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甩掉虚荣:你的生活会更美

1 虚荣心,使她最终杀人

王毕业于哈尔滨某大学,在河北某大学任教。1983年,她与一位大学同学喜结连理,婚后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孩,但随着时间流逝,两人感情逐渐恶化。1991年初离婚,王独自带着小女儿生活。她工作勤勉,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1997年12月王又与姜某结婚,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婚姻。这次结合是街道上一个惯于给人做媒的老太太牵的线,当时媒人把姜某说得天花乱坠,什么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处级干部,如何有水平、有气质等。姜婚前更告诉王,自己80年代初从黑龙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牡丹江一家畜禽公司,不久就当上了总经理。以前的妻子也是大学毕业生,小他11岁,人长得很漂亮,后来妻子自费去澳大利亚留学,结果一去不回,他们的夫妻关系早已断绝。这次他是自己跑出来“下海”的,什么也没拿,随身只带了两个皮箱和一个身份证。王看了他的身份证,确实是真的,这样便在做媒的老太太的极力撮合下,不声不响地和自己并不了解的这个男人结婚了。

王有着极强的虚荣心理,再加上第一次婚姻失败,使她深受打击,所以她说什么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的第二次婚姻,生怕别人会笑话自己,看不起自己,会冷眼待她。婚后没多久,姜经常出现在梦中恶语谩骂别人的情形,引起了王对他的疑惑: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她试探着问姜的毕业证放在哪儿?他支吾其词,问他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有哪些教师,他说自己全忘了。

1998年3月,这位新婚不足3个月的第二任丈夫就暴露出了本性。那天,王在家洗了一堆衣服,突然有个打扮时髦的女青年来家中找从事婚嫁工作的姜帮助征婚。女青年说自己19岁,毕业于河北某高校,“我也一直在这所学校任教,怎么没见过这人?”王顿生疑团。女青年走后,王对丈夫说:“19岁就来征婚,学历也不对头,当心这女青年是个骗子。”丈夫却因妻子的提醒大发雷霆,说尽污言秽语还不罢休,又说:“你是大学教师又怎么样?老子同样对你不客气。”说着抄起电话机砸在了王身上。这一砸,把盲目沉浸在“新婚幸福”中的王砸醒了。现在这一连串的疑问,使她开始深思姜这个人。可是还没等她做什么,一件更令她怒不可遏的事情发生了。一天傍晚,王进了家门,13岁的女儿一见她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对母亲哭诉了继父如何对她非礼的情节。王虽然快气炸了肺,但虚荣心再次害了她,她对此事并没有深究,她痛切地感到,都怪自己轻率许身一个并不了解的人,结果才“引狼入室”,埋下了今天的祸根。

同年7月,结婚只有半年光景的王就断然与姜分居了。第二年7月两人达成了离婚协议。王认为从此与姜可以各走各的路了,想不到的是,在属于她和女儿的房中,姜硬赖着不走,并一直赖了一年半之久,直到血案发生的那一刻。在王与姜离婚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姜不但无视“离婚协议”中要求他立即离开王家的条款,而且变本加厉地欺凌、虐待他们母女。据王的女儿说,从姜踏进她们的家门,到案发之日,整整两年时间里,姜没有为这个家拿出过一分钱,一直是白吃白喝,特别是达成离婚协议以后,姜无数次殴打王,使她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王觉得自己家里好像养了一头野兽,她们母女随时都有被他吞噬的危险。因为死爱面子,怕传出去影响自身形象,王一直没有向学校求助过。她咨询过律师,律师说:“你们是协议离婚,不存在法院强制执行的问题,要让他走,必须向法院提出起诉。”王深知,向法院提出起诉也许不难,难的是,法院传讯、审理到做出判决,怎么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何况即使判决了,也不一定能马上逐走姜,要把他告到法庭上,天知道他会不会干出更伤天害理的事情来。更重要的是,如果闹到法庭,这件事就会人人皆知了,那时自己的面子该怎么搁呀,这是虚荣的王某所不敢想像的,于是,王只有一忍再忍,一直忍了18个月,这样就到了2001年的那个黑色日子。那天王某原本想请几个年轻力壮的大学生,帮她们孤儿寡母把长期非法盘踞在自己家的那头野兽驱逐出去,保护女儿和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想到,当天晚上,姜竟恶人先告状,叫来了110巡警,并两次撞开她的家门,于是只因为一时义愤难平,优秀女教师冲动中铸成了杀人大罪。2001年1月5日傍晚,她叫来了几个自己的学生,把姜按倒在地,王把盐酸强行灌入他的口中,姜因食道被严重烧伤死亡,王立即被公安机关收捕,几位涉嫌杀人的大学生也相继落入法网。王因为虚荣、爱面子,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一群风华正茂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本来可以有无量的前途,现在却成了罪犯。这是一起本可以避免的血案,受害者却变成了犯罪者,一个优秀的教师,最终走不出以虚荣制造的怪圈,沦为杀人犯。这一悲剧昭示了虚荣心理那可怕的杀伤力。

