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1.775
秒,为您找到
138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第三章 世界文学之谜
546
2024-11-14
《文学故事与趣味》
第三章 世界文学之谜 古代文学家的并称有哪些 你知道这些名著花费了多少时间吗 《西游记》是根据谁的故事创作的 《聊斋志异》是如何写成的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为什么说《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书 为何说《红楼梦》是古典文学的顶峰 《红楼梦》是如何写出来的 你知道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吗 莎士比亚为何伟大 你知道二十四史的作者吗 《古...
第三章世界文学之谜
511
2024-11-14
《文学趣味阅读》
第三章世界文学之谜 古代文学家的并称有哪些 你知道这些名著花费了多少时间吗 《西游记》是根据谁的故事创作的 《聊斋志异》是如何写成的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为什么说《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书 为何说《红楼梦》是古典文学的顶峰 《红楼梦》是如何写出来的 你知道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吗 莎士比亚为何伟大 你知道二十四史的作者吗 《古文...
第二章 学习科学知识
509
2024-11-14
《好学生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章 学习科学知识 张仲景立志学医 喻浩苦学建筑营造 宋应星力著《天工开物》 康熙身体力行学科学 王贞仪“雄心胜丈夫” 华蘅芳自学成为数学家 高士其抱病求学问 王力自学成才 第二章 学习科学知识 张仲景立志学医 张仲景(约150—219)是中国东汉时代一位大医学家,人们把他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从小就勤奋好学,看了很多书。他从史...
320
2024-11-19
《智慧之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事》
推进文化之舟的风帆 ——造纸术 您去北京的美术馆,参观一个古代的名人画展,那一轴轴价值连城的古画,多是画在精美的宣纸上。您去新华书店,想买一本心爱的新书,那琳琅满目的图书都是用纸印刷而成。您想念远方的朋友,想写一封传达思念的信,铺开的依然是洁白的信纸…… 纸是人类科学文化的载体,被誉为推进文化之舟的风帆。但是,人类在寻找和发明书写材料时,却经历了漫长...
306
2024-11-19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的故事》
业绩辉煌的中年 1634年(崇祯七年)宋应星年四十八岁时出任江西分宜教谕。分宜县属袁州府管辖,在该府东部,与临江府哈及吉安府安福交界,属于赣西地区。由南昌府奉新出发向西南行,经瑞州府即可到分宜,直线距离为100千米,离他家乡不算远。明代官方学校在京师有国学(国子监),地方有府学、州学和县学。县学设教谕一人主持学校,相当于校长,下有训导二人。学生一般20人...
280
2024-11-19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的故事》
《天工开物》的问世 作为科学家的宋应星,他的主要著作当然是1637年四月由涂绍奎资助在南昌府出版的《天工开物》。在朋友处于困境时,涂绍奎帮助出版这部书,也为科学事业作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此书是宋应星前半生多年付出的辛勤劳动的结晶,分为上中下三册,共十八章,8.4万字,有插图123幅。每章都从古书中找出切合讨论对象内容的词来命名,如《乃粒》(谷物)取自《书经...
239
2024-11-19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的故事》
胸怀大志的青年 私塾是很容易进的,但本县县学只有一所,各地童生都争着入学。经过层层筛选,宋应星、宋应昇双双录取,应星入县学时可能在十六岁(1602)左右,一般要学习九年。县学是地方一级的正规学校,每月由政府发给学生廪米六斗作为生活补助,因此县学生又称“廪生”。县学的老师多由举人出身,除进一步讲授“四书五经”外,还讲授《国语》、《史记》、《汉书》等官修史书...
226
2024-11-19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的故事》
社会大学的洗礼 1619年二月北京会试主考官是吏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史继偕、礼部侍郎兼协理詹事府事韩广,同考官有翰林院会议讲钱象坤、杨守勤等人。现在还能查到这届三场考试的试题,二月九日第一场考试围绕考官就“四书五经”中一些章句所出的命题作答,而且试题有选答的余地。这对宋应星而言,是很容易通过的。十二日第二场考试是作文,试题是“天生我才,供一代之用”,便...
212
2024-11-19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的故事》
科学巨星的诞生 宋应星字长庚,明代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人,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生于北乡。早在唐代,诗人王勃(650—676)在《滕王阁序》中就说南昌府这一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到明代时仍然如此,江西在工农业、商业和科学文化等方面是全国较发达的省份,江西籍的商人、文人和做官的分布于全国各地。南昌府作为江西省会,所辖地区又是本省经济、文化中心和人才荟...
序言
168
2024-11-19
《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故事》
序 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
1..
«
2
3
4
5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