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1.726
秒,为您找到
180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133
2024-11-14
《谜语实用集锦》
自然科学名词谜 自然科学名词谜 (钫) 财迷。 (锶) 炼金。 (钬) 美元。 (镁) 取款。 (镎) 工资。 (铹) 丢钱。 (铁) 男排。 (原子序列) 解冻。 (硬水软化) 头等奖。 (钾) 加班费。 (锌) 金钱梦。 (锶) 万点金。 (钫) 流浪儿。 (游子) 六十秒。 (分解) 单身...
华罗庚的成才故事
132
2024-11-14
《科学家成才故事》
华罗庚的成才故事 华罗庚的成才故事 华罗庚(1910-1985),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江苏金坛人。 华罗庚生于1910年,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40岁了。因为中年得子,所以父亲对他十分疼爱。父亲靠代人收购蚕茧之类的杂货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家里生活十分贫困。贫穷的生活使得华罗庚身体非常瘦弱,再加上他整天没日没夜地钻研数学,使本来瘦弱的身体更加经不起折腾。在...
2000多年来的三大难题
130
2024-11-19
《科学精神光照千秋:古希腊科学家的故事》
2000多年来的三大难题 2000多年来的三大难题 谈到数学,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各式各样的难题,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就因为对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世界难题的解决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而名扬四海。不过,吸引参加人数最多的难题恐怕要数几何作图的三大难题了。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人试图求解这种难题了。虽然人们不可能解决这三大作图难题,但寻求对它们的解决无疑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华罗庚
129
2024-11-14
《科学家的故事》
华罗庚 自学成才的华罗庚 华罗庚 自学成才的华罗庚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就出生在江苏金坛的一家小店铺里,他一生下来就被装进一个箩筐中,顶上又盖一只箩筐,老人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所以,起名“罗庚”有吉祥如意的意思。他的父亲早年开了一座绸缎商店,后来店里不幸失火,所有的货物烧得一干二净。为了维持生活,父亲又开了一个小铺,做些收购蚕丝和出售日用...
吉拉德·德布鲁
128
2024-11-27
《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2)》
吉拉德·德布鲁 吉拉德·德布鲁 吉拉德·德布鲁1921年7月4日生于法国的加莱。 他的小学和中学课程都是在加莱市学院学习的。在法国,学院是为学生进入大学做准备的预科大学机构。受优秀的中学物理老师的影响,他考虑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1941年夏,德布鲁进入有声望的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学习和生活直至1944年春季。 战后初期,德布鲁是法国不拘礼仪的“博...
121
2024-11-19
《席卷全球的世纪波:计算机研究发展的故事》
稀世奇才——图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是当之无愧的多国盟军的大后方。许多军事装备、给养都是通过船只沿英吉利海峡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而摧毁或阻止盟军在英吉利海峡的供给船队就成了德军的主要偷袭目标。这是一个阴云密布、阵雨不断的坏天气,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多佛尔海域,一支英国大型运输船队借助于天气的掩护徐徐航行着。这只船队的行驶看起来并不像往日那么紧张,英军仅...
120
2024-11-19
《华罗庚的故事》
赴欧洲、美国和香港讲学 1979年9月的一天,碧空如洗,坐落在伯明翰街头的一家中国餐馆,忽然走进来几位西装革履的中国人,随行人员指着刚刚坐下的华发老者对餐馆的老板——一位姓冯的华侨说: “这位就是来英国讲学的华罗庚教授。” “哎呀!这可是请都请不到的贵客呀!”冯老板紧走几步,上前拉住华罗庚的手,激动地说: “华先生,您可真是为咱们中国人争了光啊!现...
120
2024-11-19
《发明发现之谜(十万个未解之谜系列)》
第二章 神奇理化 第二章 神奇理化 算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红外线是谁发现的?电磁感应是谁发现的?射线是谁发现的?还有,“居里夫人”都有哪些伟大的成就呢?好好读读吧,说不定等你弄清楚这些问题,就会立志长大了要做一个科学家呢! 算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公元前600年,有一种工具叫算盘。古人以10个算珠穿成一串,一组组地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
钱伟长
119
2024-11-14
《走在前沿的风景》
钱伟长 钱伟长 ——9岁上小学的物理学家 钱伟长(1912-2010),1912年9月出生,江苏人,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 钱伟长的家乡在江苏省太湖岸边的一个小村庄,旧中国的太湖湖畔,没有艳丽的花朵,湖水中流淌着穷人的血泪。 钱伟长的祖父是私塾的教书先生,父亲继承了祖父的衣钵,在家乡一所小学当教员。母亲是一个善良而勤劳的农村妇女,整天靠挑花、糊火柴...
六、天体测量 广博精深
119
2024-11-19
《学究天人:郭守敬的故事》
六、天体测量 广博精深 郭守敬同王恂一道,于1276年主持修订历法的专门机构太史局之后,创制了许多天文仪表。那么他是不是等到新仪表制作完成以后再进行实测工作呢?不是的。他一面尽快筹划创制新的、更精密的仪表,一面因地制宜,马上利用并整修旧的仪器,昼夜进行天文观测,积极投入到科学实践活动中,为了编制准确的历法,需要扩大天文观测的规模并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于是...
1..
«
9
10
11
12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