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1.814 秒,为您找到 47 个相关结果.
  • 雾锁伦敦 雅科布·贝采里乌斯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学术刊物稀少、科学信息闭塞的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成为有作为、有影响的科学家,必须走出孤陋寡闻的“象牙之塔”,去遍访世界各国的同行专家,进行学术观摩和交流。这不仅对提高科学家本人的业务水平是必要的,而且对提高其知名度也是必要的。 雅科布·贝采里乌斯早就同德国、英国、法国的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有过书信来往,...
  • 第一个化学教学实验室

    第一个化学教学实验室 19世纪以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系统的科学教育,类似于化学教育这样的活动也不是在大学而是在药剂师的作坊里进行。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法国大革命。18世纪末,拉瓦锡的拥护者如盖·吕萨克、泰纳、舍夫勒、杜隆等才在巴黎工艺学校及其他大学开展了化学教育活动。但是,那时实验室研究还不是大学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主要是以私人实验室的形式为某位化学家或教...
  • 名师高徒 19世纪上半叶,是伟大的化学家贝采里乌斯的创造性学术活动的鼎盛时期,也是他声誉最高、对欧洲青年学者影响力和吸引力最大的时期。许多年轻的研究人员都渴望到贝采里乌斯门下求教或在他的实验室工作,所以,一时间,到这位学者家求师讨教的青年趋之若鹜。而贝采里乌斯也真不负众望,以他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把许多年轻人引上了科学大道,有几位名垂化学史册的著名...
  • 著名的吉森学派

    著名的吉森学派 李比希从1824年到1852年在吉森大学任教28年,也是李比希学派形成、发展的辉煌时期。尽管盖·吕萨克和贝采里乌斯分别在巴黎大学和斯德哥尔摩都进行了成功的实验室教学,培养了一批有重大成就的化学家如李比希、杜马、马格纳斯(H.G.Magnus,1802-1870)、罗塞(H.Rose,1795-1864)、米希尔里希等,但却没有成功地建立起...
  • 誉满巴黎 1818年,雅科布·贝采里乌斯去法国作休养旅游。 在巴黎,他受到了当时法国化学界一号权威贝托雷的隆重欢迎,接待他的礼仪不亚于款待一国的王公。 贝托雷并非等闲之辈,他曾是已故的拉瓦锡的密友,而且还是拿破仑的知己,是一位深受尊敬的老科学家。然而,他在学术观点上曾有过重大的失误。由于他坚决地反对普罗斯特的组成定律,致使两位同时代的法国化学家展开了...
  • 童年的磨难 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忽视时间的神奇魔力,它的无限延展性使之成为包容一切历史奇迹的载体,它能使显赫一时的王朝一朝覆灭,它能使蛮荒部落勃然崛起,它能使昔日繁华场所悄然落没,它能使穷乡僻壤出现举世惊叹的奇迹。 这一切兴衰变化,无不与人有关。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赖以生存的时空的色调和性质。 1779年8月20日,在瑞典首都斯...
  • 弗里德里希·维勒

    弗里德里希·维勒 弗里德里希·维勒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曾经横亘着一条鸿沟。人们认为有机物来自活的机体,是生命化学研究的对象。无机物则与生命无关,是传统化学研究的对象。生命化学是一门神秘莫测的学科,它所遵循的规律与传统的化学学科完全不同。到了1828年,这一认识被一位年轻人改变了。他用无机物人为地合成了有机物,打破了生命与无生命的界限,并...
  • 智慧的启蒙

    智慧的启蒙 在德国达姆斯塔特的一条窄胡同里,“乔治·李比希药房”的招牌迎风摇曳。这就是城中颇有名气的药剂师乔治·李比希(Johann Georg Liebig)的药房、家庭的所在地。 从文艺复兴以来,德国一直以利用化学方法制造药物作为化学领域的重要方向。瑞士人帕拉塞斯(P.A.Paracelsus,1943-1541)早已为此奠定了基础,他及其追随者们...
  • 命运的转机 与希津格尔相识,是雅科布一生中的一大幸事。 这位热情洋溢、坦诚豪爽的富翁,与雅科布一见如故。他们似乎性情相投、志趣一致。雅科布穷困家庭出身,从不追求物质享受,却执迷于学术探索,希津格尔虽拥有巨大矿产、家资万贯,却不以物质财富为荣。他好动的天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总是热衷于探索和发现事物。 这位矿场主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矿产的采掘和营销上,而是把...
  • 有机化学大师

    有机化学大师 到19世纪初期,无机化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自1789年法国大科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之后,英国道尔顿(J.Dalton,1766-1844)的原子论、意大利阿佛伽德罗(A.Avogadro,1776-1856)的分子假说、贝采里乌斯和戴维(Humphry.Davy,1778-1829)的电化二元论,这些无机化学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