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1.757 秒,为您找到 263 个相关结果.
  • 第四章 社会适应因素的教育指导

    第四章 社会适应因素的教育指导 1.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 3.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5.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 6.小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 7.小学生的社会技能教育培养 8.小学生的公共意识教育培养 9.体育教学中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10.高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1.中专生...
  • 身处厄运仍笔耕不辍

    身处厄运仍笔耕不辍 身处厄运仍笔耕不辍  身处厄运仍笔耕不辍 身处厄运仍笔耕不辍 培根尽管热衷于做官为宦,但他的志向远远不只在这一个方面。他想给不幸的爱尔兰带来和平与安定,想简化英国法律,改革教会,研究自然,建立一种新的哲学。要达到这些目的,除了利用做官的地位和权势外,他还一直在著书立说,推行他的各种主张。 由于他自己经历了宦海的...
  • 第二章 培养兴趣、发现天赋、形成特长

    第二章 培养兴趣、发现天赋、形成特长 第二章 培养兴趣、发现天赋、形成特长 ——让孩子快乐地“当自己” 各位家长,你们好!今天我想和你们探讨一个话题——让孩子快乐地“当自己”。“让孩子快乐地‘当自己’”这句话是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的教子格言。蔡志忠先生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家长应该顺其自然,因材施教。孩子喜欢做什么,就让他去做什么。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意...
  • 激情飞扬——荡秋千

    激情飞扬——荡秋千 唐宋以前秋千起源与发展 明清时期秋千习俗的嬗变 激情飞扬——荡秋千 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秋千,本意就是人们揪着皮绳而摇晃迁移。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的时候也叫“千秋”,但后来为了避免忌讳,才改为秋千的。 我国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作为秋千架,上面再栓上彩带做成秋千,后来才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在...
  • 漂洋过海的影响 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是适应17世纪时代社会实践需要而写的,出版后很快产生社会效益。1638年陈弘绪任山西晋州知州时,以《佳兵》章所载威力强大的火器“万人敌”击退清兵攻城,振奋了广大明军的士气,这种武器当时曾被推广。1637—1641年涂绍奎任广西左布政使时,借宋应星出书所记发展当地产业。明末桐城学者方以智写《物理小识》(1643)...
  • 宋应星的成才故事

    宋应星的成才故事 宋应星的成才故事 宋应星(1587-1661),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他编写的《天工开物》一书被科学家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技文献”。 宋应星是一个相信科学、不迷信的人。他和好朋友廖帮英经常在一起研究学问。有一次,廖帮英问宋应星“怎么看待算命看八字”。宋应星听后笑了笑,对自己好友说道:“那是骗人的玩意,没有一点事实根据。你想想,如果...
  • 未来世界的电脑

    未来世界的电脑 1第五代个人电脑 2增强智慧的智能机 3比电脑更“聪明”的光脑 未来世界的电脑 1第五代个人电脑 这是一种新型的个人计算机。你端坐在家中或办公室里,按动键盘,它便以悦耳的声音告诉你:“电台正在广播一篇文章,也许你会感兴趣。”说话间,激光打印机已经无声无息地把那篇文章打印出来。这种新的个人电脑,称为第五代个人电脑。 它是...
  • “中国通”

    “中国通” 1697年12月14日,在写给勃兰登堡选帝侯之妻苏菲·夏洛特的信中,莱布尼茨不无高兴地说:“我在我的门上贴了一个纸条:‘有关中国动态办公室’,以便每个人都知道,人们可以向我提出了解中国最新情况的请求。” 他一点也没有夸张。在得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资料,并经过研究获得一些看法和心得后,莱布尼茨立即着手发表有关中国问题的文献和研究成果。 169...
  • 第二章 神秘消失故事

    第二章 神秘消失故事 尼安德特人消失之谜 高度文明的姆大陆 雷姆里亚大陆是否真的存在 远去的巨人 世界文明的摇篮——苏美尔 一夜间消失的米诺斯 紫红色的腓尼基 神秘衰亡的迈锡尼 被遗忘的赫梯 消失在战车上的亚述 绝尘而去的奥尔梅克 大洋底的亚特兰蒂斯 一夜消失的巴国 九鼎失踪 不知所终的和氏璧 失踪的阿波罗神像 大石墓中邛人的...
  • 前言

    前言 前言 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未来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培养学习兴趣,努力使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它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