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药物会对肝肾造成损害" level="2">哪些药物会对肝肾造成损害

    哪些药物会对肝肾造成损害" class="reference-link">哪些药物会对肝肾造成损害

    北京302医院 黄显斌

    导读:

    阿司匹林是家庭常备的解热镇痛药,许多人甚至形成了“头痛发烧,阿司匹林一包”的用药习惯。然而,近些年来,很多儿童、青少年在服用此药后出现了雷耶氏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是常出现黄疸和肝肾功能等损害,致死率高达30%。专家指出,能引起肝肾损害的药物至少在200种以上,其中不乏我们常用的药物。那么,具体地说有哪些药物可对肝脏肾脏造成损害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损害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0%~20%,其中有5%的病人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因用药引起肝损害者约占住院病人的10%;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其比例可超过40%。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克银丸、莲必治注射液等三种药物损害肝、肾的信息通报,再次提醒医生和患者,用药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并且还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

    1. 能引起肝损害的常见药物

    ①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等。

    ②抗菌药:如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等;大家经常使用的红霉素、螺旋霉素、四环素等也可能引起肝损害。

    ③降糖类药:优降糖、糖适平等。

    ④激素及调节内分泌药:如口服避孕药、甲睾酮、蛋白同化激素、抗甲状腺药物等。

    ⑤抗肿瘤药:如硫唑嘌呤、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等。

    ⑥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安定、奋乃静等。

    ⑦麻醉药:氟烷、氯仿、甲氧氟烷等。

    ⑧中草药:黄药子、麻黄、苦楝皮、川楝子、苍耳子、关木通、菊三7.鱼胆、青黛、雷公藤、小柴胡汤等。

    1. 能引起肾损害的常见药物

    ①抗菌药:如两性霉素B、新霉素、先锋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多黏菌素、万古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等。其实,大家经常使用的青霉素G、新青霉素I、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先锋霉素及土霉素、利福平等,如剂量过大,亦可造成肾损害。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引起的肾脏损害也最常见。

    ②解热镇痛药:包括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布洛芬、芬必得、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康等。长期大剂量地服用此类药物是很多人肾脏受损的主要原因。

    ③造影剂:在血管造影、CT增强扫描造影、静脉尿路造影中使用的造影剂,由于其具有高渗性,可直接造成肾缺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造影剂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尤其常见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或年老、脱水的病人。

    ④中草药:目前认为,中草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大剂量地服用雷公藤、木通、益母草等也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另外,草乌、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等草药亦有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自我药疗方式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但患者对专业用药知识的缺乏,使家庭用药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人们不良的用药习惯容易导致用药剂量过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单次用药剂量过大。为增强疗效,自行加大服药剂量,结果导致肝肾功能受损。第二,擅自联合用药。典型的例子就是感冒药的重复使用。

    1. 长期用药

    有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比如降糖药、降压药、抗风湿药、免疫调节剂、安眠药等。但长期用药时绝不能忽视可能产生的各种副作用。

    鉴于不良的用药习惯和行为都有可能为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加上医生和病人对药物所致的肝肾损害认识不足,常会造成延误诊治,甚至使患者发展为不可逆的肝肾功能衰竭,最终危及其生命。为此,专家强调,要避免药源性肝肾损害,应以预防为首要原则:

    首先,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一定要严格掌控用药剂量。肝脏和肾脏是人体两个重要的代谢器官,药物几乎都是经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的。如果药物的毒性太大,肝脏消解不了,或者使用时间过长、剂量过大,都有导致患者肝肾受损的可能,尤其是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其肝肾受损的程度会更大。所以,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就诊时要把自己肝肾的情况告诉医生,以便医生根据情况减小药量、延长用药间歇期或者选用对肝肾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在用药期间要定期做肝肾功能的检查,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其次,患者要严格掌握用药疗程,不可盲目延长用药时间。盲目延长抗生素的疗程,一方面增加了菌群失调的危险,同时也增加了对肝肾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