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1.780
秒,为您找到
69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五、简仪高表 巧思绝伦
256
2024-11-19
《学究天人:郭守敬的故事》
五、简仪高表 巧思绝伦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之中,经济活动以农业为本。农业生产便需要准确的历法,编制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一环,广泛涉及天文学中的观测、推算与仪器制造等各个范畴。因此,历法的精确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成就。而中国历代的封建帝王,自认为是“天子”,因而王朝的兴衰,被认为是与天地日月运转的数理有关。这种运...
郭守敬
170
2024-11-14
《走在前沿的风景》
郭守敬 郭守敬 ——我国古代科学集大成者 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1276年郭守敬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全部工程一年完成,定名通惠河。 在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上,宋元时代是科学技术最为繁荣发展、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
博学多才的徐光启
142
2024-11-14
《发明家的故事》
博学多才的徐光启 博学多才的徐光启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为了纪念徐光启而改名为徐家汇)的一个小商人的家里。徐光启的家,从其曾祖父时起,在六七十年间,曾有三次较大的起伏。而徐光启则刚好是诞生在家道第三次中落后的谷底,家境不算好。但这个家庭对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生产活动是熟悉的。 徐光启的父亲弃商...
129
2024-11-19
《星辉月映探苍穹:第谷和开普勒的故事》
跨越国界的友谊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天空中神秘地眨着眼睛的星星,会激起人们许多美丽的遐想。 天空到底有多少颗星星?它们是怎样生存的?为什么有的亮有的暗?它们会落到地上吗?……带着这些数不清的疑问,从古至今,人们一代一代地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当时间老人将指针拨到公元16世纪初时,人们对天上的事仍然所知甚微。西方人确信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运转的,这是...
致用性的古代历法
118
2024-11-14
《天文科技大追踪》
致用性的古代历法 拓展阅读 致用性的古代历法 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我国古代历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致用性,即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需要。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如推算朔望、二十四节气、安置闰月等。当然,这些内容是随着天文学的发展逐步充实到历法中去的,而且经...
麦哲伦的功绩
115
2024-11-19
《环球航行第一人:麦哲伦的故事》
麦哲伦的功绩 麦哲伦为了达到环球航行的目的,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葡萄牙。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组建了一支5艘舰船、265人的探险队,于1519年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出发,向西航行,渡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火地岛,历尽千辛万苦,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途经菲律宾群岛时,在与当地土著人的一次冲突中不幸身亡。航行中先后折损了4只船,最后剩...
目 录
115
2024-11-14
《谁还那样数星星》
目 录 目 录 版权信息 前言 PREFACE “天狗吃月亮”的现象 天河相望的牛郎和织女 住在月宫里面的嫦娥 天文学界的先驱甘德 战国著名天文学家石申 落下闳创立《太初历》 小黄宛巧解日食 刘洪精心创建《乾象历》 对天文感兴趣的张衡 凝聚张衡心血的浑天仪 ...
114
2024-11-19
《星辉月映探苍穹:第谷和开普勒的故事》
揭开视觉之谜 我国大作家冰心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德国伟大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的每一次成功都是战胜外部恶劣的环境和自身极端不利处境的一次胜利,其中他所挥洒的血泪是难以想象的。 自从开普勒观测了1600年7月10日的日偏食之后,美妙...
91
2024-11-19
《星辉月映探苍穹:第谷和开普勒的故事》
浩劫中的幸存者 16世纪的德国,席卷全国的宗教改革风云变幻,狂澜迭起,掀起这场狂澜的核心人物便是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从小就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上浓厚的宗教神学观念的长期熏陶,大学毕业后,他走进了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士。 在文艺复兴浪潮的冲击下,路德开始探讨人文主义、城市异端以及一些宗教改革家的学说。他还亲自访问罗马,目睹了罗马教廷的腐败。 所有这...
91
2024-11-19
《星辉月映探苍穹:第谷和开普勒的故事》
奇遇在中国 第谷和开普勒在欧洲的天文学史上留下了闪闪发光的一页。他们非同寻常的想象力使他们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在他们去世后的200年里,他们的学说、体系神奇般地传到了中国。 他们生前没能长久地工作在一起,死后却被他们的学说把两个人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被众多的中国学者乃至于东方学者所敬佩。 为他们的学说插上翅膀的是耶...
1..
«
2
3
4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