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4.802
秒,为您找到
313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日本无条件投降
432
2024-11-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争胜利篇》
日本无条件投降 1.夺取硫磺岛 2.美军登陆冲绳岛 3.中国军队的最后攻势 4.美向日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5.苏军的远东攻势 6.日本投降 日本无条件投降 1.夺取硫磺岛 1944年10月13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出指令,在结束菲律宾群岛的战役后,预定1945年1月在小笠原群岛至琉球群岛一线占领一至数处;在3月占领琉球群岛一至数处,为在...
左权
431
2024-11-14
《铁胆超级勇士》
左权 1 身先士卒的红军将领 2 出色的军事素质 3 指挥突围壮烈殉国 左权 1 身先士卒的红军将领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1905年3月15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平侨乡黄茅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上学,几度辍学。17岁考入县立中学。在县中读书时,曾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通过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读物...
周恩来
425
2024-11-14
《伟大人物的追求故事》
周恩来 为中华崛(jué)起而读书 革命道路 巧打蒋先云 杰出的外交家 痛哭任弼时 周恩来题碑 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翔宇,曾用名伍豪(háo)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huái...
二、慰问团鼓舞军民
420
2024-11-14
《坚强后盾: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线慰问志愿军》
二、慰问团鼓舞军民 朝鲜军民热烈欢迎慰问团 慰问团为志愿军表演 廖承志向彭德怀献礼 慰问团慰问朝鲜军民 慰问团致信鼓舞中朝军人 慰问团深入军队慰问 常宝坤与程树棠不幸牺牲 廖亨禄与王利高不幸牺牲 二、慰问团鼓舞军民 ●广场中的口号声搅成一片,慰问团高呼:“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慰问团的人员连声说:“这真是中朝一家的具体表现...
徐特立
418
2024-11-14
《外国教育名家小传》
徐特立 徐特立 徐特立,1877年出生,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27年5月,在...
土肥原贤二
416
2024-11-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枭雄篇》
土肥原贤二 1.在华的第一次间谍表演 2.挑起事端 3.扶植傀儡政权 4.策反汪精卫 5.恶有恶报 土肥原贤二 1.在华的第一次间谍表演 1883年8月8日,在日本松山县的一个武士之家,降生了一个男孩。男孩的父亲给他起名土肥原贤二。土肥原贤二的父亲土肥良永是一名陆军少佐,兄长土肥原贤二鉴被授予日本陆军少将军衔。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土肥原从小...
李四光
415
2024-11-14
《科学家的故事》
李四光 “李四光”的由来 读书不忘救国 地质力学贡献 走向新中国 李四光 “李四光”的由来 李仲揆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的一个贫寒人家,他的父亲李卓侯以教书为生,小仲揆从小就聪明过人,很早就帮家里做事,白天打柴,晚间跟父亲读书。13岁那年,父母决定让他到武昌去考由官家供给学膳费的高等小学,他竟以最优秀的成绩被录取了。 李仲揆学习非常勤奋,每次考...
第五章 要“泥饭碗”、“铁饭碗”
411
2024-11-14
《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
第五章 要“泥饭碗”、“铁饭碗” 第五章 要“泥饭碗”、“铁饭碗” 还是要“金饭碗”?——拼学历不如拼能力 在北京某大学毕业典礼上,一个从教多年的老教授送给学生们这样一句话:“关系是泥饭碗,靠不住的,迟早会破碎;文凭是铁饭碗,用的时间久了,就会生锈;本事是金饭碗,摔不坏,锈不了,可以受用一辈子。”这位老教授的话可谓发人深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一...
三、调整政策
409
2024-11-27
《调研之风:中国共产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三、调整政策 李先念领导全国紧急调粮 制定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周恩来从江西紧急调粮 中央制定各行业规章条例 陈云提出安排市场措施 中央加速发展氮肥工业 组织进口粮食帮助经济恢复 三、调整政策 周恩来说:“江西对国家的贡献是大的,特别是这几年困难时期,又多支援了国家粮食,应该受到人民的表扬。” 李富春在会上指出:“如果不采取坚决措施,把...
一、决策与规划
402
2024-11-27
《根治黄河:治理黄河与水利工程胜利竣工》
一、决策与规划 毛泽东决心根治黄河 成立三门峡水利工程局 周恩来到三门峡工地 一、决策与规划 毛泽东说:“我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周恩来说:“砥柱,就那么点大,竟然冲刷了如此多年,竟然还能屹立在那里。” 周恩来说:“有些问题,我们能够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后人会替我们解决的,总是一代胜过一代……”...
1..
«
9
10
11
12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