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展开梦想的翅膀飞翔
——让孩子梦想成真的五部曲
上篇:我的未来不是梦
一、人生不能没有梦想
许多年前,一个穷苦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以替别人放羊为生。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很快消失在远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飞向哪里?”
“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父亲答道。
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就要飞得比大雁还要高,去天堂,看妈妈是不是在那里。”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那样我们就不用放羊了,可以到我们想去的地方。”
父亲沉默了一下,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飞,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瞅着父亲。
父亲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飞起来。父亲肯定说:“我是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儿子们牢牢记住父亲的话,并一直不断地努力,等他们长大后果然飞了起来——他们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莱特兄弟为什么能够发明飞机?因为他们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飞上天,这个梦想激励着他们不断地去努力,最终梦想成真。
我在小时候也经历过一件有趣的事。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我去乡下外婆家避暑度假。每天清早,外婆总是提着一个大菜篮去菜园摘菜。我跟在外婆的身后,快活地跑来跑去。外婆家有一个很大的菜园,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外婆把一小部分蔬菜留给自己吃,其余的就拿到集市上去卖。
有一次,外婆在菜园里摘菜的时候,我对她说:“外婆,我想吃西瓜。”外婆笑着说:“傻孩子,我们家又没有种西瓜,哪里有西瓜吃?这里有许多西红柿,你自己摘几个吃吧。”我固执地说:“我不喜欢吃西红柿,我只喜欢吃西瓜。”外婆拗不过我,只好说:“明年我在菜园里种上几棵西瓜秧,等明年放暑假的时候,你来外婆这里就有大西瓜吃了。”我信以为真。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第二年一放暑假,我就来到了外婆家,果然吃到了又红又甜的大西瓜。我好奇地问外婆这是为什么,外婆抚摩着我的脑袋说:“这个道理很简单,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想要吃什么,就在菜园里种什么。你只要注意拔草、施肥、浇水,你就一定能有收获。”
我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你想要什么,你就去“播种”什么。只要你去辛勤地播种,总有一天能收获到你想要的。从此以后,我开始不停地在脑袋这个“菜园”里播种“梦想的种子”,并且为这些“种子”浇水、施肥、拔草、除虫,后来这些种子真的开了花结了果。
梦想一:得到一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连环画
事实:这是我的第一个梦想。当时我还在读小学,由于家里比较穷,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爸妈哪有钱给我买小人书。我十分喜欢孙悟空,连做梦都想得到书店里的那本心爱的小人书。我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挣钱的好办法。每到星期天,我就拿着一只塑料袋去捡破烂,经过三个星期的努力工作,我如愿以偿了。
梦想二:坐飞机去北京旅游
事实:我从小就搜集了许多关于飞机和北京风光的照片,我把它们贴在墙上,天天看,月月看,年年看,终于在2000年圆了这个儿时的梦想。
梦想三: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事实:1995年8月在《杭州日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这决不是天方夜谭》,得到了60元稿费。此后,我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十多篇文章,还出版了两本畅销书。
此外,我还陆陆续续实现了许多的梦想。随着梦想一个接一个地实现,我愈来愈相信“心想事成”。
