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漠奇景
荒漠是地球上一处独特的景观,这里的气候干燥、风沙强烈、植被稀少,到处都呈现出凋敝的景象。然而,荒漠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能发出声响的鸣沙山、形态各异的沙漠岩塔、令人胆颤心惊的死谷、瓜果飘香的绿洲……
鸣沙山
鸣沙又被称为“响沙”“消沙”和“音乐沙”,是指会发出声响的沙子,它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被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界中美妙的乐章”,在我国和世界多处地方都有鸣沙山。
鸣沙产生的条件
鸣沙一般都出现在海滩或者沙漠中,而且大多是在风和日丽、刮大风或是有人在沙堆上边滑动的时候发出声音。另外,人们还发现,只有直径是0.3~0.5毫米洁净的石英沙才能够发出声响,而且沙粒越干燥声响越大。
鸣沙山是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

小知识
在潮湿的天气、雨天和冬天,鸣沙一般都不会发出声响。
分布广泛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分布有鸣沙,例如美国的长岛、马萨诸塞湾、威尔斯两岸;英国的诺森伯兰海岸;丹麦的波恩贺尔姆岛;波兰的科尔堡;蒙古的戈壁滩、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滩和沙漠等。

摩洛哥鸣沙山
敦煌鸣沙山
在我国有多处鸣沙山,但最被人们熟知的是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它全由细沙聚积而成,狂风起时,鸣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扣人心弦。

敦煌鸣沙山
“世界上最响的鸣沙山”
木垒鸣沙山位于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城的东北,是我国最大的鸣沙山之一,它共有五座红色垄状沙山,相关资料表明,木垒鸣沙山是“世界上最响的鸣沙山”。
流沙
流沙,顾名思义,就是流动的沙子。各种影视剧中,我们偶尔会看到流沙的场景,它常常使陷入其中的人们不能自拔,而最终将他们吞噬。所以,流沙留给人们的往往是灾难、恐怖的印象。
形成流沙的原因
流沙主要是沙子在地下遇到水,在水的压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水发生了流动,这样沙子跟水一起发生了流动。在通常情况下地下水的压力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一旦水压发生变化,整个沙层就会跟着发生变化。
流沙

流沙层在我国的分布
美国的一位研究人员称,只要条件适宜,流沙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我国的长江沿岸、沿淮部分地区都有流沙层的分布。

流动的沙子
容易出现流沙的地方
虽然流沙可以发生在几乎任何有水的地方,但是在某些地方流沙出现得尤为频繁。最容易发生流沙的地方包括河堤、海滩、湖岸线、地下泉附近、沼泽。
小知识
流沙是沙子与水的糊状混合物。
罗伊尔港口惨剧
1692年,牙买加的罗伊尔港口就曾发生过因地震导致土壤液化而形成流沙,最后造成1/3的城市消失、两千人丧生的惨剧。
绿洲
尽管沙漠干旱少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繁衍,但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偶尔还是会发现一片葱绿的树林草丛,那就是沙漠中最宝贵的绿洲。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
秘鲁的一处沙漠绿洲

形成原因
沙漠绿洲大都出现在背靠高山的地方,每当夏季来临时,高山上融化的冰雪汇成河流后进入沙漠的低谷,就形成了地下水。而当地下水流到沙漠的低洼地带时就会涌出地面,形成湖泊。由于地下水滋润了沙漠,植物草丛开始慢慢生长繁衍,便会形成沙漠中的绿洲。
小知识
绿洲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泉附近及有冰雪融水的山麓地带。
绿洲的面积
绿洲是沙漠中的片片沃土,它们出现在终年拥有淡水资源的地方,绿洲的面积也往往大小不一,小泉水周围形成的绿洲较小,而拥有大面积天然水或灌溉的地方常常形成较大面积的绿洲。

利比亚沙漠中的绿洲
遥远的水源
绿洲的水源大多来自地下,如泉水、井水等,令人称奇的是,这些水源可能远在800多千米以外的地方。
绿洲农业
沙漠地区天然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但这些绿洲地区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充足,只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等农作物都能生长良好。
撒哈拉绿洲

死谷
在地球上,还有一种人迹罕至的地方,它们常常隐伏着死亡的危机,让人们闻之不寒而栗。世界著名的“死谷”分别在俄罗斯、美国、意大利等国,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且恐怖诡异的景象也各不相同。
俄罗斯的“死谷”
俄罗斯的“死谷”位于勘察加半岛的克罗诺基山区,长达2000米,宽100~300米。这里的地势凸凹不平,怪石嶙峋,不少地方有天然硫磺嶙峋露出地面,随处可见狗熊、狼獾以及其他野兽的尸骨,误入该地的人类也不能幸免。
勘察加半岛山谷

