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1.981 秒,为您找到 180 个相关结果.
  • 筹划翻译馆 徐寿到江南制造局时年已50。当时他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很有造诣,可谓名满江南了。但是,他对科学技术知识的追求,却是老而弥笃,终生不渝。 在徐寿领导沪局造船之初,该局造船在技术上主要依赖原旗记铁厂留用的外国技术人员。他们利用外国轮船的设计图纸,按图制造,自己无力设计。但这些外国人大多不过工匠水平,对造船的原理也说不清所以然;若要制造样式比较先进的...
  • 不懂外语的翻译名家 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著作能否翻译成中文,在翻译馆开设之初,不仅曾国藩怀疑,更有些外国人想看笑话。他们妄称中国语言文字古奥、生厉、僵化,并说西方科技的名词术语,不是中文中所固有,如何能翻译成中文?把徐寿等人的翻译西书视之为枉费工夫。但是,徐寿、华蘅芳、徐建寅、傅兰雅等中外译者很快就用事实证明了翻译之可行,使那些想看笑话的人反显得他们自己可笑...
  • 少年大学生 1906年9月的一个上午,波士顿市塔夫茨学院的一个办公室里,一场特殊的考试正在进行。 四五位担任考官的教授面对着一个男孩。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一位教授和蔼地问道。 “我叫诺伯特·维纳,今年11岁。”男孩儿急急地答道,看上去有些紧张。 “喂!放松些,小伙子,我们只是随便聊聊。” “好的,先生。” “你都学过什么课程?” “...
  • 中学时代 1912年(大正八年)4月,12岁的秀树考取了京都府立第一中学(旧制中学学制为五年)。这是京都数一数二的学校,在全日本以校风自由而著称。汤川秀树在回忆这段生活时写道: “我在这所学校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结识了很多好朋友。”而在后面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这些优秀教师和学生的,是校长森外三郎。他曾留学英国,回到日本后,便努力模仿英国学校的自由精神。校...
  • 发明权引起的“战争”

    发明权引起的“战争” 1693年,牛顿经历了差不多一年的病痛折磨后终于康复了。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欧洲大陆的学者都在谈论和研究微积分,并且几乎将这一数学分支与莱布尼茨等同起来,将微积分的发明权归功于莱布尼茨。 这一消息总的说来是准确的。欧洲大陆的学者自从阅读了莱布尼茨在1684年发表的有史以来第一篇微积分学论文后,又相继阅读了他发表的积分学论文...
  • 携手攻关 战争还在继续,随着美国的参战,盟军的战略地位已从防御转为进攻。战时的研究工作也从像维纳那样的纯粹科学家转移到设计师身上。正当维纳为自己新的科研选题劳心费神的时候,一个从墨西哥传来的消息使他振奋。1945年6月墨西哥数学会要在瓜达拉哈举行一次会议,他们特别邀请维纳参加此次会议。听到这一消息,维纳高兴极了,他正为自己遇到的反馈、神经生理学等问题所困...
  • 广交科学家

    广交科学家 1672年3月,莱布尼茨抵达当时欧洲政治、文化的重要中心的巴黎。当然,他的外交官身份只是一名随员。他怀着热切的希望,想在巴黎施展抱负,既能完成政治外交使命,又能结识巴黎知识界的名流大师,促进他的学术发展。 然而,事不遂人愿。自从来到巴黎后,虽经多方努力,莱布尼茨不仅未能找到机会向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献上征服埃及的计划,甚至连见上这位国王一面的机...
  • 伯努利级数面前的创新

    140 2024-11-14 《科学创新故事》
    伯努利级数面前的创新 伯努利级数面前的创新 瑞士数学家雅各·伯努利(1654~1705),是当年著名的伯努利数学家族中的佼佼者。他对无穷级数很有研究,也求出过一些无穷级数的和。 112+122+132+……,被称为伯努利级数。但是,“伯努利级数”却“徒有虚名”——伯努利对这级数的求和问题一筹莫展。于是他声称,如果谁能求出这个无穷级数的和并把方法告诉他...
  • 创建“格致书院”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徐寿在创办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之初,就希望同时开设学馆,培养专门的科技人才。可惜,翻译学馆的计划,只实现了译书这一半。广方言馆虽然搬进了制造局,但仍然以培养外语人才为主。后来制造局虽然也设立了学堂,但所聘用的外国教员都不懂汉语,无法利用译书进行教学。徐寿还希望他们的译书会逐渐为各省书院所采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迟迟没有...
  • 历史不会忘记 历史不会忘记  历史不会忘记 历史不会忘记 笛卡尔去世后,由于他是天主教徒,在信仰新教的瑞典,他被埋葬在为未受过洗礼的人而准备的公墓里。 笛卡尔一生没担任过任何公职,没参加过大的活动,也不太喜欢社交。他的著作全集不过12卷。对于一位伟大的作家来说,似乎显得少了一点。但是,不能完全根据著作的数量来评价这位思想家。 笛卡尔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