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4.298
秒,为您找到
63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出任助理局长
158
2024-11-14
《航天之父布劳恩》
出任助理局长 出任助理局长 "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以后,新的航空航天局局长佩因发现,由于技术上的成熟,现在即使没有布劳恩,不管还存在什么计划管理问题和设计改进问题,他那些同事也能把马歇尔中心很好地运转下去。 于是,佩因把布劳恩从亨茨维尔调到华盛顿去,任命他为代理助理局长,让他在总部负责制订未来的计划,分配给他的头一项任务就是争取使国会批准一项载人火...
火箭科学家的压力
156
2024-11-14
《航天之父布劳恩》
火箭科学家的压力 火箭科学家的压力 1957年9月下旬,负责陆军弹道导弹局的梅达里斯将军和布劳恩接到华盛顿的通知。艾森豪威尔总统新任命的国防部长麦克尔罗伊在正式上任之前,要为"确定方针"到各地考察,10月4日将对雷德斯通兵工厂进行一天的访问。 新国防部长一行人员包括陆军部长威尔伯·布鲁克、莱曼·兰尼兹尔将军、詹姆斯·加文将军和其他高级军官。 梅达里...
受聘私人公司
142
2024-11-14
《航天之父布劳恩》
受聘私人公司 受聘私人公司 费尔柴尔德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初是一家已经成立50多年,由航空公司发展成的现代化公司,是美国的技术基地之一。 费尔柴尔德公司虽然不是真正的巨头,但是机构庞大,有6个分公司和分布在7个州的8家子公司。在业务方面,涉及的范围包括军用飞机和商用飞机、载人飞船、不载人的航天卫星、卫星通信系统、飞机和飞船的子系统和部件、航空座椅、...
非洲初始战役
129
2024-11-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非洲战场篇》
非洲初始战役 1.东非之战 2.利比亚战役 3.德国出兵北非 非洲初始战役 1.东非之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战爆发前,英法共同制定了保卫非洲、地中海和近东的计划。该计划规定:在战争情况下,盟国必须控制地中海,并对驻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意军实施突击,保卫东、北非。希特勒闪击波兰,横扫法国后,英国本土受到德军直接威胁,东、北非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有利...
有探险精神的孩子
126
2024-11-14
《航天之父布劳恩》
有探险精神的孩子 有探险精神的孩子 1912年3月23日,韦纳·冯·布劳恩出生于德国东普鲁士波森省维尔西茨的一个贵族家庭。布劳恩出生时,家里还有一个大他一岁的哥哥。 他的父亲马格努斯·冯·布劳恩男爵是省议会议员,以善于解决问题和判断准确而闻名。他的母亲埃米·冯·布劳恩男爵夫人是一个出色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她出身于贵族世家,兼有瑞典和德国血统,有很好的修...
123
2024-11-19
《发明发现之谜(十万个未解之谜系列)》
第六章 军事交通 第六章 军事交通 我们每天出行,早已经离不开汽车了。可是你知道,最早的车轮是什么样子吗?导弹、隐形飞机、原子弹、雷达,这些听起来厉害得不得了的东西,究竟是从哪一个国家开始研究出来的?还有,那些看起来很“小儿科”的红绿灯,是怎么发明的呢?读完这一章,就难不倒你啦。 车轮出现在什么时候? 相传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亚地...
布劳恩探索宇宙的梦想
119
2024-11-14
《谁还那样数星星》
布劳恩探索宇宙的梦想 布劳恩探索宇宙的梦想 布劳恩是德国人,后加入美国国籍,是著名的科学家。他毕生从事火箭和宇航技术研究,是美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关键人物,曾任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从小对自然界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萌发了探索宇宙的幻想。 布劳恩出生在德国,他的父亲是一位很有名气的银行家,曾经担任过农业部长。母亲精通文学和音乐,酷爱天文,会说6种语言。父母亲非...
目 录
114
2024-11-14
《谁还那样数星星》
目 录 目 录 版权信息 前言 PREFACE “天狗吃月亮”的现象 天河相望的牛郎和织女 住在月宫里面的嫦娥 天文学界的先驱甘德 战国著名天文学家石申 落下闳创立《太初历》 小黄宛巧解日食 刘洪精心创建《乾象历》 对天文感兴趣的张衡 凝聚张衡心血的浑天仪 ...
进入航空航天局
104
2024-11-14
《航天之父布劳恩》
进入航空航天局 进入航空航天局 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号"成功发射以后,美国的空间技术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在之后的几星期乃至几个月中,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少争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两个超级大国正在进行一场白热化的竞赛。 布劳恩提出,美国应该立即着手发展大型航天器,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赞同他的想法了。 "你认为我们还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苏联人?"在全国的...
成功的探索者
98
2024-11-14
《航天之父布劳恩》
成功的探索者 成功的探索者 苏联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引起了美国上下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在航天时代故步自封的大量批评。批评家们不得不承认,苏联在火箭武器方面已经超过美国,在科学技术竞赛中已经明显领先。 "毫无疑义,"布劳恩说,"苏联人征服外层空间首先获得成功。" 当美国公众后来了解到苏联人的"人造卫星2号"有效载荷总重量为500千克,用的是大型火箭发动机...
1..
«
1
2
3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