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远离忧虑:让自己快乐起来
1 忧虑是人生中的隐形杀手
对于跋涉在成功道路上的人来说,成功的每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相伴而来的是焦躁和忧虑,这些不良的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长期生活在忧虑和紧张之中的人,心理状况是极为混乱的,渐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会直接影响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造成不良的后果。
曾经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亚历克西斯·卡锐尔博士说:“不知道抗拒忧虑的商人都会短命而死。”在谈到忧虑对人的影响时,一位医生说,有70%的人只要能够消除他们的恐惧和忧虑,病就会自然好起来。这些病都是真病,比如胃溃疡,恐惧使你忧虑,忧虑使你紧张,并影响到你胃部的神经,使胃里的胃液由正常变为不正常,因此就容易产生胃溃疡。
忧虑也容易导致神经和精神问题。著名的梅奥兄弟宣布,我们有一半以上的病床上躺着患有神经病的人。可是,在强力的显微镜下,以最现代的方法来检查他们的神经时,却发现大部分人都非常健康。他们“神经上的毛病”都不是因为神经本身有什么异常的地方,而是因为情绪上有悲观、烦躁、焦急、忧虑、恐惧、挫败、颓丧等的情形。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已经大量消除了可怕的、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可是,医学界一直还不能治疗精神和身体上那些不是由细菌所引起,而是由于情绪上的忧虑、恐惧、憎恨、烦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病症。这种情绪性疾病所引起的灾难正日渐增加,日渐广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精神失常的原因何在?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恐惧和忧虑造成的。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生活,而跟周围的环境隔断了所有的关系,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解决他所忧虑的问题。
忧虑还容易导致关节炎和其他疾病。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罗素·塞西尔博士是世界知名的治疗关节炎权威,他列举了四种最容易得关节炎的情况:婚姻破裂、财务上的不幸和难关、寂寞和忧虑、长期的愤怒。
对于女人来说,忧虑就像是一名隐形的杀手,再没有什么会比忧虑使一个女人老得更快,而摧毁她的容貌。忧虑会使我们的表情难看,会使我们咬紧牙关,会使我们的脸上产生皱纹,会使我们愁眉苦脸,会使我们头发灰白,有时甚至会使头发脱落。忧虑会使你脸上的皮肤发生斑点、溃烂和粉刺。忧虑就像不停往下滴、滴、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忧虑,通常会使人心神丧失而自杀。在哈尔滨某医院的病房里,有一位老人,她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她在医院里帮助患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她在这个医院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原来,这位老人早在8年前就患上了癌症,当她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还有多少时间,而是极力安慰那些比她年轻的患者,鼓励他们战胜病魔,在老人的带动下,医院的重患病房里自发地成立了“抗癌协会”,他们每天组织在一起读书、看报纸,走出病房去晒太阳。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快乐地面对每一天。结果,奇迹发生了,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症状明显减轻,有的已经战胜了癌症,重新回到了工作的岗位。而这位当年已经被医生断定只有三个月生命的老人又整整活了8年,直到现在她仍然顽强地活着,每一天她都在用她自己生命的热量影响着大家,战胜病魔,找回健康。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告诉他的学生说:“要愿意承担这种情况……能接受既成事实,就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个步骤。”林语堂先生在他的《生活的艺术》里也谈到了同样的概念:“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
