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4.150
秒,为您找到
240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新历成就
143
2024-11-19
《一位身披袈裟的科学家:僧一行的故事》
新历成就 新历成就 一行花了那么多的心血指导创制了较前代同类仪器的功能更广泛、效率更高的新仪器;一行费了那么大的力量发起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史无前例的全国性的天文大地测量,目的都是为了一个——编订新历法。所以在开元十一年(723),黄道游仪投付使用,各种较精确数据不断取得之后,开元十二年(724),各地观测队伍陆续派出之后,他事实上已经开始着手编制新历的...
142
2024-11-19
《揭开传染病神秘面纱的人:巴斯德的故事》
奇特的登山者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的南部,它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和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奥地利的维也纳。它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有现代冰川及雪田,自然景色尤为壮观,是古今登山者向往的圣地。 一百多年以前的一天,在通往阿尔卑斯山脉主峰勃朗峰的陡峭的山路上,出现了几位装束奇特的登山者。这些人手牵着登山者们常用的交通工具——毛驴,正艰难...
141
2024-11-19
《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的一家 奥本海默的一家 奥本海默的一家 奥本海默的一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伟大的科学时代。当时西欧和中欧各科研机构对哥白尼关于自然现象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看法,原子时代的曙光喷薄着耀眼的光芒,引导着科学家们向早期经典物理学发起冲击。 26岁的爱因斯坦在德国莱比锡出版的《物理学纪事》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创造了科学史上的奇迹...
140
2024-11-19
《数学发展的世纪之桥:希尔伯特的故事》
友谊与科学 哥廷根的辉煌令人瞩目。 20世纪初,全世界数学专业的学生都受到同样的忠告:“打起你的背包,到哥廷根去!” 曾有这样的传闻:这座小城里住的全是数学家。当然这不是真的,这里还住着其他人。这里有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真诚。汇兑外币容易极了,从来没有人被问及护照的事。德国学生,尤其是年长一些的,对外国学生体贴入微。 哥廷根群星灿烂。在希尔伯特周围...
达•芬奇
140
2024-11-14
《科学家的故事》
达•芬奇 “绘画神童” 达•芬奇画鸡蛋 完成《基督受洗》 达•芬奇的科学贡献 达•芬奇 “绘画神童” 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十分广泛。达•芬奇不仅歌唱得好,而且很早就学会了弹琵琶,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达•芬奇的...
沈 括
139
2024-11-14
《科学家的故事》
沈 括 有抱负的沈括 务实的改革家 科学通才和《梦溪笔谈》 沈 括 有抱负的沈括 沈括幼年受母亲的教育,又接受儒家正统派孟子思想的熏陶,对“仁政”“井田”一类学说很有兴趣,推崇至极。沈括的父亲沈周,长期在外做小官。沈周以前,除了沈括的曾祖父曾经做过大理寺丞外,沈氏家族几乎再没有人出来做官。沈括对人提起自己的家世时,都称是出自寒门。 沈括有自己...
137
2024-11-19
《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孙子之歌与韩信点兵 ——算经十书 在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一种数学问题,叫“韩信暗点兵”,或者“隔墙神算”。这个数学问题流传甚广,被文人写入诗中,传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中所写的“孩子问题”,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的《孙子算经》一书。它通俗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一项卓越成就,那...
“中国贫油”面前的创新
136
2024-11-14
《科技改变世界》
“中国贫油”面前的创新 “中国贫油”面前的创新 “300万美元,打水漂了!撤!”克拉普对他的部下说。 克拉普何许人,这么多的美元为何打了水漂,为什么要“撤!” 雄心勃勃的美国美孚石油公司,要在中国寻找和开采石油。1914年,这个公司派出高级技术人员克拉普率领一个钻井队,于1915~1917年在陕北肤施一带,接连打了7口探井,花了300万美元,结果因...
133
2024-11-19
《近代科学的奠基人:罗伯特.波义尔的故事》
名师出高徒 罗伯特对近代科学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一系列伟大的科学发现和天才的科学创造都是与罗伯特·波义尔的名字密不可分的。有一位科学史家说过,没有罗伯特,近代科学不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 罗伯特不仅自己亲自参与近代科学的奠基工作,还培养出了一大批科学事业的传人,他们也作出了伟大的科学贡献…… 1691年,深冬的一天。北风呼啸,与罗伯特相依为命...
133
2024-11-19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的故事》
漂洋过海的影响 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是适应17世纪时代社会实践需要而写的,出版后很快产生社会效益。1638年陈弘绪任山西晋州知州时,以《佳兵》章所载威力强大的火器“万人敌”击退清兵攻城,振奋了广大明军的士气,这种武器当时曾被推广。1637—1641年涂绍奎任广西左布政使时,借宋应星出书所记发展当地产业。明末桐城学者方以智写《物理小识》(1643)...
1..
«
10
11
12
13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