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6.235 秒,为您找到 249 个相关结果.
  • 智慧之光

    智慧之光 智慧之光 有机化学教科书的出版,使门捷列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人们以仰慕的眼光注视着他,可这位青年化学家却觉得压力越来越大。回想起当年到辛菲罗波尔去教书的情景,他又陷入痛苦的思索:怎么能使俄罗斯摆脱落后的痛苦呢?他认为,若想使俄罗斯独立地向前发展,那么,他首先应该及早地注意培养自己的柏拉图和牛顿!所以,他在化学研究方面,决心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 辗转奔波 1944年春,侵华日军也处于崩溃的前夜,日军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就向重庆南进,做垂死挣扎。6月,日军从湘桂路直抵桂林,同时另一支侵略日军又从越南进入镇南关(今友谊关),包抄北上,形势非常紧张。这时在桂林的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还有七八人,李四光让大家立即撤走,先到贵阳避难。 6月27日,李四光一家和地质研究所同事,随着逃亡的人流,开始了奔波的苦...
  • 达·芬奇

    达·芬奇 达·芬奇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和科学家。 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温切镇。他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生父母后来分别结了婚。达·芬奇是在他祖父的庄园中长大的。达·芬奇很早就显出了艺术才能,他从小爱好文学、音乐、数学等课程,还能弹奏一手好风琴,最擅长的是绘画。 父亲发现他在绘画方面的才...
  • 海底深渊之谜

    海底深渊之谜 海底深渊之谜 1960年1月23日,太平洋西缘马里亚纳海沟的洋面上,惊涛奔涌,狂风怒号。有两位勇敢的科学家乘坐在美国“的里雅斯特”号深潜艇里。潜艇凭借着压载钢球的重量,就像天女下凡似的直向地球的深渊飘落下去。两个多小时后,人类终于第一次到达海底的最深处。水压计指示这里的水深是11000米,这比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还要大2000多米。11千...
  • 留学维也纳 从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向右边沿环行路走,右侧有哥德像,左侧是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像。再沿七叶树的林荫路走下去,道路自然地向右弯,向前走一会儿,一片树林就展现在眼前。到了林子里就能看到右边的布尔克剧场和左边的维也纳大学。它们正对着贝多芬住过的房子,这房子位于高耸入云的霍奇夫教会的前面。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深入学习了三年自然科学。那是1851—1853年...
  • 沈.括——少年随父旅行的科学家

    沈.括——少年随父旅行的科学家 沈.括——少年随父旅行的科学家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仁宋嘉祜进士。在天文、数学、地质学、药用植物及医学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晚年带病写完的《梦溪笔谈》一书,是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部杰作。幼时聪颖过人,酷爱读书且勤奋刻苦。少年时博学广游,且酷爱天文。 公元1031年,沈括出生在钱塘(今杭...
  • 蜓科揭秘 从1921年到1926年,李四光在北京大学地质系,除教学以外,主要就是研究一种叫做“蜓科”的化石,经过数年的研究,于1927年出版了《中国北部之蜓科》一书,并于同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的科学博士学位。他在蜓科化石的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 蜓科动物,最初出现于中石炭纪(距今约300百万年以前)之初,到二叠纪(距今29...
  • 化学迷宫

    化学迷宫 化学迷宫 1867年,彼得堡大学聘请青年化学家门捷列夫担任普通化学教授,讲授无机化学课程。在这所著名的大学里作教授并讲授无机化学是何等的光荣!这一神圣的职责落到了这位33岁的青年教授肩上,他既感到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于是他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讲好这门课程,他翻遍了所有的无机化学课本,阅读了许多当时有名的化学家的著作,整日埋头在书刊里,勤勤恳恳...
  • 创立地质力学 1926年,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开会。李四光在会上宣读了他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的论文。会议大厅里地质学家济济一堂,在北大教书的美国地质构造学权威维理士也聚精会神地聆听李四光的演讲。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可以说是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的第一篇萌芽文章。他以中国晚古生代(距今400百万—230百万年)以后,大陆上海水进退的情况,来论证...
  • “不务正业”的律师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律师之家。他的父亲是巴黎高等法院的律师,外祖父也是一名律师。 拉瓦锡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12岁时,他被送到马扎兰学校读书。最初,拉瓦锡对文学产生兴趣,所写的文章曾多次获奖,后来,他以学法学为主,也热爱自然科学。 他的自然课老师是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老师经常带学生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