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就不会再损失什么,这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寻找回来。“在面对最坏的情况之时,”威利斯·卡瑞尔告诉我们说:“我马上就轻松下来,感到一种好几天来没有经历过的平静。然后,我就能思想了。”他的说法很有道理。
可是现实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忧虑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做出改进,不愿在灾难中尽可能抢救出一点东西,他们不但不愿意重新构筑自己的财富,还沉浸于过去失败的记忆中不能自拔——终于,使自己成为忧郁情绪的牺牲者,他们摧毁了自己奠定成功的最后一块基石——健康。
人生,要有接受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用恬淡的心情迎接每一个日出、日落,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2 哪些人容易忧虑成疾
长期忧虑不能自拔容易引发忧郁症。一般而言,具有“执着性格”的人比较容易患忧郁症。所谓“执着性格”是指做任何事都要求彻彻底底、十全十美。这类型的人多半做事认真、意志集中、要求标准很高、有很强的正义感与责任感,不会马虎草率或懒散。
事实上,执着性格的人比较值得信赖,在社会上很容易成为模范人物。他们做事情认真且有耐心,但长期过度工作而不知休息的结果,很可能就出现严重身心问题,这是缺点所在。因此,这种类型的人最好适度地休息,否则便会因过度劳累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整个人陷于忧郁或崩溃的状态。
执着性格强烈的人趣味多半比较少,即使放假日也得找事情做才不会无聊。他们一旦手边无事可做就无所适从,因此,他们的兴趣经常就是工作与读书。
而“忧郁状态”指整个人陷于悲观状态、整天有气无力、没有喜怒哀乐,不是吃不下饭体重明显降低,就是毫无节制地大吃特吃,一下子胖了起来。这种问题的人多半睡不着觉,整天无精打采,也有因此而过度昏睡的例子。
除了上述状况之外,处在忧郁状态中的人话很少,看起来很冷静,精神无力,什么事也不想做,甚至认为自己已经一无是处,或者不断责怪自己过去的失败,无法健康地面对自己。当然,在这种状况下,思考力与集中力都会大大地减退。面对许多事情时,很难下决定,有些忧郁症特别严重的人可能会想自杀。
面对这种已经陷于悲观、厌世的忧郁症患者,有的心理医生认为,在他们脑中已经一片空白、所有肯定与鼓励都无效的状态下,不应该再拼命“鼓励”他们。因为有这种问题的人其实已经“认真过度”了。如果到了这种情况还要求他们“加油!”岂不太残酷了?所以,既然这种人的问题在于缺乏休息,因此,不妨让他安静放松,说不定就可以恢复过来。
但不论“忧郁亲和型性格”或“执着性格”都特别重视维持一定的秩序。因为只有在秩序井然的状态下,这种类型的人才能够安心。相对地,他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力似乎较弱,因此,换工作或转学、搬家乃至于亲人过世等生活秩序的变化,便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威胁。
现代社会人们移动性越来越高,患这种心理症状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被称为“搬家忧虑症”。这种情形经常出现在家庭主妇身上,她们常因为突然失去长久熟悉的环境,陷入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危机。
另外,也有所谓的“升迁忧虑症”。对于许多人而言,升迁当然是件好事,但基本上它代表着工作内容改变、自己被要求的功能与角色也不同了。换言之,当事人必须改变过去的工作习惯,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然而,这种改变对于忧郁亲和型性格以及执着性格的人而言却相当困难。所以,即使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升迁,但对这两种类型的人来说,升迁却代表另一个危机。
是的,对环境适应能力薄弱、缺乏应变弹性的人,是在现代文明社会常出现的。其原因则是传统价值观瓦解、个人自由受约束、价值观多样化与相对化明显等,因此,人际关系的规范或默契大幅度变化、找不出共同规则;再加上生产技术及生活环境、日常用品都不断改变,在忧郁亲和型性格及执着性格人眼中,便有每天都在面对不同危机的感觉。
另一方面,是社会富裕的结果,人们对于只知道工作、反省力强、认真且讲究道德的人越来越不欣赏,认为他们太过古板。这难免让忧郁亲和型性格及执着性格的人觉得好像不被重视了。确实,在这个流行轻薄短小、不必太认真的现代社会,只知道工作而不懂生活享受的人,日子可能会很难过。所以,现代化生活对这两种性格的人来说,还真的是非常大的考验。
似乎可以这样归纳,当我们的社会出现越来越多忧郁症状的人时,是不是也代表现代文明生病了呢?
