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温世界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就会迎来寒冷的冬天。随着漫天雪花飘舞,大地就会披上洁白的银装,而美丽的雾凇会将人带进如诗如画的世界,然而,冻雨、冰山、雪崩则是这低温世界中美丽的杀手。
雪花
雪花是地球上降水的一种形式。冬天,漫天飘舞的雪花给大地披上了银装素裹。雪不但给我们带来了生机,清除空气中的病菌和灰尘,也给植物盖上了温暖的棉被,但是雪量过多,也会造成雪灾。

雪的来历
在冬天里虽然云很少,下雪前,天空中会布满厚厚的云层,这些云是由大量的小冰晶组成的。当这些小冰晶积累到足够多的时候,天空就会飘起洁白的雪花。
迷人的雪景


小知识
形成雪花的冰晶有呈六棱体状的柱晶和呈六角形的片晶两种。
各种各样的雪花
雪花很轻,单个重量只有0.2~0.5克,而且雪花的形状极多,而且十分美丽。如果把雪花放在放大镜下,可以发现每片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连许多艺术家都赞叹不已。

六角形的雪花
雪花是由小冰晶增大变来的,雪花的样子与它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然而,无论雪花怎样奇妙万千,它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所以我国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的说法。
合并的雪花
雪花从云中下降到地面,路途很长,在条件适合时,可以经多次攀连并合而变得很大。有时我们会看到有一些鹅毛般的大雪片,就是经过多次并合而成的。

大片雪花从空中降落
结冰

在自然界中,水有三种状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我们常常将固态的水称之为冰,当水的温度到达零度时,就会开始结冰。河流和湖泊结冰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而道路结冰往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水中生物的保障
当河流和湖泊中的水结冰的时候,冰的密度小,浮在水面,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当天气转暖的时候,冰在上面,也是最先解冻。这样就保证了水中生物的生存。
一位垂钓者坐在结冰的湖面上

小知识
当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叫做凌汛。
道路结冰
冬天时,当路面的积雪没有及时清扫,而且空气温度一直比较低时,道路就会出现结冰现象,这会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每逢降雪后,我们要及时清扫道路积雪。

降雪量较大时会出现道路结冰现象
河流结冰
河流封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岸边开始,向河心发展,逐渐汇合成冰桥,再扩展使整个河面全被封冻。还有一种是流冰在河流狭窄或浅滩处形成冰坝后,冰块相互之间和冰块与河岸之间迅速冻结起来,并逆流向上扩展,使整个河面封冻。

河流中已经开始融化的冰凌
冰凌
当气温升高时,河流里的冰开始化解,分解的冰块随着河水向下流动,河流解冻开封。当大块冰汹涌而下,就容易造成冰凌景观。
霧凇
在我国北方的吉林,每到冬天,常常会出现美丽的霧凇现象。到时,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雾凇的形成
一到冬季,温差会使松花江水产生雾气,江面上白雾袅袅,久不消散。沿江的树木在一定的气压、风向、温度等条件的作用下,江面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
美丽的雾凇

小知识
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三峡同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吉林雾凇
我国北方除吉林外,也有一些地方偶尔也有雾凇出现,但其结构紧密,密度大,对树木、电线及某些附着物有一定的破坏力。而吉林雾凇不仅因为结构很疏松,密度很小,没有危害,而且还对人类有很多益处。

犹如画境的雾凇景观
空气“清洁器”
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它们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雾凇初始阶段的凇附,吸附微粒沉降到大地,净化空气,因此,吉林雾凇还是天然大面积的空气“清洁器”。
雾淞

天然“消音器”
吉林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当人们处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常常会感到很幽静。
冻雨
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
美丽的“冻雨”
“冻雨”落在电线、树枝、地面上,随即结成外表光滑的一层薄冰,冰越结越厚,结聚过程中还边流动边冻结,结果便制造出一串串钟乳石似的冰柱、俗称“冰挂”,它们晶莹透亮,遇上阳光,放射出五彩光芒,非常好看。

冻雨
小知识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则称它为“地油子”。

冻雨的危害
冻雨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如电线上结上冰凌后增加了重量、遇冷会发生收缩,使得电线绷断,导致通信和输电中断事故;农作物遇到冻雨后被冻伤、冻死等。
冻雨多发地
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及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南部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
电线杆上出现冻雨现象

灾害应对
当冻雨发生时,要及时把电线、电杆、铁塔上的积冰敲刮干净;在机场,要及时清理跑道和飞机上的积冰。对于公路上的积冰,及时撒盐融冰,并组织人力清扫路面。如果发生事故,应当在事发现场设置明显标志。
冰山
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浮的冰山就像一座巨型的汉白玉雕成的海上宫殿,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绚丽多姿。然而,外表美丽的冰山却是一个危险的杀手,它常常出没于高纬度的海区,给过往的船只带来灾难。
冰山的诞生
当冰川来到海岸边上,像长长的舌头(冰舌)慢慢伸入海中,浮在海洋上的巨大冰块会常常撞击冰舌,被撞断的冰舌就是冰山。冰山通常多见于南极洲与格陵兰岛周围。它大多在春夏两季内形成,那时较暖的天气使冰川或冰盖边缘发生分裂的速度加快。
冰山