如今我正在为自己编织一个伟大的梦想:我要向全国各地的人们讲授梦想成真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我正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
从自身的奋斗经历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梦想之于人生,犹如空气之于人,阳光之于花草,水之于鱼。无梦的人生注定是空虚的人生,苍白的人生。曾记得美国著名的马术师蒙提·罗伯兹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决不能没有梦想;一个人什么都可以丢弃,但决不能把梦想丢了,因为梦想就是生命。敢于梦想本身就是一种开拓和创意,不论做什么事,只要心存梦想,相信你自己,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罗伯兹的话不无道理。人类社会的每一项新发明、新创造,人类社会的每一页新的历史、新的社会进步、新的社会关系的变革,无不是人类本身的一种梦想的实现。正是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在天上飞,才会有飞机的制造;正是人类想要像鱼儿一样在海底游,才会有潜水艇的出现;正是人类梦想上月球,才会有火箭卫星的升天。而我们要开发自身的巨大潜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也是需要有一点梦想的。有了梦想再加上拼命做,也许就会“梦想成真”了。正如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有句名言所说的一样:“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这意念,就是一种想法,一个观点,也就是指“心之所想”。
二、价值三千万美元的梦想
2002年11月25日,也就是美国感恩节到来的前三天,芝加哥市法院接到一份非常奇特的诉状,一位名叫赛尼·史密斯的中年男子要求赎回自己去埃及旅行的权利。该案在美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迅速成为新闻媒体追逐的热点。
这起案子起源于发生在四十年前的一件有趣的事。那一年,赛尼·史密斯才6岁,在威灵顿小学读一年级。有一天,英文老师玛丽·安小姐让学生们各自说出一个自己的梦想。全班24名同学都非常踊跃,尤其是赛尼·史密斯,他一口气说出两个:一个是拥有自己的一头小母牛,另一个是去埃及旅行一次。
可是,当玛丽·安小姐问到一个名叫杰米的男孩时,不知为什么,他竟一下子没了梦想。为了让杰米也拥有一个自己的梦想,玛丽·安小姐建议杰米向同学购买一个。于是,在老师的见证下,杰米就用3美分向拥有两个梦想的赛尼·史密斯买了一个。由于赛尼·史密斯当时太想拥有一头自己的小母牛了,他就卖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梦想——去埃及旅行一次。
四十年过去了,赛尼·史密斯已人到中年,并且在商界小有成就。四十年来,他去过很多地方——瑞典、丹麦、希腊、沙特、中国、日本,然而他从来没有涉足过埃及。难道他没想过去埃及吗?想过。据他说,从他卖掉去埃及的梦想之后,他就从来没忘记过这个梦想。然而,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一个诚信的商人,他不能去埃及,因为他把这一行为连同那个梦想一起卖掉了。
2002年感恩节前夕,他和妻子打算到非洲去旅行,在设计旅行线路时,妻子把埃及的金字塔作为其中的一个重点观光项目。赛尼·史密斯再也忍不住了,他决定赎回那个梦想,因为他觉得只有那样,他才能坦然地踏上那片土地。
赛尼·史密斯能赎回那个梦想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经联邦法院审定,那个梦想已经价值3000万美元,赛尼·史密斯要想赎回去,就必须倾家荡产。其中的缘由,我们从杰米的答辩状中,也许可略知一二。
杰米是这样说的:
小时候我是个穷孩子,穷到不敢拥有自己的梦想。然而,自从我在玛丽·安小姐的鼓励下,用3美分从史密斯先生那里购买了这个梦想之后,我彻底变了,变得富有了。我不再淘气,不再散漫,不再浪费自己的光阴,我的学习有了很大进步。我之所以能考上华盛顿大学,我想完全得益于这个梦想,因为我想去埃及。我之所以能认识我美丽贤惠的妻子,我想也是得益于这个梦想,她是一个对埃及文明着迷的人,如果我不是购买了那个梦想,我们绝不会在图书馆里相遇,更不会有一段浪漫迷人的恋爱时光,也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的儿子现在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我想也是得益于这个梦想,因为从小我就告诉他,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埃及,如果你能获得好的成绩,我就带你去那个美丽的地方。我想他就是在埃及的召唤下,走入斯坦福大学的。现在我在芝加哥拥有6家超市,总价值超过3000万美元。我想,如果我没有那个去埃及旅行的梦想,我是绝对不会拥有这些财富的。
