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3.177
秒,为您找到
264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实用文书
137
2024-11-14
《万事不求人手册》
实用文书 法律文书 行政诉讼状 刑事自诉状 民事起诉状 上诉状 申诉状 申请执行书 答辩状 遗嘱 一般书信 介绍信 证明信 感谢信 慰问信 贺信 表扬信 申请书 条据 实用文书 法律文书 诉讼有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解决民事权益纠纷。刑事诉讼专指涉及犯罪的诉讼。行政诉讼就是对行政机关或是公...
三、中国部队进驻越南
137
2024-11-27
《再举义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部队援越抗美》
三、中国部队进驻越南 先头部队三路向越南挺进 我军雨夜登上菇苏岛 炮兵艰苦构筑阵地 高炮二支队重创美国空军 高炮部队首战告捷 三、中国部队进驻越南 命令下达后,甲板上的战士纷纷跳入齐胸深的波涛中,有的用粗绳系高射炮,有的拴空压机、拌合机…… 程玉山“嗖”地跳出掩蔽部,奔向阵地制高点。这个时候,满天的美国飞机穿梭往来,炸弹隆隆地在四处炸响。...
创制新仪
134
2024-11-19
《一位身披袈裟的科学家:僧一行的故事》
创制新仪 创制新仪 我国编制历法自古以来便有一个好传统,即以天文实测为基础。一行十分了解,迄今出现过的优良历法,无一不是经过制历工作者的长期、艰苦的天文观测实践,取得精确数据之后取得的。所以一行刚一受任,第一件事便是请太史监(国家天文台)组织全体观测人员,全力以赴,重新测定28宿距度、昏旦中星、昼夜刻漏,特别是要直接测出日、月、五星运行的黄道度数,逐日...
130
2024-11-19
《制服怒水泽千秋:李冰的故事》
治水要诀 古老的都江堰历经两千余年,其勃勃生机仿佛永不衰败,设计施工上的科学合理当然是重要因素,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是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没有历代治水者的精心维护和不断改善,这座古堰怕是早已在岷江洪水的冲击下荡然无存了。 事实上,李冰之所以被后人推崇为我国伟大的水利专家,不仅因为他主持设计和兴建起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设施,同时还在于他对于如何治理岷江河道,从而...
一、确定厂址
128
2024-11-27
《农业动力:第一拖拉机厂建成与东方红拖拉机下线》
一、确定厂址 李富春赴洛阳考察厂址 经论证确定在洛阳建厂 毛泽东批准建立一拖厂 一、确定厂址 薄一波说:“一个重要项目的厂址,要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方案,经过反复踏勘比较后才能确定下来。” 1953年8月中旬,一拖筹备处派席光平,矿山机器厂筹备处派焦裕禄,共同带领一个测量队前往郑州,对当地的建厂条件进行考察。 毛泽东幽默地说:“洛阳九个朝代的皇...
智能交通系统
126
2024-11-14
《未来科技走向何方》
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是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准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它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把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及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效地进行了综合运用。 智能交通系统由一些现代高科技项目组成,旨在加强道路、车辆、...
击败置地,重建华人行
124
2024-11-14
《投资超人李嘉诚》
击败置地,重建华人行 击败置地,重建华人行 在李嘉诚创业的辉煌生涯中,1977年是最让他难以忘怀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李嘉诚以主动出击、全力进取的方式,打胜了两次轰动香港的战役。而且一次比一次精彩,一次比一次漂亮,以至于作为上市公司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的李嘉诚,成为全港上至总督下至普通市民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的焦点人物。 1977年...
迫不得已几度奔波
117
2024-11-14
《天纵之圣孔子》
迫不得已几度奔波 迫不得已几度奔波 迫不得已几度奔波 迫不得已几度奔波 公元前497年,孔子带着弟子们离开了卫国,他们只在卫国居住了10个月。孔子师生走得是如此仓促,甚至都没来得及好好地收拾妥当,便匆匆上路了。 他自己乘坐一辆马车,弟子们则有的跟着他坐在车上,大多数却是步行上路的。当他们正要走出东门的时候,便和步行的一部分弟子失...
建造赵州桥的李春
114
2024-11-14
《发明家的故事》
建造赵州桥的李春 建造赵州桥的李春 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而关于这座历史悠久的世界名桥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
112
2024-11-19
《遨游太空: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
并非海市蜃楼 自古以来,文学家和诗人的笔下都不乏关于天上的描绘。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我国宋代的大诗人苏轼也曾经写过:“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大约在60多年前,一个叫诺尔顿的德国人,设想在高空安放一个直径30米的大车轮,轮子里面供人居住,它还附有一个机器站和一个观察站。不久以后,英国人克...
1..
«
16
17
18
19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