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血压不降怎样使用降压药" class="reference-link">夜间血压不降怎样使用降压药
陕西 副主任医师 魏开敏
导读:
如果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不足10%或失去了血压的昼夜节律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的机会和严重程度将显著增加,且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仍具有典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其他高血压患者。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仅要重视白天血压的监测,也要注意对夜间血压的观察,要对降压药物的用药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自己的血压节律特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正常人的血压昼夜监测曲线形态为“双峰一谷”。“双峰”是指在早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上升,上午8~10时达到第一个高峰,下午3~5时出现第二个峰值。“一谷”是指夜间血压逐渐下降,至凌晨2~3时处于最低谷。“双峰一谷”曲线反映正常人白天的血压波动较大,且幅度明显高于夜间,一般情况下昼夜升降的幅度以收缩压的变化为主。
正常人血压的这种“双峰一谷”的变化规律,在大多数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患者身上仍然比较明显,但总体血压水平会比正常人高,波动幅度也较大。而在重度高血压和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身上,这种“双峰一谷”的昼夜变化规律则变得不那么明显,白天和夜间的血压均显著升高,昼夜血压的差值变得很小或已经消失。到了夜间,患者的血压仍然不会明显降低而形成“低谷”,但在白天却仍有峰值存在,且波动幅度更大。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如果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不足10%或失去了血压的昼夜节律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的机会和严重程度将显著增加,且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仍具有典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其他高血压患者。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仅要重视白天血压的监测,也要注意对夜间血压的观察,以了解自己是否存在着夜间血压不降或血压下降幅度偏小的问题。一旦证实血压昼夜节律不明显或已消失,且夜间血压高于正常水平时,就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是要对降压药物的用药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自己的血压节律特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目前,长效制剂的降压药物已得到了全面推广,由于其用方法简单,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就可以达到24小时稳定降压的目的,故深受患者好评。此外,长效制剂的降压药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了患者忘记服药的机会,对有效控制血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少数重度高血压和部分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来说,由于血压昼夜节律不明显或已消失,许多时候在清晨一次顿服的长效制剂降压药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夜间血压的升高,血压的波动将使其靶器官的受损程度加重,所以,不能以为使用了长效制剂的降压药,一天的其余时间就不必再服药了。
凡是重度高血压或经监测显示夜间血压升高,及与白天相比血压下降程度不足10%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一方面要注意联合用药,至少选择两种作用机制不同但有协同作用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用药时间,将两种药物中的一种在清晨起床后服用,另一种在睡前一小时左右服用。例如,患者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钙拮抗剂的长效制剂,虽然这两类药物都被建议以清晨6~8时服用为佳,但对夜间血压不降或下降不足10%的患者来说,则应当将两种药分开来服,清晨服ACEI制剂,睡前服钙拮抗剂。这样的用药效果将优于仅在清晨一次服药的方法,并可兼顾对昼夜血压的有效控制,使血压平稳下降,波动幅度减小,防止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研究还证实睡前服钙拮抗剂不会引起夜间血压过度下降,故患者不必过分担心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