在我接到赛尼·史密斯先生的律师送达的副本时,我正在打点行装,准备全家一起去埃及,这好像是我一口回绝赛尼·史密斯先生要求赎回那个梦想的理由。其实,真正的理由不是我们正准备去埃及,而是这个梦想的价值。这个梦想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已经和我的生活、我的命运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这个梦想是无价之宝。
赎回一个被3美分卖掉的梦想,要花3000万美元。在我们看来,这也许没有必要,或者说根本就不值得。然而,据《芝加哥电讯报》报道,前不久,赛尼·史密斯已经上诉到联邦法院,说是哪怕花三个亿,把官司打到自己的曾孙那一代,也要赎回自己儿时的那个梦想。
赛尼·史密斯为什么要花费巨资赎回自己儿时的那个梦想?在我看来,赛尼·史密斯也许把这个梦想当作是一面旗帜,是激励他奋斗的力量源泉。因此,他要不惜一切代价赎回当年他轻易放弃的那个梦想。
由此可见,一个美好的梦想是无法用金钱来购买的,梦想是永恒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有些人之所以贫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即缺乏梦想。而有些人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梦想。
段云松是北京五福茶艺馆董事长、北京福丽特中国茶城总经理。从服务生到京城巨富,他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有一个美好的梦想。
1991年秋天,香港富豪李嘉诚下榻王府饭店,段云松作为饭店的一名普通行李员给李嘉诚拎包。饭店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一大群人前呼后拥着李嘉诚,他走在人群的最后一位。他清楚地记得那两只箱子特别重,人扪簇拥着李嘉诚越走越快,他远远地被抛在了后面,气喘吁吁地将行李送到房间,人家随手给了他几块钱的小费。身为最下层的行李员,伺候的是最上流的客人,稍微敏感点儿的心,都能感受到反差和刺激。段云松既羡慕,也妒忌,但更多的是受到激励。“我进‘王府’,就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人住这么好的饭店,为什么他们会住这么好的饭店,我们为什么不能?那些成功人士的气质和风度,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告诉自己,必须成功。”
不久,段云松与同事为一个香港来的旅游团送行李,全团有100多件各式行李,要求30分钟内送到不同楼层的个人房间,他们两人累坏了。段云松与那位同事跑到饭店14层楼顶上吸烟,脚下是车水马龙的王府井街的金鱼胡同,楼房鳞次栉比,看着看着,段云松突然指着下头说:“将来,这里会有我的一辆车,会有我的一栋房。”
“你没病吧?”同事不以为然地问。然而10年过去了,段云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趣的是,有一次段云松到王府饭店办事,刚进门,一个行李员动作麻利地赶上来接过他手里的包。一下子,两个人都愣住了——这个行李员竟然10年前那个笑话他的同事。
三、别把梦想留在20岁
有兄弟两个,他们的家住在八十层楼。有一天他们出去爬山,回家的时候,却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什么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爬楼梯上去吧!”于是,他们就背着一大包行李开始往上爬。
到了二十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告诉弟弟说:“包包太重了,这样吧!我们把它放在二十楼,先爬上去,等电来了再坐电梯下来拿。”弟弟说:“好!你真聪明!”于是他们就把包包放在二十楼,继续往上爬。
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轻松多了!他们一路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好景不常,到了四十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只爬了一半,往前看,竟还有四十楼要爬,两人开始互相抱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到了六十楼。
到了六十楼,也许是累得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哥哥对弟弟说:“只剩二十层楼了,我们就不要吵了,默默地爬完它吧!”于是他们安静地继续走,终于,八十楼到了!
到了家门口,哥哥摆出了一个很帅的姿势:“弟弟,开门!”弟弟说:“别闹了!钥匙不是在你那儿吗?”结果,如你所想的,他们把钥匙留在二十楼的包包里了!
