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2.505 秒,为您找到 315 个相关结果.
  • 炮兵战术

    炮兵战术 炮兵战术 说到炮,“龙的传人”可以引为自豪——中国是火炮的故乡。早在公元前5世纪,我国就发明了古代炮——抛石机。抛石机是用皮子包着石头抛射出去,所以古代将石字旁加一个包字则为“砲”。《战国策》中记载,齐将田单曾巧用“火牛阵”大破燕军。但当齐军连续收复70余城之后,却在攻打狄族的一座山寨时碰了“钉子”,连攻3月,未能攻克。这个狄族山寨的壁垒森严...
  • 戚继光——明代的抗倭英雄

    戚继光——明代的抗倭英雄 戚继光——明代的抗倭英雄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他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荡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明显优于敌人。他还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
  • 曼施泰因

    曼施泰因 1.少年从军 2.助纣为虐 3.走向失败 曼施泰因 1.少年从军 1887年11月24日,埃里希·冯·曼施泰因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军人贵族家庭。1900年入少年军官学校学习6年,其间曾担任德皇侍卫。1906年到第三近卫步兵团当了一名见习军官。 1913年,曼施泰因进入德国陆军大学学习,但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作为正式军人参加了...
  • 沈括的成才故事

    沈括的成才故事 沈括的成才故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宋朝钱塘(今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 小时候沈括随父辗转江南各地,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见识了各地的风俗民情。他酷爱读书并善于独立思考提出新见解。从小他就立下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志向。1061年,沈括任宁国县县令,修复了“万春圩”,推广圩田。1063年,考...
  • 周公旦参照殷礼创六代舞

    周公旦参照殷礼创六代舞 周公旦参照殷礼创六代舞 那是在先秦时的周代初期,历史上著名的圣人周公旦,他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很有仁德,在当时享誉九州,百姓们都很信服他。 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 周公旦...
  • “死神”号鱼雷不沉之谜

    105 2024-11-14 《海洋谜团》
    “死神”号鱼雷不沉之谜 “死神”号鱼雷不沉之谜 鱼雷,是一种可以自行推进、自行控制方向和自行控制深度的水中兵器。鱼雷的形状就像一根大圆柱子,头部装着引信和炸药,中部装着燃料和动力装置等,尾部装着推动器。 在世界海战史上有一枚鱼雷,发射出去以后没有击中目标,也没有沉到海底,也没有自行爆炸,而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了50多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第一...
  • 修崇祯历 明朝崇祯二年(1629)五月初一,根据钦天监的预测,这一天上午将出现日偏食。清晨,钦天监的官员们就爬上了北京东城齐化门城头上的观象台,忙着做各种准备工作,他们有的用日晷来核对时间,有的看漏壶,也是为了定时间。还有的人搬出了几只盆子,里面盛着清水,这是供人们观察日食用的,因为长时间注视太阳,会损伤眼睛,所以观察日食,采用水中倒影的办法比较好。 ...
  • 平大辽宋国班师

    平大辽宋国班师 平大辽宋国班师 辽军大将韩延寿发现辽国已经彻底失败了,急忙回到军中大营对萧太后说:“娘娘还是暂避风头吧,现在我们的周围已经全是宋兵了!” 萧太后急忙问:“吕军师人在哪里?” 韩延寿回答说:“现在已经找不到吕军师了。” 萧太后也没了主意,只好带着韩延寿、耶律学古等剩下的兵将逃往后山。 杨六郎发现萧太后逃跑后,急忙率领人马前去追赶。...
  • 骊山晚照——骊山

    骊山晚照——骊山 骊山晚照——骊山 骊山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靠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最高峰九龙顶,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故而得名。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自公元3000多年...
  • 战术论

    战术论 战术论 战术 战术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战术基本原则及战斗部署、协同动作、战斗指挥、战斗行动、战斗保障、后勤保障、技术保障。按基本战斗类型分,有进攻战术和防御战术;按参加战斗的军种、兵种分,有军种战术、兵种战术和合同战术;按战斗规模分,有兵团战术、部队战术和分队战术。战术反映战斗的规律,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从属于战略。 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