3 轻松愉快:化解忧虑的良药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人生在世,忧愁不少,能否化忧愁为欢乐,从忧愁中超脱出来,本身就反映一个人的情绪调控能力。
愉快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心理学家一般把它分为三类:
(1)感觉愉快
它是指人们在某种场合、情景中所产生的某种轻松、宜人的感觉。它可以包括疲劳时冲热水澡所得到的舒适感;通过体育考试之后的轻松感,等等。产生这种愉快感的原因可以是不同的:既有物理的、生理的原因,也有社会的、自然的原因。在进行了较长的紧张繁忙的工作、学习之后,与朋友、同事或家人到风景旖丽、气候宜人的地方去度假,不失为调剂心境之举,它会使你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也可以到优雅别致的艺术馆、令人赞叹不已的博物馆或者使你心潮起伏的音乐厅,它会有令你流连忘返之感。这种情感的来源就在于感觉上的愉悦。
(2)内驱力的愉快
它指当人们在生理上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快感。这种感觉主要包括食欲、渴感、性欲等方面的满足感和排泄后的轻松感。内驱力是人类维持有机体体内平衡、生物周期循环的一种机制。当生物节奏出现失调或体内失衡时,往往会使有机体为重新满足生理需要引起内驱力的产生。举个例子,我们在非常饥饿的时候美美地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使机体对食物和水分的需要得到缓解之后,内驱力激活程度下降,需要的满足导致紧张的解除,从而产生明显的轻松愉快的感受。
(3)现实中的愉快
它指人们在娱乐、嬉戏、玩笑中所产生的愉悦之感。如每当节日晚会、同学聚会、朋友来访或家人团圆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欢乐、祥和的愉快之感。它们不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人们情感享受的一个途径。逗人的相声、滑稽的戏剧、诙谐的表演、幽默的笑话都会带来欢快的笑声、亲密的情感、松弛的神经,有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
以上几种经常遇到的愉快感确实可以起到调节人们生活情趣的作用,可是这些类型的愉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真正持久而又深刻的欢乐,是在人类有意义的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因为受到社会认同的成果,可以增强获得者的自信,激发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因此,艺术演出的成功、竞赛中的获胜、科学发现的产生、高中毕业生获得自己理想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等等,不仅本身具有社会或个人的价值,而且可以为成功者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
幽默是使人避免紧张尴尬,产生轻松愉快心情的一个重要途径。人们对同样的刺激是激发积极的情感还是引起消极的情绪全在一念之间。有时我们如果以宽容的心情和幽默的态度对待他人有意或无意施加的羞辱和难堪,往往可以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免得事态恶性发展。下面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幽默的妙用。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一次在郑国与弟子们失散了,他只好独自站在城郭东门等候。一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弟子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长得奇形怪状,累得好像丧家之狗。”子贡把这句话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孔子坦然笑道:“说我像丧家之狗?确实是这样,是这样的啊!”作为一代宗师的孔子居然能在学生面前对这种污辱性的语言一笑了之,的确表现出万世师表的气度。
当你心情开朗、神情自若时,对于那些蝇营狗苟、一副小家子气的人,就会觉得他们表演得实在可笑。但是,凡人都有自尊心,有的人自尊心特别强烈和敏感,因而也特别脆弱,稍有刺激就有反应,轻则板起脸孔,重则马上反击,结果常常是争了面子没面子。善于自嘲的人心里就踏实得多,自尊心不会轻易受到伤害。你说我傻瓜,我说谢谢你的赞誉,你还能说什么呢?自嘲不是一种自贬或怯弱,而是一种潇洒的自尊,大度的情怀。在人际场上、官场上和生意场上,自嘲是轻松地保持自尊的武器,就是真的遇到难堪的人、尴尬的事,自嘲一句便可找到台阶。
春秋战国时期,张仪是个巧舌如簧的人,他到处游说诸侯,但有一次却因误会被人痛打了一顿。等他回到家里,他妻子就说:“哈哈,假如你不读书游说,怎么会有这样的羞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回答:“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这充分表现了张仪幽默乐天的性格。
幽默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假如一个人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得失荣辱都可以付之一笑的话,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假如一个人过于现实,老于世故,那么也就难有幽默之感。
轻松愉快还可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从相互信任中得到。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当你满足他人需要的时候,也得到了对自己本身能力的认识以及他人的信赖,从而增强了自信心;而当你需要别人鼓励、支持和帮助的时候,也容易在得到满足的同时,产生对他人和集体的信任和尊重,这样的人将会感到幸福快乐。郑板桥说过:“为人处,即是为己处。”意思是替他人着想,也就是为自己打算。这跟现在所讲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同一个道理。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往往可以感染周围的人,因而容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又反过来为人们带来轻松愉快的感受。而孤独无友的人却相反,他们体验不到这种人间快乐的真谛。