我认为这个故事其实反映了我们的人生。年轻时,我们朝气蓬勃,雄心勃勃,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然而人生之路崎岖坎坷,当我们遇到一次次挫折和打击,我们边开始一步一步地放弃梦想:要什么别墅,有一间集体宿舍也就不错了;开什么奔驰轿车,骑一辆自行车也蛮开心的;不用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了,到附近的公园溜达也可以散散心。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卸下的“包袱”越来越多,我们的梦想也越来越少。等我们80岁了,发现自己还有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你想再返回去取20岁时的梦想,那可就来不及了。
有一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沓作文本。作文本上是一个幼儿园的三十一位孩子在五十年前写的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布罗迪随手翻了几本,很快便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自己是未来的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里游泳,喝了三升海水而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二十五个法国城市的名字;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童,他认为,将来他肯定是英国的内阁大臣,因为英国至今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内阁。总之,三十一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他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五十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后,为他刊登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便向布罗迪飞来。其中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很想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手里只剩下戴维的作文没有人索要。他想,这个人也许是死了,毕竟五十年了,五十年间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英国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人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那个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放弃过。五十年过去了,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三十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
看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一个盲童通过努力,竟然成了内阁教育大臣,原因何在?戴维的成功不正是因为他小时候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并且他从来没有让那个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吗?
所以说,一个人要让梦想成真,他首先就要有一个梦想。环顾四周,你眼前的一切都开始于某人大脑中的梦想。你坐的椅子,你伏案读书的桌子,你写字用的钢笔,你读的书,你正在上网的电脑,你身上穿的衣服,你口里嚼的口香糖,你观看节目的电视机……首先是思想,然后是物质——从虚无中诞生。万物源自思想。
其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在刚开始时都只是一个梦想。汽车、飞机、电脑、服装、食品、维生素、100万元的存款、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每一项事业,每一幢房子,每一条道路,每一所学校,每一本书,每一个发明……在成为事实之前,它们都只不过是一个想法而已。有了一个想法,再加上行动,你也许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如果你什么都不想要,那你就什么也得不到。想要,你才会得到;心想,你才会事成。
中篇:你的梦想是什么
美国一项调查表明,90%的4岁小孩都充满梦想,而且他们敢于去尝试,但长大后,80%的人没有了梦想。什么是梦想呢?梦想是深藏在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渴望,是激发你走向成功的源动力,它能激发你生命中全部的潜能。人因为有梦想而变得伟大,没有梦想而变得渺小,你如果要有大成就,你就要有大梦想,不要害怕梦想太过狂野。
日本索尼公司提出了“digitaldreamkids”的创新理念。“digitaldreamkids”的含义是“数码时代的梦幻之子”。“kids”中文是“孩子”的意思,孩子眼里的世界是新奇的,他的内心里充满大胆的想象。他也可能犯错误,没有关系,犯了错误,可以从头再来。
索尼鼓励每个人都有最新奇的梦想,并依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去创造。把新奇的梦想变成现实产品的过程是一种奇妙的过程。索尼享受着这个过程的喜悦并且乐此不疲。
远在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洛杉矶郊区有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他才15岁。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来访的朋友向他的父母抱怨:“如果我能再年轻二十岁就好了,我就可以去做许多自己感兴趣却又没有时间去做的事。”于是他决心不让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任何后悔的事,他坐下来仔细考虑在这一生中想要做哪些事。他在一张黄色便条纸上写下8个字——“我此生要完成的事”,在这个标题下,他写下了127个梦想。他把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当他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实行。
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
从这时起,他按计划逐个逐个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49岁时,他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7个。这个美国人叫约翰·戈达德,他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现在,他集腋成裘、不辞艰苦地努力实现包括游览长城(第55个目标)及参观月球(第125个目标)等目标。
拿破仑·希尔在他的经典之作《思考与致富》一书中就这样说道:“只要能想到并相信自己能够做到,那就一定会做到!”你们如果能像约翰·戈达德一样,总有一天,你们也会发现自己是那走得最远的人!
各位,房子是怎样建成的?建筑师要造房子,先必须在纸上画设计图;你想要什么,就请你把你想要的清晰准确地描述出来,写在纸上。只要你能够清晰准确地把你想要的东西描述出,你自己就会以你想象不到的方法,透过奇迹般的力量,得到你所要的。
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你们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你们能描绘一下吗?你有什么梦想?未来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十年之后,你会在什么地方?你还会住在现在的房子里吗?你还会开现在的车吗?你还会从事现在的工作吗?