2 人为什么会有虚荣心

“虚荣心”一词,《辞海》释为: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最早见于柳宗元诗:“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所谓虚荣心是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期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和尊重。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经这样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1)虚荣心产生的社会原因

人之所以会有虚荣心,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社会阶层及地位的影响。

由于社会存在不同的阶层,各阶层所占有的资源比重又不同,就促使某些人想进入社会高阶层,或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如果因种种原因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个人的自尊心受挫,就会启动自我调节机制,即通过虚荣心来达到心理平衡。例如,某人社会地位不高,她就可能在手指上戴四个金戒指,以显示其经济实力,从而补偿自己的社会地位。

②中国几千年来沉积的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注重“脸”和“面子”,是我国的社会文化传统。所谓“脸”,是一个人为了自我和相关者的完善而通过形象整饰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目中形成的特定形象;所谓“面子”,则是一个人在社会人际关系中依据自我评价,估价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所应有或占有的地位。通俗地说,无论是“脸”,还是“面子”,都是围绕着荣誉和尊严,甚至可以说,“脸”和“面子”代表着人的荣誉和尊严。一个人要想有脸面,他就必须先做一件大事,通过他的所作所为,人们加以赞扬,他的形象也就随之高大起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人际交往中注重“脸”与“面子”的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国人虚荣心理的产生。

(2)虚荣心产生的心理原因

虚荣心理的产生及其强弱还与个体心理品质、思想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受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影响。

①自尊心过强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

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都喜欢听恭维、赞扬的话,这是人的本性。但倘若一个人的自尊心过于强烈,渴望获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尊重和赞扬,而自身又缺乏过人之处,不具备足以令人称道的实力,则不得不寻求其他手段,如借用外在的、表面的,甚至是他人的荣光来加以弥补或进行替代,以此来满足自尊的需要。所以,自尊心过强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

②私心过重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

私心过重的人会时刻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总希望自己时时处处胜过别人、超过别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常常不惜费尽心机地营造或借用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虚假的荣誉来掩饰个人的缺陷和不足,以便抬高自己、显现自己的“过人之处”。

③缺乏自信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的产生往往是那些缺乏自信、自卑感强烈的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结果。某些缺乏自信、自卑感较强的人,为了缓解或摆脱内心存在的自惭形秽的焦虑和压力,试图采用各种自我心理调适方式,其中包括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进而赢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与尊敬,虚荣心由此便产生了。

3 虚荣心的特点有哪些

(1)虚荣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因为虚荣与自尊有关。人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心受到损害或威胁时,或过分自尊时,就可能产生虚荣心。如身着珠光宝气招摇过市、哗众取宠,等等。

(2)虚荣心是为了达到吸引周围人注意的效果

为了表现自己,常采用炫耀、夸张、甚至戏剧性的手法来引人注目。如用不男不女的发型来引人注目。

(3)虚荣心与赶时髦有关系

时髦是一种社会风尚,是短时间内到处可见的社会生活方式,其制造者多为社会名流。虚荣心强的人为了追赶偶像,显示自己,也模仿名流的生活方式。

(4)虚荣心不同于功名心

功名心是一种竞争意识与行为,是通过扎实的工作与劳动取得功名的心理,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健康意识。而虚荣心则是通过炫耀、卖弄等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荣誉与地位的不健康心理。

虚荣心很强的人往往是华而不实的浮躁之人。这种人在物质上讲排场、搞攀比;在社交上好出风头;在人格上很自负、嫉妒心重;在事业上无踏实作风。

4 虚荣心的表现形式

(1)物质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

主要表现为一种病态的攀比行为,其信条是“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要有”。有些人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打肿脸充胖子,与他人比穿、比用、比收入,当官的则比轿车、比住房、比待遇、比职级……就是不比贡献。一般人家在操办红白喜事时,讲排场、摆阔气;在住房装修中,比豪华气派;在生活消费中,大手大脚,寅吃卯粮、借贷消费,以求得周围人的赞赏与羡慕。

