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弥漫少室山
仲景来到少室山时正值深秋季节,山里秋风瑟瑟,落叶满地。踏着满地落叶,遥想当年的多少往事,仲景对卫汛说:“人如自然万物,就树木而言,生于肥田沃土,阳光之域则拔地而起,茁壮成长;生于高山之巅,贫瘠土地,只能凭顽强的生命力,和风雨冰雪严寒酷暑搏击,焕发异彩呀!”
“师父不媚权贵,不恋荣华,真乃傲雪之青松也!师父一心为百姓谋利,时时以济世活人为怀,实乃黎民之父母也!”卫汛赞叹地说。
仲景师徒在少室山腰结庐,山下凿井,于庐前空地垦了一块荒地种上了蔬菜、小麦,养了几只鸡,喂了一条狗。整天倒也有了百鸟啁啾鸡犬相闻。
仲景每日和卫汛探讨医学,著书立说。以多年的临床心得,反复修改《伤寒杂病论》成稿。著立有关妇科、儿科的专门新作。每于空闲时间在山中采药,并常派卫汛炼制丸散定期送到山下,发放给百姓以防病治病。
一天,仲景师徒正在山中采药,卫汛意外发觉草上血迹斑斑,甚至背阳的一面还没有干涸。是不是山中有野兽伤人?他们警惕地随血迹寻去,只见不远处山坡的草丛中仿佛有一人躺在那里。他们走到近前一看,果然一个青年男子横躺在草丛中。他衣衫褴褛,身上血迹斑斑,赤手空拳,嘴角尚有干血,左腿膝下有一条约6寸长的伤口,鲜血不住地外渗。仲景一看那人虽然昏迷,但脉息尚可,命还有救,立刻让卫汛赶快给他撒药止血,包扎伤口,自己则取出随身针具,对准那人的人中、十宣、劳宫、涌泉等穴扎了起来。没多久,只见那男子忽然睁开双眼,想要坐起来,又“哎哟”一声躺倒了,剧痛使他不能自持。仲景拿出随身携带的丸药,让那人嚼服下咽,过了一会儿那男子就能坐起来了。
“感谢二位救命之恩!”那男子仿佛知道自己刚才所发生的一切:“我乃山下陈村农民,名叫陈风,适逢夜半官府逼迫我们村青壮年人去当兵,我不愿参与混战想逃走,和一群差役相遇,便打了起来,我砍死了两名差役就向山中奔来,不想腿上已负伤就昏在这乱草丛中。若不是二位恩人相救,我肯定就没命了。”陈风诉说其情,仲景师徒深切同情陈风的遭遇,仲景让卫汛将陈风背进草庐放在床上躺下,对陈风说:“你在此安心养伤吧,你能认识到连年军阀混战的危害,真是个好青年。”还亲自熬好羹汤喂陈风服下。
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陈风的伤基本痊愈了,于是就辞别仲景师徒下了山。仲景把陈风送到山下,叮嘱道:“如果官府知道你杀差役潜逃就回到山中来。”陈风千恩万谢而去。
从此,陈风却成了仲景草庐的常客。小伙子常带来山下的种种见闻,还时不时地给仲景师徒带些粮食来。
一天,陈风又来到山上,进草庐后欲言又止,不一会儿就要告辞,仲景见状便问:“你有什么为难之事尽管讲来。”
只见陈风吞吞吐吐地说:“我家邻居曹智,今年60余岁,这两日病得很厉害,请了几个医生看了,都没有效果。眼看危在旦夕,我今天来山上想请先生救治,又怕先生隐居于此多有不便,所以就……”
仲景闻听陈风此言,深为他的仁义之心感动,于是对卫汛说;“徒儿,你可跟陈风下山,就说是某村某医,救治病人要紧呀!”
原来这曹智老人两天前突然发热,腹痛,腹泻,泻下物如脓如血,全身疼痛无力,四肢发凉。前医误治后,导致肢凉未除,反全身发凉,身疼加重,心烦欲死。卫汛诊其两手脉沉伏不出,舌绛红,苔黄腻,身热灼手,遂诊断为“疫痢热厥”。急予芍药汤、白头翁汤等治疗。药用二日病人痊愈。
仲景又让卫汛配制“辟疫散”若干,让陈风带到山下,发放陈村百姓,以防疫疾流行。陈风只说是山中仙翁舍药,那陈村民众只有对着少室山祈祷,祝愿仙翁了。
转眼间,仲景师徒在少室山隐居3年有余,这3年中,仲景在卫汛的帮助下,总结出许多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伤寒杂病论》基本定稿,《评病要方》、《辨伤寒》、《疗妇人方》、《五脏论》、《口齿论》等业已成书。仲景望着厚厚一大堆书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218年,又是深秋的傍晚,卫汛在草庐整理书稿,仲景就一个人出去了。
已经是月上树梢头了,卫汛见师父还不回来,便在草庐的周围寻找,可是凡是师父惯常散步的地方都找遍了,还是不见师父的踪影,急得卫汛不禁加快脚步,漫山遍野地边走边喊:“师父,师父——”这喊声在空旷的少室山上回荡。
卫汤忽然忆起这段时间书稿写成后师父的反常情况:师父变得沉默寡言了,师父时不时地提到“要是在南阳老家,要是在南阳老家……”,师父常常捧着满地落叶喃喃自语:“叶落归根,叶落归根呀……”卫汛急忙向师父说最喜观望南阳的那个山包奔去——
只见他敬爱的师父仰着倚靠在山包上的一棵柏树上,任斑白的须发随风飘动,任清凉的晚风迎面吹来,也任皎洁的月色尽情地抛洒……仿佛这所有的一切仲景都全然不知道。
仲景得了重病!
卫汛小心地把师父背回茅庐,小心地给师父针刺、膏敷、按摩、喂服汤药。仲景虽是苏醒了,可是却仍然不能说一句话。
公元219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少室山下了一场罕见的冬雪,狂风怒吼着,似乎要吞噬所有的生灵;大雪弥漫,仿佛要掩饰人世间所有的丑恶,松涛阵阵,银装素裹,山风送来一阵阵哀号……
神医张仲景,在被逼隐居少室山著书4年之后,从生病以来,在卫汛、陈风日夜守候满236天后,满怀悲愤的张仲景客死在少室山的草庐中!
仲景没有等到他的《伤寒杂病论》问世,没有等到回到他渴念的故土南阳,甚至没有和心爱的徒弟话别,卫汛伏尸痛哭,不能自持:“师父呀,你一生以济世救民为己任,为什么军阀混战正不压邪?难道怀仁术为民谋利益也有罪吗?难道胸怀人民的志士,都只能落得扁鹊、屈原、华佗、师父的下场吗?……”只哭得天昏地暗,云停雪住!
张仲景就这样走完了他69年的人生旅程。他所创造的辨证论治模式,以及《伤寒杂病论》等著作都是留给世人最珍贵的财富。历代医家均奉为金科玉律。皇甫谧说:“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陶弘景说:“惟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
如今南阳、长沙等地均有仲景墓、仲景祠;《伤寒杂病论》有英、法、日、德、意等十几种文字,几十种版本行世。人们在谈到中医之时,都不能不想起这位伟大的医学家——“医圣”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