请你把所有你渴望得到的东西以及渴望实现的梦想全部写在纸上,你要展开思想的翅膀,尽情的翱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有任何的束缚,也不管它们能不能实现。
凡是大成就者,就一定是大梦想者。松下幸之助,兄弟姐妹9个,他九岁那年,在远方工作的父亲给他来了一封信说,孩子,你发财的机会到了。什么机会呢?让他去当童工,一个九岁的孩子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人生之旅,他的母亲送他上火车时对邻座的人说,请你一定要照看这个孩子,安全把他送到他父亲身边,他父亲会在那个车站接他,拜托您了。就是这个孩子,当他24岁时,当他自己的积累只有200美金时,他开始创办松下株式会社,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梦想,他的梦想很简单,但是足够狂野,也够伟大。他说,我要生产最优质的产品,从而改变人类生活的质量。我们来看看比尔·盖茨,在美国哈佛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就有梦想:让世界上拥有电脑的人,都拥有他的软件,他的梦想是不是也已经成真。只有你的梦想足够大,并为这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你的梦想才能成真。
那么,作为家长,你打算怎样帮助孩子找到梦想?
我可以把我的做法告诉你。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前的一个星期,母亲都会让我们兄弟几个做“愿望海报”,我们会看各种各样的杂志和商店的宣传资料,然后从中选出我们喜欢的礼物,把那些礼物的样子剪下来贴到一张大海报纸上。我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每年进行的传统节目,因为它总是能让我们提前感受到过新年的快乐和兴奋。也许母亲并不知道,这个传统节目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怎样做“梦想展示”的基础。
做“梦想展示”首先需要一张大海报纸或是一个活页夹,然后你把梦想中想得到的东西用图片或是文字的方式表现在上面,可以是某种经验、某个人、某件物品或是某种感觉。这些梦想往往正体现了你追求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比如财富、成功、自由、活力、浪漫和美丽,有时也能体现出你想要养成的性格特点,如冷静、勇敢和外向。总的来说,“梦想展示”的作用是通过图片或文字的形式不断提醒你要牢记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长大后,我当了一名教师,我结合自己小时候母亲让我做“愿望海报”的经历,给很多中学生做过一个叫“聚焦未来”的练习,结果发现这个练习非常有效。进行这个练习的理论基础是我们相信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都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在人的脑子里。第二次才是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发生的。如果你先在脑子里设想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你就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也就会更容易得多了。
“聚焦未来”这个练习通过在脑子里建立对于未来的设想,让你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想要做什么,和想要拥有什么。在想象中,你会和将来的你会面,会看到未来的日子是什么样子。这个“将来的你”在你的现实生活中会扮演一个导师,一个顾问的角色,指导你如何实现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我建议可以每月进行一次这样的练习,那么,你将会变得更有勇气,更加自信,也更加目标明确了。
这个方法很有趣,也很有效,我现在发现许多儿时的梦想大多实现了。你不妨让你的孩子试试。
下篇:怎样让孩子梦想成真
一、把梦想转化为清新的目标。
梦想往往是比较模糊的,如“我想取得好成绩”,“我想考上一所好大学”,你只有把模糊的梦想转化为清晰的目标,它们才有可能实现。把梦想转化为目标的两个关键因素是:
1、要有一个时间期限。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时间期限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它只是一个幻想,因为它无法衡量进度,也无法衡量结果。
2、要明确。如果你不能把你想要的东西清晰详尽地描述出来,你是无法得到它们的。
这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一样,你必须明确地知道自己想买什么价位、什么品牌的商品,否则,你只有空手而归。你想要的东西越明确,你就越容易得到。
所以,你要把“我想取得好成绩”这个梦想转化为“我想在2003年6月25日的期末考试中(时间期限)取得480分的好成绩(明确)”,这才是个清晰的目标。下面,请你把刚才所写的梦想全部转化为清晰的目标。
把目标明确地写下来之后,你也许会提出疑问:“这个目标的合理吗?它能实现吗?”由于目标具有超前性和不可知性,所以一般人对它的能否实现表示怀疑,这是人之常情。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如果你的目标是客观事实上的不可能,那它就不能实现,例如,你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倒数几名却想在一个月后的期中考试中考全班第一名,你双腿残疾却想在10秒之内跑完100米,你是一位60多岁的农民老大爷却想当国家主席,这明摆着是不现实的。如果你的目标的实现主要靠主观努力的,这就有可能实现。例如,你想通过三年的努力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你想在有生之年到全国各地旅游等。