人们的微笑,常常是产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发因素。它有助于友谊的建立,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和互相信赖。它会使人们勇于承担社会义务。有研究显示,经常脸上出现喜悦神情的儿童最容易与同伴相处,常常得到别人的喜爱,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朋友;同时他们也更多地表现出同情心,更喜欢探索、冒险和积极进取。
轻松愉快还有激励、强化人们能量、胆识、自信心的作用。心理学家维斯曼(AWeissman)曾制订了一个个人感受量表对4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并按照测试的结果以愉快程度和稳定性两个维度将他们的特点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愉快型:热情、精力充沛、性情开朗、好奇、有兴趣、活跃等;
②不愉快型:最好的心境是放松、平静等;
③心境稳定型:满足、与他人相处和谐、安静、爱、温和等;
④心境多变者:满意、较热情、很自信、满不在乎等。维斯曼发现,属于愉快型的学生表现得更加自信、乐观、有才能和容易成功;他们与别人的关系更加融洽、诚恳、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他们的工作目的性强、有连续性,能明确工作的意义,在工作中更能发挥出创造性,解决问题干脆利落,常常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得到满足。属于不愉快型的学生缺乏自信、热情,容易悲观,在与人的交往中常常感到恐惧、恼怒、内疚、尴尬、畏缩,重细节而少创见,工作中往往感到任务多、负担重、满意程度低,失败时过于自我谴责,自我肯定和自我整合能力较弱,经常感到挑战和威胁的存在。
轻松愉快还有一个妙用,就是它能使学习、工作等活动所造成的紧张得到松弛、释放。假如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生活总是匆匆忙忙、紧紧张张,不能歇下来喘口气的话,那么这样的人生也未必有意义,而且在我们要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然而然地会使我们产生一些失误或挫折,从而引起对这种结果的担忧、恐惧、害怕或者痛苦。这些消极的情绪又可以导致生理和心理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胃溃疡、哮喘乃至癌症等疾病,以及神经过敏、情绪性紧张、焦虑症和忧郁症等心理上的不健康。
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许多身体的疾病往往与心理上的不健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经常保持如轻松愉快、高兴热情等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对紧张、焦虑起到缓解、调节的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当然,如果轻松愉快所引起的松弛状态持续过长的话,也不利于思维强度较高的脑力活动和一个人意志力的培养。有研究显示,过分紧张和过分放松都不利于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因为当人们从事智力活动的紧张程度完全松弛下来以后,人们智力技能的操作也随之减缓、拖长或停止。只有当人的情绪被重新激发并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情绪达到一定的紧张程度时,智力活动才会积极地进行并进入最佳的状态。所以,轻松愉快并非无止境地持续下去的,它仍需要本人有意识地调节,过分陶醉快乐之中,容易使人消极懒散,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4 赶走忧虑的快乐处方
柏傅德·罗素曾说过:“快乐之道如下: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兴趣宽广,并对引起自己兴趣的人和事,不做敌对的反应,而做友善的反应。”这段话给我们一种启示,如果我们想使自己快乐起来,就要学会培养自己积极、友善、健康、正面的思想,做必须做的事,并且把一切令自己担忧的事从脑袋中清除出去,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和工作,那么消极的情绪就会出人意料地烟消云散。美国船舶制造商亨利·凯撒是一个充满乐观、自信和快乐的人,他曾经领导他的下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制造了1500多艘船,其造船速度令全世界大吃一惊。可是当他要求人们每10天建造一艘船的时候,专家都极力反对,认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然而凯撒却做到了,并且后来他建立了几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和拥有10亿多美元的资产。不仅如此,他还具有一颗善良、慷慨、仁慈的心,捐献大量的钱给社会医疗事业,治疗无力承担医疗费的穷人。所有这些,应归功于他母亲早年所给的无价之宝——教他如何运用人生最伟大的价值,热爱人和享受劳动的欢乐。据亨利·凯撒回忆:“我的母亲最早教给我对人的热爱和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性。她经常说热爱人和为人服务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得了疾病或者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时,更要振奋自己,使自己快乐起来,这样,才能最后战胜困难。很久以前,美国印第安那州一位叫英格莱特的人得了猩红热,当康复出院之后,又发现自己患上了肾病,虽然多方求医,可是谁也无法治好他。非但如此,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得了并发症,医生通知他的家人为他准备后事。
他回到家里,知道自己所有的保险金都付过了,就向上帝忏悔自己以前所犯的各种错误,然后坐下来沉思,想到自己带给别人的忧虑,想到家人的难过,想到自己这段时间以来忧郁的情绪。于是默默地对自己说:你这样子简直像个大傻瓜。你在一年之内恐怕还不会死,为什么不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快快乐乐呢?
