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出海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
清晨,人们都还在梦乡中没有醒来,码头上已喧嚣起来。只见港口里泊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岸上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一会儿,鼓乐声响起,一队人马簇拥着一个着内官监太监官服的人走过来。码头上早已设了香坛,一行人跪在坛前,双手合十。只见那领头人口中念着:
“今有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奉命出使西洋诸国,海路茫茫,祈求苍天保佑一路平安……”
由于这么庞大的船队出使各国还是第一次,朝廷非常重视,满朝文武大臣都来送行。加上围观的群众,人潮涌动,把码头围得水泄不通!
郑和一行人上完香,一人高声喊道:
“吉辰已到,上船!”
郑和与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带着人马踏上宝船。
这艘宝船非同一般,长有四十四丈(150米),广(宽)十八丈(62米),大概相当于现在8000吨级的远洋巨轮!这是郑和、王景弘等领导成员乘坐的旗舰。郑和等是代表大明朝皇帝出使各国,要显示大明朝的繁荣富强,要扬威海外,不仅衣饰高贵华丽,所乘之船亦豪华壮观。船体共分四层,有头门、仪门、丹墀、滴水、官厅、穿堂、后堂、库司、侧屋、书房、厕所等等,每间都是雕梁画栋,象鼻挑檐。各间独立封闭,华丽舒适。整个宝船就如一座小型化的帅府,设施齐全。
舱室客厅设在高处,其建造工艺与用料用工,远非一般海船可比,而与帝王所乘“龙舟”相仿。
人们看到如此豪华壮观的大船,都惊讶不已,议论纷纷。这样的船,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郑和满面春风,气宇轩昂地站在船头,向岸上的人们挥手告别。在他的后面,二百余艘大大小小的船依次排列:有粮船、有水船、有装马匹的、有装纻丝的、有运瓷器的……
只见港口内舳舻相衔,旌旗蔽日,船队绵延十几里。郑和所乘的指挥船看不见了,后面的船还在港口中未起锚呢!船队载着二万七千余人,浩浩荡荡顺着长江向远方驶去。
船队离开刘家港后,从长江口驶入东海。船队在茫茫大海中破浪前进,到了福建长乐港(今福州市长乐县北),停泊下来等候风汛。因为当时出海,必须借助季风才能出入港口。郑和船队一直等到十月,待冬季东北季风刮起,便从五虎门(今闽江口)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