另外,你也可以通过制订计划分解目标来衡量这个目标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实现。有一次,我问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你打算三年后考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他说:“北京大学。”我问他:“你知道富阳去年有几个学生考取了北京大学?”他说:“三个。”我说:“这就是说你只有在高考中,总分位于富阳4000多考生的前十名才有可能考取北京大学。你在去年的期末考试中总分位于全市多少名?”他说:“1863名。”我说:“你必须要在今年(高一下)的期末统考中挤进全市前1500名,在高二上的期末统考中挤进全市前1000名,在高二下的期末统考中挤进全市前500名,在高三上的期末统考中挤进全市前100名,在高三下的第一次模拟考中挤进全市50名,在高三下的第二次模拟考中挤进全市10名,按照这样的‘匀速递增运动’,你才能考取北京大学,你做得到吗?”他茫然地摇了摇头。
由此看来,这个同学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如果你通过制订计划分解目标后,发现你根本不可能按照计划设定的那样按时去完成每一个小目标,那就说明你的目标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实现的,你需要重新修改目标。
二、制定一个详细的可以操作的行动计划。
所谓计划就是指为达成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或途径。根据目标的不同类型,计划可以分为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旅游计划、销售计划、财务计划等等。根据时间的长短,计划可以分为终生计划、二十年计划、十年计划、五年计划、一年计划、一月计划、一周计划、一天计划等。
计划犹如一幅地图,指引着你一步一步到达终点。制订计划对于目标的实现太重要了。以建造房子为例,在拿起工具建造之前,你必须先有详尽的设计图;而在绘出设计图之前,你要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细节。有了设计图,然后有施工计划,这样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筑。
再比如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你接到一个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有人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说你中了100万的大奖,请你来他的办公室领取这100万元奖金,但是他不告诉你具体地址和行车路线,你能拿到钱吗?所以说,没有具体的计划,你是根本无法实现任何目标,一个好的行动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怎样制订计划呢?你不妨把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去达成这些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实现了,你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制订计划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你遇到的困难是不知道怎样设计“路线”到达“目的地”,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哪条“路线”是捷径。这时,你可能会向那些亲朋好友请教。你认为他们了解你,关心你,你也信任他们。但问题是,他们也许没有走过“这条路”,他们没有成功的经验,你说他们能指导你吗?事实上,他们不仅不能帮助你设计“路线”到达“目的地”,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找一大堆理由来证明你的伟大计划为什么行不通,诸如“你的基础太差”,“你脑子笨”,“你从来没有考进班级前三名”等。他们甚至会“好心”地劝你不要异想天开,劝你要“现实点”,最终使你放弃计划,甘于做一个像他们一样“平凡”的人。
假如你对一位平庸者声称:我要拥有一栋值150万元的别墅,他或许会嘲笑你,因为在他看来,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把这话告诉一个已经住在150万元的别墅里的人,他不会觉得诧异,在他看来,这不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自己就办到了。记住,嘲笑你的梦想的人,总是那些失败者,是那些得过且过的平庸者。向一位平庸者或是失败者寻求忠告,好比向一位庸医请教治癌的方法。这些人的风言风语,有可能毁掉你成功的信念。
所以,你在制订计划时,尤其是在制订那些别人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计划时,你千万不要去问你的亲朋好友,他们会浇你一头冷水;你要去问那些走过你现在想走的那条“路”,并且已经达到“目的地”的人。他们熟悉地形情况,知道哪里有曲折,哪里有陷阱。他们能够告诉你怎样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怎样克服路上可能遇到的障碍,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为你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你制订计划,下面给你举一个例子。