(2)社会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

主要表现为一种病态的自夸炫耀行为,通过吹牛、隐匿等欺骗手段来过分表现自己。例如有的人吹嘘自己是××要人的亲戚、朋友,自己是××家、××长,自己的儿女如何孝顺、如何有出息,或者对子女抱有高期待,施以高压。有的人在名片上冠以夸大不实的“头衔”、“职称”等;有的人将自己的某些短处隐匿起来,或偷梁换柱,欺世盗名。这种情况已蔓延到一些单位、部门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之,在真实的表面上制造炫目的“光环”,使人真假难辨,而虚荣者从中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3)精神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

主要表现为一种病态的嫉妒行为。虚荣与自尊及脸面有关,自尊与脸面都是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通过社会比较,个体精神世界中逐步确立起一种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又下意识地驱使个体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获得新的自尊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虚荣心的人是否定自己有短处的,于是在潜意识中超越自我,有嫉妒冲动,因而表现出来的就是排斥、挖苦、打击、疏远、为难比自己强的人,在评职、评级、评优中弄虚作假。

5 下决心让自己远离虚荣

希望博得他人的赞美是人的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然而,人们在获得了一定的赞美后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赞美。所以,人的一生就常常会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赞美而活的爱慕虚荣的牢笼里面。事实上,这也就流露了需要征得他人的赞美和同意的虚荣心理:你对我的看法比我对自己的看法更重要。

你也许把你非常多的时间用在了努力征得他人的同意上,或者说用在了担心他人不同意你做的那些事情上。如果他人的赞同或同意成了你生命中的“必需”,那么,你又多了一件要干的事。你可能开始时认为,我们都喜欢掌声、恭维和表扬。别人拍我们的马屁时,我们感觉都非常好。谁不愿意被人奉承、恭维呢?没有必要不允许人们这样做。他人的赞同本身并没有害处,事实上,谄媚使人感到愉悦。寻求他人的赞许只有在它成了一种必需而非一种渴望的时候才是一种误区,从而成为一种爱慕虚荣的表现。

如果你渴望他人的赞许或同意,那么,一旦你获得了他人的认可,你就会感到幸福、快乐。但是,如果你陷入这种无法摆脱的虚荣之中,那么,一旦你没有得到它,你就会感到身价暴跌。这时候,自暴自弃的因素就会潜入进来,同样,一旦征求他人的同意成了你的一种“必需”,那么,你就把你自己的一大部分交给了“外人”。在爱慕虚荣心理的驱使下,为得到他人的赞美,“外人”的任何主张你都必须听从。如果“外人们”不同意你,你就不敢轻举妄动(甚至在很小的事情上)。在这种情况下,虚荣心使得你选择的是让他人去申诉你的尊严或留给你面子(他们对你满意时才会给你面子)。只有当他们给予你表扬时,你才会感觉良好。

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极其有害,但是,真正的麻烦随着事事必须请示他人而来。如果你果真携有这样一种虚荣心,那么,你的人生就注定会有许多痛苦和挫折。而且,你会感到自己的自我形象是软弱无力的,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一定要让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走开。如果你想获得个人的幸福,你必须将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从你的生命中根除掉。这种虚荣心是心理上的死胡同,绝不可能使你从中得到任何好处。

寻求赞美只是爱慕虚荣的表现之一,人类爱慕虚荣的想法其实是五花八门、不可胜数的。正因为如此,自古至今,不知多少哲学家和诗人,都为反对人类的虚荣而说教,可是,虽然有了很多的教训,而人类的虚荣却并没有因此而稍减。直到现在,研究精神病的学者才告诉我们:虚荣是人生的矛盾,人类的特征,它很可怕,而且这可怕的范围几乎是无限的。

要想在世上寻找一个毫无虚荣的人,就和要寻找一个内心毫不隐藏低劣感情的人一样困难。基于这一事实,我们就知道这两者之间,必有一种密切的关系;研究的结果,果然证明这种推测并没有错,原来虚荣不过是人们想借它来遮掩他们低劣的心理罢了。哲学家和诗人之所以猛烈攻击虚荣,原因就是它不但使个人直接受其损害,而且使整个人类的文明莫不间接蒙其阻障碍。

虚荣的方式之多,正和海浪一样无限。为了自己的人种、身体,乃至眼色、鼻头,而夸夸其谈。土耳其的女人,他们以肥胖为荣;而美国的女人,却以瘦长为美。不问虚荣所表现的形式如何,都是虚荣罢了!

