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4.582
秒,为您找到
15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7.端午
58
2024-11-14
《老北京的岁时与节庆》
7.端午 端午节的多种称谓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 端午食粽饮雄黄酒 熙游避灾 时令鲜品 天师符和钟馗像 菖蒲和艾草 扔灾 7.端午 端午节的多种称谓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所以初五被称为端五。 农历月份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治疗经验 李安源
56
2024-11-19
《儿科病诊治》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治疗经验 一、脏腑辨析病因病机 二、治疗活用经典方 三、重视情志与调摄 附:秘验方介绍 钩藤饮加减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治疗经验 李安源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的、复杂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该病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肾、心、脾等脏腑,从“虚、风、痰、火”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一、脏腑辨析病因病机 (1)肝肾阴虚,...
胃脘痛诊治用药经验
52
2024-11-19
《脾胃病诊治》
胃脘痛诊治用药经验 病因病机 临证思辨特点 用药经验 治疗脾胃病应注意的问题 附:秘验方介绍 健脾益气汤 胃脘痛诊治用药经验 卢化平 卢化平,男,银川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四十年,善于调理,擅长治疗内科杂病、疑难病。对咳喘、胃病、胸痹、心悸、不寐、水肿、虚损、温热...
参考文献
51
2024-11-19
《独特疗法调治腹泻便秘》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可冀.胃痛泄泻便秘的中医疗法.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65. 2.徐三荣.专家解答便秘腹泻.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 3.查炜.实用穴位疗法全书.南京:江苏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 4.易磊.偏方秘方治疗百病.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 5.程莘农.中国针灸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
看图钊经络腧穴
49
2024-11-19
《独特疗法调治失眠健忘》
看图钊经络腧穴 一、什么是经络 (一)经络的概念 (二)看图找经络 二、什么是腧穴 (一)腧穴的概念 (二)失眠健忘的相关腧穴 看图钊经络腧穴 本书介绍了很多治疗失眠健忘的独特疗法,有些涉及到经络、腧穴,因此了解一下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对于方便治疗、提高疗效很有意义。 一、什么是经络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
辨治“风咳”经验介绍 晁恩祥
47
2024-11-19
《咳喘病诊治》
辨治“风咳”经验介绍 一、从临证中重新认识咳嗽的病因病机 二、溯源求本,继承创新 附:秘验方介绍 疏风宣肺止咳方 辨治“风咳”经验介绍 晁恩祥 晁恩祥,男,出生于193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于内蒙中蒙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后调至中日友好医院,先后担任首任中医处处长、中医肺脾科兼中医大...
看图找经络腧穴
47
2024-11-19
《独特疗法调治咳嗽哮喘》
看图找经络腧穴 一、什么是经络 (一)经络的概念 (二)看图找经络 二、什么是腧穴 (一)腧穴的概念 (二)咳嗽哮喘相关穴位 常用腧穴 1.头颈部(图1-2) 2.胸腹部(图1-3) 3.腰背部(图1-4) 4.上肢部(图1-5) 5.下肢部(图1-6) 足部反射区(图1-7) 手部反射区(图1-8、图1-9、图1-10) ...
二、中西医对鼻炎病因的认识
45
2024-11-19
《独特疗法调治鼻炎咽炎》
二、中西医对鼻炎病因的认识 (一)中医病因 1.对急性鼻炎的认识 急性鼻炎多因气候变化,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不慎,过度疲劳,坐卧当风,风邪侵袭鼻窍而为病。因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侵袭人体,故本病之发,又有风寒、风热之分。 (1)风寒犯鼻: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风寒之邪外袭,皮毛受邪,肺失宣肃,风寒上犯,壅塞鼻窍而为病。 (2)风热...
后记 | 好口福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
45
2024-11-19
《3岁决定孩子一生健康》
后记 | 好口福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 “医生,我的孩子总是挑食,开点开胃的药吧?”“前几天孩子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上吐下泻怎么办……”进入医院大门二十余年,我看到父母喂养孩子的重点只有“病”和“药”,却忽略了“习惯”。 明白这一点,源于一桩小事。一天,我热了点土豆泥给儿子吃,本来想,反正这么点土豆泥,三下两下就给儿子塞嘴里了,就没把儿子抱上他一贯...
胃脘痛通降变化的法药规律探讨
42
2024-11-19
《脾胃病诊治》
胃脘痛通降变化的法药规律探讨 通降法则的随证变化规律 气滞胃痛,辛燥疏通 肝郁胃痛,辛柔散痛 积滞胃痛,导滞降通 郁热胃痛,苦辛泄通 血瘀胃痛,化瘀辛通 劳伤胃痛,辛甘补通 阴亏胃痛,甘润补通 附:秘验方介绍 消痰化瘀方 胃脘痛通降变化的法药规律探讨 沈舒文 沈舒文(1950— ),男,陕西凤翔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1..
«
12
13
14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