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2.747
秒,为您找到
398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神奇的月海
37
2024-11-14
《天体观测之窗》
神奇的月海 神奇的月海 17世纪时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有很多阴暗的区域,如同地球上的海洋一般。但它虽称“月海”,却连一滴水也没有。 月球表面共有22个大小不一的月海,向着地球的那部分月海约占月球正面面积的40%,而月球背面的3个月海仅占那半个球面积的25%。这么多奇妙的月海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
太平洋成因之谜
37
2024-11-14
《海洋奥秘与探奇》
太平洋成因之谜 太平洋成因之谜 太平洋是当代地球上最大的构造单元,而在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说中的古太平洋,则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与后来的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相比,它有着许多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演化史,如环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带,广泛发育的岛弧—海沟系,大洋两岸地质构造历史的显著差异……这就使许多人相信太平洋可能有着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成因。如果像海底扩张论所讲的...
激光
36
2024-11-14
《未来科技走向何方》
激光 激光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激光的最初中文名叫做“镭射”、“莱塞”,是它的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是取自英文Light At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单词的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
太平洋成因之谜
36
2024-11-14
《海洋谜团》
太平洋成因之谜 太平洋成因之谜 太平洋是当代地球上最大的构造单元,而在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说中的古太平洋,则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与后来的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相比,它有着许多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演化史,如环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带,广泛发育的岛弧—海沟系,大洋两岸地质构造历史的显著差异……这就使许多人相信太平洋可能有着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成因。如果像海底扩张论所讲的...
凶猛的火星尘暴
36
2024-11-14
《最美丽的星空》
凶猛的火星尘暴 凶猛的火星尘暴 火星上扬起的尘埃 火星上也有尘暴,影响面特别广。通常,尘暴发起于火星南半球的“诺阿奇斯”地区。当火星达到近日点时,“诺阿奇斯”地区接受的热量最多,就会引起一次大尘暴。因此,按火星绕日周期算,约两个地球年发生一次大尘暴。 1971年,当美国的“水手9号”火星探测器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程时,整个火星就被一场大尘暴所包围。火星...
年谱
35
2024-11-14
《航天之父布劳恩》
年谱 年谱 1912年3月23日,生于德国维尔西茨(今波兰维日斯克)。 早年就读于瑞士苏黎世技术学校。 1930年,结识德国火箭专家奥伯特,开始研究火箭。 1932年,毕业于夏洛滕堡工学院。 1932年10月,受聘于德国陆军军械部,从事火箭研究。 1934年,获柏林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34年12月,研制的A-2火箭试射成功。 193...
飞离月球
34
2024-11-19
《阿波罗计划:人类探索月球的故事》
飞离月球 飞离月球 1969年7月21日,这是“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的第六天,也是两位登月探险宇航员飞离月球的日子。从月球起飞,也许比着陆月球更为危险。用来发射“鹰”的只有一台小型火箭发动机,这台发动机要使登月舱离开月球,把它带到两万米的高度,然后把它推入月球轨道。如果这台发动机失灵或不能正常工作的话,两位宇航员就只能待在月球上,一旦氧气用完,营救他...
揭示彗星运行的奥秘
34
2024-11-19
《彗星揭秘第一人:哈雷的故事》
揭示彗星运行的奥秘 揭示彗星运行的奥秘 当哈雷下决心开始研究彗星的奥秘之后,便开始着手收集一切能找到的有关彗星的资料。并开始着手研究彗星的运行轨道,坚持不懈,年复一年,他跑遍了英国各大图书馆,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前人在彗星研究方面的艰难和留下的遗憾重现在他的眼前…… 在早期的天体研究中,认为彗星并不是天体,而是大气层中燃烧的气团,这种观点一直持续了近两...
太阳与月亮同行
33
2024-11-14
《望远镜的遥望》
太阳与月亮同行 拓展阅读 太阳与月亮同行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的早晨,我国浙江省海盐县南北湖风景区鹰窠顶上都会出现“日月并升”现象,这种现象不但在当地群众中世世代代流传,在明代古书上也有描述和记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天下奇景几乎被淹没了千年。 直到1980年杭州大学的冯铁凝先生从古书中发现它后,并且在当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冯先生有幸见到了太阳和月亮并...
最早测算地球周长的人
33
2024-11-14
《技术发明之最》
最早测算地球周长的人 最早测算地球周长的人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略为扁平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稍长些。现代科学技术已测得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0公里。如果设想用通过地球中心的平面去切割地球的话,地球大圆的周长就约为40000公里。其实,地球大圆的周长为40000公里的数值,早在2300多年前,就有人已测算出来了。他就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
1..
«
31
32
33
34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