小知识
美国的“死亡谷”是美国著名的爱德华空军基地和太空实验的场所。
美国的“死谷”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群山之中,也有一条特大的“死谷”,它面积达1400多平方千米,形成约在300万年前。如今展露在大自然下的死谷,只是一层层覆盖泥浆与岩盐层的堆积。

美国死亡谷
人类的禁地
“死谷”两岸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恶,这里的气候极端炎热干燥,误入此地的人很难生还。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里却是飞禽走兽的“天堂”,其间各种珍禽异兽不计其数。总之,这个“死谷”是一个不寻常的自然之谜。
“动物的墓场”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湖附近的“死谷”与美国的“死谷”相反,它只危害飞禽走兽,对人的生命却毫无威胁,因此该地又被意大利人称为“动物的墓场”。
沙漠岩塔
在澳大利亚西部临近西南海岸线的地方,有一片荒凉的沙漠,这里人迹罕至。由于沙漠中林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岩石,因而被称为岩塔沙漠。这里的岩塔形态各异,遍布于茫茫的黄沙之中,景色十分壮观。
不同的颜色
在这片沙漠中,暗灰色的岩塔高1~5米,矗立在平坦的沙面上。往沙漠腹地走去,岩塔的颜色由暗灰色逐渐变成金黄色。有些岩塔大如房屋,有些则细如铅笔。岩塔数目成千上万,分布面积约4平方千米。
壮观的沙漠岩塔

小知识
据科学家估计,几个世纪以后,这些岩塔有可能消失。
形态各异
每个岩塔形状不同,有的表面比较平滑,有的像蜂窝,有的一簇岩塔酷似巨大的牛奶瓶散放在那里;还有其他岩塔的名字也都名如其形,如叫“骆驼”“大袋鼠”“印第安酋长”等。

形状各异的岩塔
发现历史
虽然这些岩塔已有几万年的历史,但肯定是近代才从沙中露出来的。在1956年澳大利亚历史学家特纳发现它们之前,外界似乎对此一无所知,只是口头流传着。
岩塔的形成
帽贝等海洋软体动物是构成岩塔的原始材料。几十万年前,这些软体动物在海洋中大量繁殖,死后,贝壳破碎成石灰沙。这些沙被风浪带到岸上,堆积,再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最终就形成了沙丘。
沙漠化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地球上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愈加明显,加之地球气候的变化,造成了地球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风沙活动加剧,土壤出现了沙漠化的现象。这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造成沙漠化的原因
造成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的变迁,如干旱、地表为松散砂质沉积物和大风的吹扬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和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
森林沙漠化

全球沙漠化
地球上受到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有3800多万平方公里,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公顷土地发生沙漠化。沙漠化问题涉及的范围之广,已引起全世界关注。
衰落的文明
著名的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地区是世上最早发展农业的地域之一。这里的土壤原来非常肥沃,不过由于过度的农业活动导致水土流失,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世界上较干旱的地区之一。
小知识
沙漠化的加剧使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变色、脱落等现象。
沙漠化现象

我国的荒漠化
在我国新疆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天山北坡和吐鲁番-哈密盆地绿洲边缘植被严重退化,一些片状的沙漠开始合拢。库鲁斯台大草原的植被也呈荒漠化发展。
荒漠温差
荒漠地区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这里少雨缺水,植被很少,大部分地区主要是石头和沙子,戈壁沙漠遍地都是碎石,这样的地表结构很难保留住白天吸收到的热量,所以,一到夜晚,温度就非常低。
巨大的温差
撒哈拉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全年平均气温超过30℃,温差大是这里的一大特征,最热的几个月中,温度超过50℃。冬天气温却会下降到0℃以下,日常的气温变化也在-0.5℃~37.5℃之间。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昼夜温差也可达40℃以上。
塔克拉玛干沙漠

小知识
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是著名的“瓜果之乡”。
白天温度高
由于荒漠地区地面植被稀少,造成地表裸露,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上,地面吸热非常快,沙漠白天吸收很多热量,空气温度往往达到45℃,而地面温度往往更高。

沙漠地区白天温度高
夜晚温度低
由于荒漠地区地表的沙石不能保留住热量,所以一到夜晚地面散热特别快,而且气候干燥,很难形成云层,加之沙漠中没有建筑和高大的树木等植物,夜间地表的散发出去的热量没有被反射回来,所以温度大幅度下降,夜晚的温度就特别低。
瓜果甜
在荒漠地区的绿洲,由于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植物的营养贮存,也就是淀粉和糖的积累,晚上温度低,抑制了酶的活性,几乎不消耗营养,长期日夜大温差,淀粉和糖也就越来越多,等果实成熟时,淀粉转化成糖,我们吃起来感觉比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