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1.738 秒,为您找到 142 个相关结果.
  • 海水不结冰的原由

    30 2024-11-14 《蓝海开发计划》
    海水不结冰的原由 海水不结冰的原由 海水结冰和淡水结冰的条件不一样。住在海边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年初冬,陆地浅水池塘很快冻结成一层薄冰;深冬时节,江河封冻,而海面却照样波涛汹涌,海浪起伏。 只有在寒潮频频爆发,空气较长时间处于低温的情况下,海水才会出现结冰现象。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在严冬,把一碗清水和一碗浓盐水同时放在院子里。过一段时间,清水冻...
  • 海水密度跃层

    29 2024-11-14 《蓝海开发计划》
    海水密度跃层 海水密度跃层 密度跃层是海水的温度或盐度,由很小至很大变化的过渡水层。由于在开阔海域,盐度几乎是稳定的,而压力对密度只有很轻微的影响,因此温度就成为影响海水密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大洋表面的海水温度较高,因此它的密度就比深处的冷水要小。温度和密度在跃层发生迅速变化,使得跃层成为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 如果一个海域有两种密...
  • 领带的由来

    29 2024-11-14 《万物家史》
    领带的由来 领带的由来 关于领带的起源,有两个不同的传说。 一个传说领带是英国妇女发明的,领带经历了漫长而有趣的发展过程。 工业革命前,英国也是个落后的国家。成年男子吃肉通常是用手捧到嘴边去啃,酒足饭饱之后男子们又会用袖口去擦拭油腻的胡须和嘴角。为了对付男人这种不爱干净的行为,妇女们便在男人的衣领下挂了一块布,专供他们擦嘴。久而久之,衣领下面的这块...
  • 海底为何会下潜

    28 2024-11-14 《海洋谜团》
    海底为何会下潜 海底为何会下潜 我们都知道,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海沟,它们的深度都在6000米以上。海沟附近经常发生十分强烈的地震。据统计,全球80%的地震都集中在太平洋周围的海沟及其附近的大陆和群岛区。这些地震每年释放出的能量,可与爆炸10万颗原子弹相比。 有趣的是,海沟附近发生的都是浅源地震,向着大陆方向,震源的深度逐渐变大,最大深度可达700千米...
  • 水龙卷的产生与危害

    28 2024-11-14 《气象卫星直播》
    水龙卷的产生与危害 水龙卷的产生与危害 深圳“双龙吸水” 2010年7月26日上午9时,深圳湾海面出现较为罕见的“龙吸水”,水天相接的“龙吸水”持续约17分钟。 当时在深圳湾上空积雨云下方伸出漏斗形状的黑色云柱,而现场照片中,先后有三个水龙卷形成,气象人员在8时57分监测到云底下方垂直方向有较粗大的漏斗云已经接地形成水龙卷,另有较细的一条在空中呈现...
  • 大洋深处的山脉

    大洋深处的山脉 拓展阅读 大洋深处的山脉 早在1918年,德国一艘名为“流星”号的海洋考察船在大西洋进行海底考察时,偶然从回声探测仪上发现大西洋中部的海底比两边高出许多,由东往西竟是1000千米长的凸起高地。 在这之后的3年中,他们做了几万次探测试验,终于发现那里隐藏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海底山脉。 后来,通过对大西洋的全面调查,科学家们找到了这条山脉...
  • 洋中脊

    26 2024-11-14 《海洋遨游》
    洋中脊 洋中脊 人有脊梁,船有龙骨。这是人和船成为一定形状的重要支柱。因而人能立于天地之间,船能行于大洋之上。海洋也有脊梁,大洋的脊梁就是大洋中脊,它决定着海洋的成长,是海底扩张的中心。 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它是一个世界性体系,横贯各大洋,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底山系。从北冰洋开始,穿过大西洋,经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逶迤连绵约8万余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
  • 海洋的诞生

    25 2024-11-14 《海洋遨游》
    海洋的诞生 海洋的诞生 大约46亿年前,我们的地球才刚刚形成,那时候它如同一个大火球,温度非常高。由于地球形成早期还不稳定,地壳还很薄,所以那时常会有岩浆活动或火山活动发生。 在地球诞生的最初几亿年里,地球上的水很少,只有空气中潮湿的蒸汽。那时还没有海洋,甚至连湖都没有。大多数的水都是以蒸汽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赋存于地...
  • 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

    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 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 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季节及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元凶是燃煤烟雾,其次是汽车尾气和悬浮颗粒物污染,它们的共同作用使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在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风、雨、气压、温度等气象条件则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 首先,大气逆温现象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逆温是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
  • 恒星演化简图

    25 2024-11-14 《天文百科图解》
    恒星演化简图 恒星演化简图 总结恒星一生的历史,我们可以画出它的演化流程: 这就是恒星从生到死的发展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超新星爆发以后,相当多的物质重新转化为星际物质,这表面上看来是简单的循环,但是实际上经过一系列核反应以及超新星爆发,比较轻的元素已经合成了重元素,因此在从星际物质形成恒星,而又重返星际物质的时候,重元素的成分就增高了,所以这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