由于虚荣而引发的竞争惨剧,是最不幸、最恶劣的事。人们因虚荣的竞争而送掉性命的惨例是举不胜举的,而虚荣的人能够永远维持他的虚荣的例子却是屈指可数!凡虚荣的人,他总有一天,会和他的邻人、同事、老婆、儿女,甚至不知虚荣为何事的自然界发起冲突,最后一败涂地;虚荣虽然可以自欺欺人,但它断乎欺不了自然,虚荣是反对自然的一种侮辱,但自然是不容任何侮辱的。

人类的虚荣之心,已经是根深蒂固,发展得十分普遍,难以铲除的了。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宗教家都曾提出警告,还加以道德的攻击,然而都无用。它不但不曾因此稍杀其威,而且日新月异,越来越猖獗了。要根本铲除人类罪恶的根源,可有什么彻底的方法呢?或者是否可以把它利用到好的方面去呢?至少,它的悲惨的结果,是否可以设法避免呢?这些问题,现代的心理学家回答我们说:“可以的!”

解决人类的虚荣问题,根本不在如何破坏它的问题,而是在于如何改善它,诱导它走向有用的方面去。过去的说教者,不明白这一层,所以总是失败。破坏虚荣,就等于毁灭整个的人类,因为人类即使被毁灭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那个人或许也会为了他的独存而虚荣。我们只要对那些为其美丽而虚荣的人说:你的虚荣于己于人两无所得,岂不无聊之至!可是,你可以把你的美貌做工具,去感化犯罪的青年,那么,便有意思了,虽然虚荣,人们也可宽恕你了。倘有人因为有钱而虚荣,只要告诉他,把他的钱拿出来经营一种事业,使人类的生活多一种安全保障,那么,便可以得到人们的原谅了。总而言之,虚荣只要用到对人类社会有利的路上去,它就不但无害,而且有益。

所以,你对待虚荣的正确方法应该是:

不要去破坏虚荣,而要自己下决心远离它。

6 怎样有效地克服虚荣心

(1)要认识虚荣心的危害

既然虚荣心所追求的是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虚假的荣光,那么它终究会失去美丽的光彩,是靠不住的。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谆谆告诫后人:“永远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这也是要不得的。不论这种肥皂泡的色彩多么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们除了惭愧之外,是会毫无所得的。”虽然虚荣心可能使人们得到一时的心理满足,填补一下内心的空虚,但它像沉重的包袱背在人们的身上,时刻使人们担心被识破假象,过着提心吊胆、诚惶诚恐的生活。而且,一旦露馅,还会更加难堪。

(2)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即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要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人生在世要有一定的荣誉与地位,这是心理的需要。每个人都应十分珍惜和爱护自己及他人的荣誉与地位,但是这种追求必须与个人的社会角色及才能一致。面子“不可没有,也不能强求”,如果“打肿脸充胖子”,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就会使自己的人格扭曲。同时也应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失败乃成功之母”,必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挫折中悟出真谛,才能建立自信、自爱、自立、自强,从而消除虚荣心。

(3)加强个人的心理修养,驱除私心、增强

自信①要把虚荣心换成“平常心”,承认自己是个平平常常的人,安心过平常人的生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遇到别人有困难时,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不要因事小而不为,也不要许诺自己办不成的事。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这样自己就会以真诚与实在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

②驱除个人私心。“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如果一个人更多地考虑他人、群体和社会的利益,把个人的工作、生活与集体、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那么虚荣心可能带来的心理满足对他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③培养高雅的情趣,发现生活中值得追求、奋斗的东西,这时自己的生活也就充实起来了,也就是找到了生活的支柱。当一个人充分地肯定自己,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自然就不会用虚荣来笼罩自己,而是坦然地生活、工作。

(4)将虚荣心与上进心联系、结合起来

虚荣心只有与上进心联系、结合起来,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才会引导人发奋图强,获得某种成功或真才实学,那时他自然会受到别人的称赞,个人的自尊需要也会得到真正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