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书完稿之后,我拿着书稿去征求一些教育专家、出版社编辑以及学生家长们的意见和看法。大家都感到非常欣慰,总算有一位勇敢的教师说出了大家早就想说的话,简直是振耳发聩,非常具有醒世作用。多少年来的应试教育和文凭至上,使得许许多多的高分低能者成为了“书呆子”和“迂腐子”,广大家长和教师辛辛苦苦地培养栋梁之材,却没有达到教育应起的作用,对于寄予了殷切希望的莘莘学子,却让广大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失望,让整个社会也感到非常失望。但也有一些人在看完书稿后认为该书的思想观点有些失之偏颇,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大力鼓吹“读书无用”、“知识贬值”等,这显然与时代的观点是格格不入的。从所举事例看来,的确有此之嫌。我应该同时强调两种观点,那就是知识与素质都非常重要。我想,千百年来人人都认为知识非常重要,特别现在是知本时代,知识更加重要,既然人人都认识得非常清楚,那就不用我说了。我在本书强调的是除知识之外同样重要的东西—— 素质,主张快快乐乐地进行素质教育,自然强调知识重要的文字和事例就少些,而对立面、反面的事例就多了些,这只是撇开知识培养不谈,集中突出素质培养重要性的缘故,请大家千万别误会。如此强调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我想更具有冲击性,更能够震撼人心,更能警世恒言。诚然,我在书中提出的某些观点确实有点偏激,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忧虑多于欢欣,批判多于颂扬,但我并不认为知识无用,文凭贬值,相反,我认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文凭也很值钱。试想,如果没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作铺垫,没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哪来高超的本领和非凡的能力呢?而文凭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相关能力。一个人学历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高低,文凭被用人单位所看重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是更直接更简单的“面试”工具和通行证。“知识就是力量,文凭就是本钱”,这是我向来的观点。我想说的是,对那种纯粹为了求知而死读书,纯粹为了拿文凭而上大学,只注重书本知识和考试,不注重综合素质发展的做法持坚决反对态度。远的不说,就拿最近发生的震惊全国的云南“2·23”特大杀人案来说,凶手马加爵是云南大学生物系学生,不可谓知识不多,学问不高,可是这样的高材生即使满腹经纶,有经天纬地之才,又能对国家、对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呢?我认为,人格的建立、道德的完善才是最为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大厦方能顶天立地、坚不可摧。我之所以对如今中国的教育一定程度上持批判和否定态度,是因为我在二十多年与教育的“亲密接触”中,耳闻目睹了许多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发生的悲剧。这些悲剧让我伤心,让我落泪,让我惋惜,让我愤怒。我——一个曾经做过学生如今又在教育学生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尽自己的所能去救救那些遭到应试教育扼杀的可怜孩子,于是我就写下了这些文字。也许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师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我们不去极力追求分数,不去极力追求升学率,不去极力追求名牌大学,那我们应该去追求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为了那点可怜巴巴的分数而身陷茫茫“题海”发出无可奈何地悲叹;如果我们的家长为了望子成龙而逼迫孩子“头悬梁、锥刺骨”;如果我们的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而与同事进行“你死我活”的拼斗……那么,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教育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学生最终是要走出校园的,知识最终是要用于实践的,分数最终是要变成价值的,因此我说:分数诚可贵,文凭价更高;知识和素质,两者不可抛。我们多少家长、教师和学生为一纸文凭而劳累,可怜天下父母心,简直是“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为什么不能豁达和潇洒一些呢?让我们的父母做一个快乐的放长线钓大鱼的甩手家长吧!让我们的孩子自由自在地在他最有天赋最感兴趣的领域快乐成长吧!让我们的教师用他们的拿手好戏快乐地教育吧!所以,我认为,快快乐乐地进行素质教育,潇潇洒洒地成为栋梁之材,这才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普普通通教师,没有专家学者的深刻道理和严谨的逻辑理论,只是想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受,用教师腔讲讲真话,与广大家长教师面对面开“家长会”和“交流会”,我感到会更亲切更真实,希望广大家长理解,希望广大同行赐教。

管斌全

200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