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1.771 秒,为您找到 54 个相关结果.
  • 名师高徒 19世纪上半叶,是伟大的化学家贝采里乌斯的创造性学术活动的鼎盛时期,也是他声誉最高、对欧洲青年学者影响力和吸引力最大的时期。许多年轻的研究人员都渴望到贝采里乌斯门下求教或在他的实验室工作,所以,一时间,到这位学者家求师讨教的青年趋之若鹜。而贝采里乌斯也真不负众望,以他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把许多年轻人引上了科学大道,有几位名垂化学史册的著名...
  • 著名的吉森学派

    著名的吉森学派 李比希从1824年到1852年在吉森大学任教28年,也是李比希学派形成、发展的辉煌时期。尽管盖·吕萨克和贝采里乌斯分别在巴黎大学和斯德哥尔摩都进行了成功的实验室教学,培养了一批有重大成就的化学家如李比希、杜马、马格纳斯(H.G.Magnus,1802-1870)、罗塞(H.Rose,1795-1864)、米希尔里希等,但却没有成功地建立起...
  • 奥古斯特·霍夫曼

    奥古斯特·霍夫曼 奥古斯特·霍夫曼 早在1757年,英国学者坎培尔就在他的一部著作中说过这样的话:“德国人是欧洲最好的化学家,而关于这个学科的最好的论文都是用拉丁文或标准德文写成的。”1840年,英国有位名叫约翰·鲍林的博士也称赞道:德国“各个部门的化学知识都比我们更加进步”。这些评论表明,化学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德国不仅对近代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 弗里德里希·维勒

    弗里德里希·维勒 弗里德里希·维勒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曾经横亘着一条鸿沟。人们认为有机物来自活的机体,是生命化学研究的对象。无机物则与生命无关,是传统化学研究的对象。生命化学是一门神秘莫测的学科,它所遵循的规律与传统的化学学科完全不同。到了1828年,这一认识被一位年轻人改变了。他用无机物人为地合成了有机物,打破了生命与无生命的界限,并...
  • “物理化学三剑客” “物理化学三剑客”  “物理化学三剑客” “物理化学三剑客” 奥斯特瓦尔德同范·霍夫、阿累尼乌斯一起,把物理化学确立为一个得到公认的、独立的学科,并成为这一领域重要的代表人物和组织者,被誉为“物理化学三剑客”。 他们三个人国籍不同、性格不同,而且各自发展了物理化学的不同部分,但他们的成就互为补充,共同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物...
  • 异国他乡崭露头角

    异国他乡崭露头角 异国他乡崭露头角 彼得堡大学虽说是当时俄罗斯的“最高学府”,但由于沙皇政府不重视科学研究,实验条件非常糟糕。门捷列夫的实验室是两间铺着石板的小房间,通风极差。他每次做化学实验,不管外面寒风怒号还是雨雪霏霏,都必须隔一会儿就离开房间到外面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实验设备更是简陋,他不得不亲自动手制作试管和橡皮接头。实验经费少得可怜,就连当时俄...
  • 智慧的启蒙

    智慧的启蒙 在德国达姆斯塔特的一条窄胡同里,“乔治·李比希药房”的招牌迎风摇曳。这就是城中颇有名气的药剂师乔治·李比希(Johann Georg Liebig)的药房、家庭的所在地。 从文艺复兴以来,德国一直以利用化学方法制造药物作为化学领域的重要方向。瑞士人帕拉塞斯(P.A.Paracelsus,1943-1541)早已为此奠定了基础,他及其追随者们...
  • 有机化学大师

    有机化学大师 到19世纪初期,无机化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自1789年法国大科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之后,英国道尔顿(J.Dalton,1766-1844)的原子论、意大利阿佛伽德罗(A.Avogadro,1776-1856)的分子假说、贝采里乌斯和戴维(Humphry.Davy,1778-1829)的电化二元论,这些无机化学领域中...
  • 大师间的友情与斗争

    大师间的友情与斗争 李比希到过英国、法国等许多欧洲国家旅行和讲学,他交往的科学家甚多,不仅有著名的化学家维勒、杜马、贝采里乌斯、格雷姆、法拉第,也有农业化学家或生理学家,还有大企业家,更有趣的是他同英国艾伯特亲王周围的政界人物也有交往。同时李比希的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仍然同吉森有着往来,尤其是霍夫曼还将自己的优秀学生推荐到吉森攻读博士学位。而他与维勒的科学...
  • 关心农业的化学家

    关心农业的化学家 1839年前后,李比希开始转向应用化学领域,其研究方向有了明显的变化。 1837年,李比希应邀出席英国科学促进会年度大会,作了有关有机化学现状的详细报告。他在英国亲眼目睹了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参观和考察了英国许多化工厂和农业技术,发现不论是在生产工艺过程中还是在农业技术中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化学的理论成果。对形势发展有着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