有个学生曾经设定了这样一个目标:我要在2003年6月25日的期末统考中语文考80分(100分卷)。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
为此,我帮助她制订了如下计划:
一、选择题最多错3道,力争考24分(15道题目,每题2分,共30分)
二、语言综合运用题力争考21分(10道题目,共30分)
三、作文拿35分(1道题目,共40分)
以上三个步骤实际上就把“我要在2003年6月25日的期末统考中语文考80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了三个小目标,而每一个小目标又可以分解成许多更小的目标。例如第一个目标“选择题最多错3道,力争考24分”,她就作了如下分解:
1、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就去查字典词典,记住字形、字音、字义,抄在笔记本上,
做好积累。
2、把练习册、考试卷中做错的题目,或是重要的题目摘抄或剪贴在笔记本上。
3、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自我进行一次测验,检测学习情况,时间安排在星期天上午。
对于第二个目标“语言综合运用题力争考21分”,她作了如下分解:
1、早自习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文章全部背出来,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就去背摘抄本上的好文章。
2、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让语文老师帮我选购一本语文习题集。每上完一篇新课文,就要及时进行巩固训练,争取当天完成每课一练。
4、加强文言文的背诵和翻译,力争把每一篇文言文都能准确的翻译出来,另外还要有意识地多做一些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对于第三个目标“作文拿35分”,她作了如下分解:
1、请语文老师帮我选购一本优秀作文选。在每周三的第三节晚自习里,我从作文选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话题,进行思路训练,把构思的提纲写在作文本上,如果有时间就完整地写一篇作文。写完作文以后,才去阅读作文书上的优秀范文,借鉴别人的思路。如果觉得有特别好的语句,就把它们摘抄在笔记本上,然后再背下来。
2、坚持写日记。注重有感而发,不注重字数。
3、为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课余时间读一些诸如《读者》、《青年文摘》、《作文通讯》之类的杂志,遇到好的文章就摘抄并背下来。
如果把以上的小目标按照时间来归类,则可以这样来制订计划:
一、语文早自习:
1、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就去查字典词典,记住字形、字音、字义,抄在笔记本上,做好积累。
2、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文章全部背出来,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就去背摘抄本上的好文章。
3、加强文言文的背诵和翻译,力争把每一篇文言文都能准确的翻译出来,另外还要有意识地多做一些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二、语文课上
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晚自习
1、让语文老师帮我选购一本语文习题集。每上完一篇新课文,就要及时进行巩固训练,争取当天完成每课一练。
2、把练习册、考试卷中做错的题目,或是重要的题目摘抄或剪贴在笔记本上。
3、请语文老师帮我选购一本优秀作文选。在每周三的第三节晚自习里,我从作文选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话题,进行思路训练,把构思的提纲写在作文本上,如果有时间就完整地写一篇作文。写完作文以后,才去阅读作文书上的优秀范文,借鉴别人的思路。如果觉得有特别好的语句,就把它们摘抄在笔记本上,然后再背下来。
四、课余时间和节假日
1、为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课余时间读一些诸如《读者》、《青年文摘》、《作文通讯》之类的杂志,遇到好的文章就摘抄并背下来。
2、坚持写日记。注重有感而发,不注重字数。
3、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自我进行一次测验,检测学习情况,时间安排在星期天上午。
以上我简单介绍了制订计划的方法。制订计划的关键就在于你要学会把目标层层分解,直到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月、每一个星期、每一天。假如你打算在今天——2003年5月1日骑自行车从杭州出发,于2003年12月31日达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你就要对从2003年5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这8个月的时间进行“分割”,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你必须要到达哪里,如下图:
◎(杭州5月1日)——◎(南京6月21日)——◎(徐州8月20日)——◎(济南10月1日)——◎(天津11月30日)——◎(北京12月31日)
由此看来,制订计划其实就是对“路线”和“时间”进行层层“分割”。如果目的地离你的出发点比较远,而你又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那你就比较吃力,这就好比是一个统考成绩名列全市1863名的同学想在2年之内考进全市前10名。
三、坚持不懈地采取行动
一个好的计划是梦想成真的一半,而行动则是梦想成真的另外一半。