从此,他挺起胸膛,露出微笑,试图让自己表现出一切都正常的样子,强迫自己开心、快乐。尽管开始的时候觉得挺困难,但终于做到了,并且在后来的几个月里,身体逐渐好了起来。这是他的愉快、勇气和乐观的态度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还使他身边的人快乐。为了使自己,也使别人快乐起来,让我们共同享用西贝儿·派屈吉所写《只为今天》——一个能够每天使自己产生快乐而又振奋精神的训练方案:
(1)只为今天,我要很快乐。如果林肯所说的“大部分的人只要下决心都能很快乐”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快乐是来自内心,而不是存在于外在。
(2)只为今天,我要让自己适应一切,而不是试着调整一切来适应我的欲望。我要以这种态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和我的运气。
(3)只为今天,我要爱护我的身体。我要多加运动,善自照顾,善自珍惜,不损伤它、不忽视它,使它能成为我争取成功的好基础。
(4)只为今天,我要加强我的思想。我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我决不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我要看一些需要思考、更需要集中精神才能看的书。
(5)只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来锻炼我的灵魂:我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让人家知道;我还要做两件我并不想做的事,而这就是为了锻炼。
(6)只为今天,我要做个讨人喜欢的人,外表要尽量修饰,衣着要尽量得体,说话低声,行动优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毁誉。对任何事情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
(7)只为今天,我要试着只考虑怎么度过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问题都想一次解决。因为我虽能连续12小时做一件事,但如果要我一辈子都这样做下去的话,就会吓坏了我。
(8)只为今天,我要订下一个计划。我要写下每小时该做些什么;也许我不会完全照着做,但还要订下这个计划;这样至少可以免除两种缺点——过分仓促和犹豫不决。
(9)只为今天,我要为自己留下安静的半小时,轻松一番。
(10)只为今天,我要心中毫无惧怕。特别是,我不怕快乐,我要去欣赏美的一切,去爱,去相信我爱的那些人会爱我。
5 摆脱忧虑的明智方法
忧虑是人在不利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抑制,会给人带来很多害处。因此,学会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摆脱忧虑,是很有必要的。
面对忧虑怎么办?常有人用“一醉解千愁”的自我麻醉办法,这不足取。因为这是消极的,不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愁上加愁。明智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1)正视现实
凡是忧虑,大多有其原因,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要“既来之,则安之”,要懂得“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道理。愁不能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行动。
(2)转移目标
人在发愁时,往往是集中精力苦思冥想地面对现实的愁事,这样无助于摆脱忧虑。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件事上,把希望和明天联系起来,心里才能有一线希望,对未来才有光明感。注意力转移的目标最好是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有可能实现的事物上,以此增加勇气,坚定信心。
(3)锻炼意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抑郁、孤独、多愁善感、感情脆弱的人,最容易滋生忧虑。因此,平时就要注意个性的修养,其中最主要是意志的锻炼。修养高的人具备稳定的心态,不会因小事而激怒,更不会无端地发愁,能控制自己很好地适应客观环境。
(4)求医问药
对确有原因导致忧虑者,若长时间不能自拔,可求心理医生帮助,也可遵医嘱用些药物,很快就会解决问题,这样能预防罹患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