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4.052
秒,为您找到
1265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鸟与文学》
217
2024-11-14
《脍炙人口的科普经典》
《鸟与文学》 一、概述 二、内容简介 三、大师传奇 《鸟与文学》 一、概述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科普编辑家,是一位将科学和文学熔为一炉的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也是最早在中国提倡自然保护的先驱者。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科学与文学的联姻。他的科普作高对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
进入索尔本大学求学
216
2024-11-14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
进入索尔本大学求学 进入索尔本大学求学 进入索尔本大学求学 进入索尔本大学求学 火车经过了德国西部有名的莱茵河,就正式进入了法国的领土。车中乘客那悠然自在的神情,与有些忧郁的波兰人们大相径庭,玛丽被这种自由的气氛所感染,她几乎忘记了漫长旅途的寂寞。 在巴黎,来自世界各地寻求自由的人们忘记了不同的人种和国籍,每个人都讲着自己国家的...
黑水域文献蒙难记
214
2024-11-14
《考古奥秘与探奇》
黑水域文献蒙难记 黑水域文献蒙难记 公元20世纪初,俄国人科兹列夫一行跋山涉水,不辞辛苦,来到了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草木不生、人迹罕至的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黑水城。至此,中国西部大地上列强派遣的探险队、考察队接踵而来,造成中国古代珍贵文物的严重外流,黑水城目睹了这一幕幕屈辱的历史。 公元10世纪,赵匡胤陈桥兵变,创立了绵延数百年的大宋王朝...
家庭环境的良好熏陶
213
2024-11-14
《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
家庭环境的良好熏陶 家庭环境的良好熏陶 家庭环境的良好熏陶 家庭环境的良好熏陶 由于尼古拉·培根的社会地位显赫,家中经常有一些贵族高官来访,来时一般都带着一些稀罕的礼品,有北美洲的金银器皿、中国的瓷器和丝织品、非洲的钻石等。 许多客人看到聪明的小培根,总爱逗逗他。培根也常问客人一些问题。在客人与爸爸交谈时,好奇的小培根总爱站在一...
优秀的指挥
212
2024-11-14
《航天之父布劳恩》
优秀的指挥 优秀的指挥 赫尔曼·奥伯特教授是布劳恩早期在德国从事火箭研究时的良师益友,他后来曾这样写道: 布劳恩是人类进入宇宙的先驱者。尽管障碍重重,但他对自己的目标从不动摇。他是新技术的创造者之一。他代表着一种新型的科学家,集学者、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于一身。 他像一个乐队指挥一样,指挥着各种独奏演员,并懂得怎样把他们引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他的成功是建...
211
2024-11-19
《华罗庚的故事》
把杂货店当做学校 华罗庚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乡。清水河依然铮铮淙淙,流淌不息,伏在桥栏上,想着自己未来的人生路,华罗庚第一次感受到了命运的多舛和现实的冷酷。 “可是,我不能屈服,我一定要坚持学习。”他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 “你回来的正好,我老了,不中用了。往后,你就守着这个店吧,别再胡思乱想求什么学了,咱这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来!”华老祥根本不愿意去了解...
居里夫人:不为盛名所累
209
2024-11-14
《世界文学名著经典人物故事》
居里夫人:不为盛名所累 居里夫人:不为盛名所累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中肯而赞佩地评价她“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惟一一个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玛丽·居里,法籍波兰女科学家。惟一一个跨两个学科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惟一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有史以来存在过的100多亿人口的人类所发现的一百零几种元素中有两个是她发现的。她首创放射学,为人...
敢于坚持自我
207
2024-11-14
《投资之神巴菲特》
敢于坚持自我 敢于坚持自我 敢于坚持自我 敢于坚持自我 巴菲特结婚了,但他有限的资金都被他投到自己的事业上去了,自己和苏珊一起却只能暂时过一种较为节俭的生活。这种生活使巴菲特感到非常内疚,他那种原本就很强烈的赚钱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了。 此时,巴菲特把眼光盯向了一个简称GEICO的保险公司。 GEICO于1936年在得克萨斯州的福...
《物候学》
205
2024-11-14
《脍炙人口的科普经典》
《物候学》 一、概述 二、内容简介 三、大师传奇 《物候学》 一、概述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他在地理学、气象学、资料考察、科学史、科研管理、科学普及和教育事业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竺可桢一生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从事科学普及工作,他一直认为科学普及事业是整个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经常在各种场合提出:科学研究的提高与普及是互为因...
革命先驱李大钊
204
2024-11-14
《英雄人物的故事》
革命先驱李大钊 革命先驱李大钊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两岁丧父,三岁丧母,从小孤苦伶仃,靠祖父抚养成人。 李大钊三岁入塾,刻苦攻读,成绩优异,深得老师赞赏。幼年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著称乡里。生在乡村的李大钊,看到有钱人残酷压榨农民,心中充满了愤恨,他痛恨财主,痛恨不公平的世道。十三岁时听老师讲太平天国...
1..
«
34
35
36
37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