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3.959 秒,为您找到 151 个相关结果.
  • 为什么会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

    为什么会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 为什么会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指在文学史研究中,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所盛行的代表文体来称呼各个朝代的一种说法。 赋是在西汉盛行的一种文体。汉赋分大赋、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宏伟,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极力铺陈夸张;内...
  • 苏州拙政园

    41 2024-11-14 《建筑实景赏析》
    苏州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其园为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归乡后所建,取“拙者为政”之意。建园时,王献臣曾请著名画家文征明为其设计。王献臣死后,园主人频繁更换。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 拙政园与避暑山庄、留园、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
  • 江苏南京煦园

    41 2024-11-14 《建筑实景赏析》
    江苏南京煦园 江苏南京煦园 煦园位于江苏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西侧,也称“西花园”,因做过明成祖朱棣二儿子汉王朱高煦的王府,故称“煦园”。清军破城时被战火所毁,清道光年间,曾国藩予以重建。煦园全园面积仅为1万余平方米。其建筑精巧,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古典园林,也是金陵名园之一。 煦园小巧秀美,层次分明,虚实相映,为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作。...
  • 鲁班修清漪园的神话故事

    鲁班修清漪园的神话故事 鲁班修清漪园的神话故事 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据说是鲁班带着东海龙王的九个儿子修建的。鲁班在园子修好以后,回终南山隐居了。龙王的九个儿子却留在了清漪园。 乾隆一生六下江南,游遍了名山大川,这天,他在紫禁城的养心殿里打了个盹儿,梦见一座豪华的园林里,抬头一看,头顶悬着一块金漆大匾,清漪园三个字赫然在目。 走进去一看,庭台楼阁,虹...
  • 颐和园

    40 2024-11-14 《建筑实景赏析》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位于北京西北郊,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又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冲和”之意,作为消夏游乐地,是我国现存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现在的颐和园是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总称,总面积约为290万平方米。 颐和园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的,...
  • 苏门三父子

    苏门三父子 苏门三父子 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都是北宋年间名动天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中,苏氏一门独占三家,在中国文坛上传为奇谈。他们的生平、际遇,既是一部起伏不定的人生历程,更是一个时代的精彩缩影。 在成都眉山县的城郊,有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园内荷池相连,曲径通幽,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显得分外清幽雅致,这就是由苏氏故居改建的...
  • 凯旋返回家乡

    凯旋返回家乡 凯旋返回家乡  凯旋返回家乡 凯旋返回家乡 1782年10月19日傍晚,华盛顿在彼利副官的陪侍下回到故乡弗农岗。这是他怀念了多么久的老家呀! 华盛顿一走进屋子里,匆匆穿过了那间灯光通明的大厅,就登楼去看他的两个可爱的孩子。原来,他的弟弟若杰死得很早,他就把若杰遗留下的两个孩子接过来抚养。 第二天早晨,这两个孩子从楼...
  • 夏日避暑胜地庐山

    38 2024-11-14 《让美丽说出来》
    夏日避暑胜地庐山 夏日避暑胜地庐山 传说早在周威烈王时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 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了。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 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
  • 天安门前华表的来历

    天安门前华表的来历 天安门前华表的来历 说起天安门前那两根白色的华表,在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关于它的故事。 清朝的时候,北京有一种营造厂,也叫木厂子,专管给皇家修建宫殿、园林和墓碑。 有一年,皇上下旨要在天安门前立一对华表。勘估大臣领旨后,便去找营造厂的掌柜,让他承办此项工程。 这家营造厂的掌柜,是石匠出身,他不光手艺好,眼力也是最好的。皇上要造华表...
  • 报恩花——宝华玉兰

    35 2024-11-14 《植被的绿色秀》
    报恩花——宝华玉兰 报恩花——宝华玉兰 有一年,天上的王母娘娘下凡到昆仑山找寻爽心草,见山涧中有一潭碧水,便与众仙女宽衣解带入池洗浴,一时周身舒爽。 中午时分,王母娘娘和仙女们信步山中,不觉走到了穷苦青年石娃的家里。石娃忙做饭款待,仙女中有一位叫玉兰的上前帮忙。 石娃惊叫道:“真不知你做饭如此在行!” 玉兰笑道:“这有啥奇怪的,织布绣花我更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