小知识
冰山并不是海冰结成的,它来自被撞断的冰川,属于淡水冰。
北冰洋的冰山
每年仅从格陵兰西部冰川产生的冰山就有约一万座之多。北冰洋的冰山高可达数十米,长可达一二百米,形状多样。

南极冰山
南极冰山
大多数南极冰山是当南极大陆冰盖向海面方向变薄,并突出到大洋里成为一前沿达数千米长的巨大冰架,逐渐断裂开来而形成的。它一般呈平板状且数量多、体积大。
最危险的“敌人”
在极地航行家眼里,漂浮的冰山是最危险的“敌人”,轮船遇到它有时被迫停驶,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碰撞事故。历史上有无数的船因撞上冰山导致沉没事件。最著名的莫过于20世纪初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上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海难。

“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的想象图
冰架
冰架是指陆地冰延伸到海洋的那部分,当冰架崩解后就会成为冰山,冰架有大有小,大的冰架可达数万平方公里。两极地区是冰架最为集中的地区。位于南极地区的罗斯冰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
罗斯冰架
在南极大陆周围,越接近大陆的边缘,冰层会变得越薄,并伸向海洋,在海洋,海冰浮在水面上,形成了宽广的冰架。其中,位于南极爱德华七世半岛与罗斯岛之间的罗斯冰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它的面积几乎与法国同样大小。
罗斯冰架

小知识
罗斯冰架是英国船长詹姆斯·克拉克·罗斯爵士于1840年发现的。
延伸的冰架
现在,罗斯冰架仍以每天1.5~3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当冰架的末端由于内力和外力的作用就会断裂成巨大的碎块,在海上向四方漂浮。

宽广的冰架
丰富的生物
罗斯冰架附近的动物主要有鲸、海豹和企鹅,它们从陆地周围的海水中觅取食物。蓝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罗斯冰架海域的浮游生物如甲壳动物很丰富,其中磷虾的蕴藏量十分巨大。
菲尔希纳冰架
除罗斯冰架外,威德尔海湾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冰架,它的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有大小不等的陆缘冰架约300个,这些冰架都靠冰川补给。

菲尔希纳冰架
冰河
冰河即冰川,它广泛地分布于地球的南北两极和高山上,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69%,世界上许多大江大河都发源于冰川,因此,冰川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
流动的冰川
由于冰川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如同缓慢流动的河流一样,所以人们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冰河。
冰河

小知识
我国的冰川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6省区。
形成
冰川冰是由降落到极地或高山地区的雪转变而来的。积雪随着时间的推移,硬度和密度不断增加,雪粒间的孔隙不断缩小,最初形成的冰川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慢慢地变得晶莹透彻。

安第斯山冰河
类型
根据冰川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以将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大陆冰川多出现在两极地区。山岳冰川则在山地,它们有的蜿蜒千里,静卧幽谷;有的气势磅礴,如瀑布直泻而下。
江河之源
冰川的变化受到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它也反过来影响着周围的环境。而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山地冰川就像是一座座水塔,哺育着众多的大江大河,冰川其实就是江河之源。
雪崩
雪崩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指大量积雪从高处突然崩塌下落,因此,雪崩是积雪山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雪崩发生时,下落的冰雪犹如一条白色雪龙,腾云驾雾,呼啸着,声势凌厉地向山下冲去,令人震撼。
发生雪崩的原因
造成雪崩的原因主要是山坡积雪太厚。积雪经阳光照射以后,表层雪融化,雪水渗入积雪和山坡之间,从而使积雪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与此同时,积雪层在重力作用下,开始向下滑动。积雪大量滑动就会造成雪崩。
雪崩

小知识
当人被雪堆掩埋后,半个小时不能获救的话,生还希望就很渺茫了。
外力的作用
当山坡的积雪达到一定程度,即使是一点点外界的力量,比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都足以引发雪崩。

雪崩像白色的雪龙
人为原因
除了山坡形态,雪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类活动。据专家估计,90%的雪崩都由受害者或者他们的队友造成。滑雪、徒步旅行或其他冬季运动爱好者经常会成为雪崩的导火索。
引发灾难
雪崩对登山运动往往是致命的,登山者可能会被大雪冲走,被埋,甚至死于雪崩产生的大型气浪。此外,雪崩还会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线路、通讯设施和车辆等。

滑雪有时也会引发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