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3.794 秒,为您找到 217 个相关结果.
  • “假饲喂”引出真学说

    57 2024-11-14 《科学创新故事》
    “假饲喂”引出真学说 “假饲喂”引出真学说 “砰!” 19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一个俄国猎人不小心,猎枪走火了,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腹部。 医生救了猎人的命,可惜伤口长期不能愈合,在腹部留下了一个通向胃部的小洞——医学上把这通道叫做瘘管,只好用纱布盖着,聪明的医生就利用这个难得的“窗口”,来观察猎人胃的活动情况。 这个偶然的消息传开了,一个科学家由此...
  • 第四章 生活调色板

    第四章 生活调色板 一 跟我学 1 舞龙头 例:青出于蓝 【释义】 青:靛青;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是从蓼蓝草中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造句】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位学生学业有成,青出于蓝。 2 接龙身 3 学成语 (1)蓝田生玉:比喻贤父生贤子。 (2)玉洁冰清: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
  • 如意门的典故

    如意门的典故 如意门的典故 颐和园里大大小小的门有上百个,其中西北角的如意门名字最好听。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传,当年修建颐和园时,慈禧太后经常到园子里察看并亲自确定每一门、每一殿、每一阁的名称,其中的讲究很多,不是出自某个典故,就是以福禄寿喜为依据。 这天,慈禧在建园大臣的陪同下,来到了颐和园西北角。这时正赶上这里的一个园门刚刚修建完...
  •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39 2024-11-14 《三十六计》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破釜沉舟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注释】:故意露出我方的破绽让敌人觉得方便进攻我方,诱惑敌人深入我方的阵地,然后趁机截断敌人的后援和接应,使敌人陷入绝境之中。如果敌人中了我方的计谋,就会失去原有的领地。 【由来】:这条计策源自三国时期的一个典故。东汉末年,荆州刺使刘表...
  • 欧阳修著文的“三多”与“三上”

    欧阳修著文的“三多”与“三上” 欧阳修著文的“三多”与“三上” “一生勤苦书千卷”。这是北宋著名书法家和杰出文学家欧阳修的诗句,也是他毕生勤奋学习的真实写照。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人,他小的时候,父亲病故,贫困的家庭更困苦不堪了。少年时的欧阳修,很爱学习,但没有钱买纸和笔。他的母亲就用芦荻杆当笔,在泥...
  • 李东阳金殿巧对

    李东阳金殿巧对 李东阳金殿巧对 李东阳生于公元1447年,18岁中进士,历任侍讲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官至宰相。由于父亲李凉在京城金吾卫当军士,所以,全家迁居北京。按照当时明朝的制度,因当兵而把户口迁到军队的,其后代子孙也是要当兵的,但是李东阳后来却做了一代宰相,这是为何呢? 李东阳虽然出身于军户之家,但他的父亲和他的母亲,却都是有文化的人,特别...
  • 万寿西宫的典故

    万寿西宫的典故 万寿西宫的典故 万寿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道教式建筑。万寿宫分东西两院,东院在盆儿胡同东侧,叫万寿东宫。宫院内设有文昌殿,殿中供奉着文昌神像,也就是文曲星,它在古代神话里是主宰功名利禄的神像。 以前上京赶考的举子们常到万寿宫进香,求拜文曲星君,以求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所以,这里的香火极其旺盛。然而到了清乾隆时期,万寿宫仅剩一片遗址,...
  • 徐悲鸿

    徐悲鸿 徐悲鸿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中国现代美术大师。他画的奔马已成为中国画的一个象征。 徐悲鸿出生于江苏宜兴的一个乡村画师家庭。他的父亲除了给人画画之外,还要种几亩田地,才能维持全家的生计。由于家庭贫寒,父亲无钱送爱子读书,于是自己给孩子当老师。徐悲鸿从小悟性很高,尤其喜欢画画,很快成为父亲的好帮手。他曾跟随父亲卖画为生长达数年之...
  • 阅读反馈

    29 2024-11-14 《史记故事》
    阅读反馈 阅读反馈 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选择题 1.黄帝取代了谁做氏族联盟的首领?( ) A.神农氏 B.伏羲氏 C.轩辕氏 D.炎帝 2.以下哪个人是商朝国王?( ) A.姬昌 B.纣王 C.舜 D.禹 3.“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出自于以下的哪位国君?(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孝王 4.晋文公...
  • “俯首”的出自

    “俯首”的出自 “俯首”的出自 司马谈是西汉时期阳夏人,汉武帝时为太史令。他学问渊博,办事认真,治学严谨。他有个儿子叫司马迁,十岁时就能阅读古代的典籍,如《春秋》《国语》等。二十岁时曾周游天下,南到过长江、淮河一带,到过大禹住过的会稽山,到过舜帝巡游过的九嶷山;北去过齐国、鲁国的故地,寻访过孔子生活过的古迹,后来他还到过四川以南,到过昆明等地,真是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