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2.570
秒,为您找到
562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尼科尔
38
2024-11-14
《科学故事的智慧》
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尼科尔 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尼科尔 尼科尔(1866-1936),法国生理学家。因发现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并发现了它的传播媒介,获得1928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尼科尔出生在法国的鲁昂市。父亲是当地一位著名医生,兼任着鲁昂市科学和艺术学院的博物学教授。母亲也懂医学,是一位有教养的女性。 尼科尔小时侯因受父亲的影响,很喜欢自然科...
37
2024-11-19
《发明发现之谜(十万个未解之谜系列)》
第五章 悠悠考古 第五章 悠悠考古 你是不是还会认为,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呢?错啦!那是什么呢?仔细读读接下来的内容,读完之后,可以和身边的朋友们分享你的答案,问问他们,你们知道吗?通过这一章,你不仅可以了解到我们中国的,还有许多世界的古老文化。 你听过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吗?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中国的太阳神,三皇五帝之一又说他是农业之...
敢于挑战难题的物理学家费曼
37
2024-11-14
《科学家是怎样学习的》
敢于挑战难题的物理学家费曼 敢于挑战难题的物理学家费曼 费曼(1918—1988),美国物理学家。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所做的对基本粒子物理学具有深刻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获得了196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费曼出生在美国曼哈顿。父亲年轻时很喜欢物理学,可是他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来实现做物理学家的梦想。在费曼出生之前,他就对妻子说:“如果生个男孩子,一定让他...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37
2024-11-27
《保卫边疆:解放军发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百年中印关系》 周卫平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印关系研究》 张敏秋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 杨奎松 沈志华等著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印中关系风云录》 赵蔚文著 时事出版社 《喜玛拉雅山情结》 王宏纬著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世纪60年代国际关系》 朱明权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与毛泽...
长“面包”的树
36
2024-11-14
《花草标本科学》
长“面包”的树 长“面包”的树 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一位19世纪的博物学家是这样描写它的:“由于树干庞大,当它落叶后憔悴而光秃秃地站在那里,仿佛中风病人伸展开臃肿的手指。” 另一个探险者则描写道:“半兽半人一样的树,像一个头披白发、脑袋斜歪而且挺着大肚皮的老妖怪,皮如犀牛,无数细枝恰似手指紧紧抓住天空。” 这种树的学名叫做...
宋代人物画
36
2024-11-14
《教你中国绘画史》
宋代人物画 宋代人物画 由于北宋统治者对于道教的重视,道教壁画的创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宫廷组织了多次创作活动。王霭、高益、王瓘、武宗元、王拙、孙梦卿、赵光辅、孙知微、勾龙爽、高文进、武洞清等都是此类高手。但随着寺庙的破坏,这些人的画迹已不可见。但是可以从敦煌的宋代洞窟及苏州瑞光塔出土的“四天王像”中见到宋代宗教壁画的风尚,主要还是受吴道子传派的影响。肖...
为了科学走上祭坛的莫瓦桑
36
2024-11-14
《科学故事的智慧》
为了科学走上祭坛的莫瓦桑 为了科学走上祭坛的莫瓦桑 莫瓦桑(1852-1907),法国化学家。因首次制得单质氟等一系列发明获得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 莫瓦桑生于法国巴黎,家中非常贫穷。莫瓦桑儿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背上书包走进学校。但是他家交不起学费,莫瓦桑只能站在教室外面偷听。学生们的傲慢和对他的指指点点,未能阻碍他坚持偷学。直到12...
小篆是李斯所创吗
36
2024-11-14
《文艺奥秘与探奇》
小篆是李斯所创吗 小篆是李斯所创吗 小篆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是一种里程碑式的字体,是汉字古文字阶段的休止符,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千百年来,秦朝宰相李斯在秦统一后将大篆(籀文)简化为小篆的说法流传很广。通用著作无不沿袭此说。 但是,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此说依据不足,其主要论据是:小篆是秦代文字的说法没有史料依据,《史记》关于秦统一文字的记载仅“书同...
生产大量的军用品
35
2024-11-14
《汽车大王福特》
生产大量的军用品 生产大量的军用品 生产大量的军用品 生产大量的军用品 开往欧洲的和平船没有完成使命,而美国参战已成为既定的事实。福特不想逃避现实,因此,他表明,身为美国公民,就有保护国家的义务。他愿意按照战时的要求,调整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计划,配合作战。 福特并不是一个固执毫无变通可言的人,何况他也不相信“勿以暴力抗恶”的道理...
最早测算地球周长的人
35
2024-11-14
《技术发明之最》
最早测算地球周长的人 最早测算地球周长的人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略为扁平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稍长些。现代科学技术已测得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0公里。如果设想用通过地球中心的平面去切割地球的话,地球大圆的周长就约为40000公里。其实,地球大圆的周长为40000公里的数值,早在2300多年前,就有人已测算出来了。他就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
1..
«
45
46
47
48
»
..57