:“这是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毒,直透入骨,如果不早治,恐怕这臂就动不了了。”

关羽听了忙问:“先生究竟如何治好?”

“我用尖刀割开皮肉,直到骨头,刮去骨头上的箭毒,再用药敷上,用线缝合,过段时间就可以治愈了。”华佗说。

关羽于是接受了华佗的治疗。华佗尖刀刮骨窸窸有声,关羽忍痛谈笑弈棋。

华佗做完手术后,关羽的手臂即可伸舒自如,也不疼痛,关羽赞叹地说:“先生真是神医呀!”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传到南阳,仲景也深为他精湛的外科技术而惊慕,遂让弟子杜操去拜华佗为师,以学习外科医技。

杜操刚到谯地之时,天色已晚,遂在一个小客栈住了下来。傍晚时分,他步出客栈闲逛,只见离客栈不远的一块空地上,一些人在做着什么体操。他终于等大家都停了下来,向一位年长者求教:“请问您做的是什么体操?”

“我们做的是‘五禽戏’,是华佗先生所教。”长者骄傲地答道。

杜操还了解到“五禽戏”是华佗发明的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鸟活动形态的锻炼身体方法。

杜操赶到华佗家时,正是太阳初升之时,但是家童告诉他:“先生采药去了,晚上才能回来。”

杜操就等到晚上。

华佗对杜操的来访十分高兴,他又听说杜操是仲景的徒弟,更是兴奋不已,他说:“久闻仲景为神医太守,恨不能谋面,今见公子犹见仲景先生,真是幸会呀!”

“师父亦久闻先生有刮骨疗毒之勇,特命晚生前来拜先生为师,学习外科医术,不知先生能否收留?”杜操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一部医书来:“这是师父新近之作,唤作《伤寒杂病论》,特让晚生誊抄成卷带来,请先生斧正为感!”

华佗接过书来,好奇地展卷阅读,不禁进入状态,一口气读了两卷后,方才想起杜操还在旁边。只听华佗连声赞叹:“这真是一部活人的书呀!真是一部救人书!”

华佗留杜操在身边学习4个多月,还将其麻醉秘方“麻沸散”传给杜操,以带回仲景身边,报他赠“活人书”《伤寒杂病论》之情。杜操在华佗处不但学习了外科技术,而且也学到了华佗独创的针灸技术和许多养生秘诀。

又过了一年,南阳传来华佗被曹操杀害的噩耗。原来,丞相曹操患了“偏头痛”病,请华佗治疗,华佗用扎针的办法很快为他治好了。曹操便把华佗留在身边。华佗不愿意只为他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有病,要求回家探视,华佗回乡后整天忙于为百姓治病,曹操几次催他,他都借口妻子病未愈而推脱,奸诈狠毒的曹操就把华佗抓回去杀害了。

仲景对华佗被害之事非常气愤,他不止一次在徒弟面前说:“华佗先生为百姓的健康而不惜丧失了生命,真是我们的榜样啊!”还说:“华佗不为虎作伥的气节真令人钦佩!”

华佗被害两年以后,曹操的“偏头痛”病复发了。洛阳的医生均医治无效,南阳太守为讨好这位奸臣,就向他举荐仲景。仲景闻讯,感慨万千,他想起华佗被害经过,又想到《伤寒杂病论》尚未问世,各地仍不断传来疫疾吞噬人民生命的惨讯。他发誓决不为奸臣所用,要为百姓留下他一生的医学经验,于是带着徒弟卫汛直奔少室山(今河南登封县境内)隐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