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1.721 秒,为您找到 226 个相关结果.
  • 其他几次登月探险

    其他几次登月探险 其他几次登月探险 经历了“阿波罗13号”的惊险飞行之后,为了确保飞行的安全和登月任务的顺利完成,美国宇航局决定修改“阿波罗”飞船每隔4个月发射一次的原订计划,以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着手改进飞船的安全性。 科学家和工程师对“阿波罗”飞船作了十多处修改。把由于制作疏忽造成“阿波罗13”号故障的缺点彻底除去。他们增设了第三个储氧器,并和服务...
  • 木星和它的卫星

    100 2024-11-14 《最美丽的星空》
    木星和它的卫星 木星和它的卫星 巨大的行星 木星是颗巨大的行星。在太阳系所有行星中,木星是最大的一个。它的直径有14.3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倍多,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这意味着倘若木星是个中空的圆球,它里面就能放下1300个地球。木星是太阳系行星中的头号巨星。 木星质量只是太阳的1%,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木星质量甚至比太阳系内全部其他行星...
  • 从“液体”到“哈勃”

    99 2024-11-14 《科技改变世界》
    从“液体”到“哈勃” 从“液体”到“哈勃” 1609年11月的一天,一台“长镜子”指向了“月亮美人”。可是,既没有看到桂花树、桫椤树和玉兔,也没有看见捧出桂花酒的吴刚和美丽的嫦娥,惟见这个“美人”满脸的“麻子”——苍凉和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的一座座环形山。 这台“长镜子”,就是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它的倍率是20。 伽利略完成了首次人...
  • 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伽利略的一系列关于力学运动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使帕多瓦大学的师生为之震动。他赢得了更高的声誉。他无可争议地进入了声誉卓著的科学家之列。更为荣耀的是他有幸成为科西莫王子的老师。 1605年夏季,伽利略在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夏宫度过了为期六周的暑期教学生活。在与科西莫王子的接触中,伽利略发现这位年仅15岁的王子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少年,对他很有...
  • 女子科学讲座的风波

    女子科学讲座的风波 女子科学讲座的风波 1870年,巴黎公社起义前夜的法国,在不安地震荡着。 仿佛已经预感到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大厦即将坍塌,正统派蠢蠢欲动,企图支持波旁王朝复辟;奥尔良派也企图卷土重来;教会势力正在和各种反动派勾结。 阴云,也悄悄地向阿维尼翁笼罩过来。 但是,浪漫的姑娘们太单纯,年青的妇女们太善良,她们丝毫没有觉察到要变天。这一天,...
  • 大师们的盲目乐观

    大师们的盲目乐观 大师们的盲目乐观 从16世纪末意大利伽利略创立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开始,经过其后英国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巨匠的努力,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热学和电磁学已高度发展,各自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在一些科学家眼里,由这些成就构成的清晰画面表明,“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建成,虽然大厦上空尚有“黑体辐射”和“迈克尔森一莫雷实验”两朵“乌云”。...
  • 公正的裁判

    公正的裁判 公正的裁判 哈雷完成了远征南天的观测计划后,一直沉浸在无比兴奋之中,因为这毕竟是他初出茅庐所取得的第一个成就,而且一鸣惊人。然而,此时此刻的他,并没有想到一场关于天文观测精度的争论正悄悄向他走来,并将其卷入了旋涡的中心。 争论发生在当时天文界的权威人士之间,一方以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费拉姆斯蒂德为代表。他是哈雷最崇敬的学者,而且对哈雷有知遇...
  • 没拿到毕业文凭的大学生

    没拿到毕业文凭的大学生 1581年,17岁的伽利略按照父亲的意愿走进了比萨大学医学系的课堂,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伽利略在比萨大学的头两年中,时刻牢记父亲的嘱托,潜心学医,对教授的讲课也能够细心听讲,学业成绩也相当不错。父亲十分满意。可是随着时光流逝,年龄的增长,明辨是非能力的提高,伽利略对课堂上那种承袭了一千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越来越反感,以至难以忍...
  • 熟视无睹的空气 德昂格范爵士,是罗伯特的外甥。 他十分关心舅舅的生活,同时又对罗伯特放弃贵族生活而从事艰苦的研究十分不理解。他几次写信,称罗伯特是“斯多蔼舅舅”(意思就是苦行僧舅舅)。他多次写信恳求过舅舅罗伯特叙述他科学研究的状况,让外甥也一识“庐山真面目”。 罗伯特告诉德昂格范,人们虽然生活在这个自然界中,但是人们并不熟悉它,它是沉默无语的,不需要...
  • 不朽的《对话》

    不朽的《对话》 回到佛罗伦萨,沉寂已久的伽利略,又焕发出新的创造激情。他开始着手撰写那部思虑已久的著作。为了不违背他在1616年所受到的警告,顺利通过教会检察机关的审查,伽利略决定不采用枯燥的论文体,而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写。他把书名定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因为这种形式。便于把他汇集的关于哥白尼学说的所有证据和理由充分表达出来。既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