曾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和能力有天壤之别,可是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每天,教授翘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则在一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按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做。若干年后,文盲成了百万富翁,而教授依然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计划固然重要,但行动更重要。许多人有许多很好的创意,但是缺乏行动力,他们的美妙的设想最终成了空想。
只想不做的人只能产生思想垃圾。成功是一把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爬不上去的。每天,请你把下面这篇文章高声朗读一遍:
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
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使我成功。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拖延使我裹足不前,它来自恐惧。现在我从所有勇敢的心灵深处,体会到这一秘密。我知道,要想克服恐惧,必须毫不犹豫,起而行动,唯其如此,心中的慌乱方得以平定。现在我知道,行动会使猛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平静。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从此我要记住萤火虫的启迪:只有在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我要成为一只萤火虫,即使在艳阳高照的白天,我也要发出光芒。让别人像蝴蝶一样,舞动翅膀,靠花朵的施舍生活;我要做萤火虫,照亮大地。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因为我知道明天是永远不会来临的。现在就去行动吧!即使我的行动不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动而失败总比坐而待毙好。行动也许不会结出快乐的果实,但是没有行动,所有的果实都无法收获。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立刻行动。立刻行动。立刻行动。从今往后,我要一遍又一遍,每时每刻重复这句话,直到成为习惯,好比呼吸一般,成为本能,好比眨眼一样。有了这句话,我就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迎接失败者避而远之的每一次挑战。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句话。清晨醒来时,失败者流连于床榻,我却要默诵这句话,然后开始行动。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面对诱惑时,我默诵这句话,然后远离罪恶。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现在是我的所有。明日是为懒汉保留的工作日,我并不懒惰。明日是弃恶从善的日子,我并不邪恶。明日是弱者变为强者的日子,我并不软弱。明日是失败者借口成功的日子,我并不是失败者。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是雄狮,我是苍鹰,饥即食,渴即饮。除非行动,否则死路一条。我渴望成功,快乐,心灵的平静。除非行动,否则我将在失败、不幸,夜不成眠的日子中死亡。我发布命令。我要服从自己的命令。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成功不是等待。如果我迟疑,她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我而去。此时。此地。此人。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四、有针对性地调整目标、计划和行动
如果你按照制订的计划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结果你发现并没有达成目标,这时你就有必要进行反思了:是目标定得太高了?是计划定得不合理?还是行动力不够?经过一番反思之后,你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果目标定得太高,你就要把目标适当降低一点,但是你要多想想高尔基的这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他对社会就越有益。”没有远大目标的牵引,你的潜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在万不得已情况下,你不要降低目标。另外,你也不要随便改换目标。有句名言说得好:“把目标刻在水泥上,把计划写在沙滩上。”目标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更改,这就好比是射箭,靶子老是换来换去,你能射中目标吗?
如果计划制订得不合理,你就要重新制订。如果行动力不够,你就要增强行动力,坚持不懈,直到实现梦想。
梦想是成大事者的起跑线,决心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是奔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方能实现目标。我坚信,只要你按照“梦想——目标——计划——行动——调整——再行动”这六大步骤去做,你就一定能够实现心中的任何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